大猛子:毕业后进工地快一年了,这是我对建筑行业的观察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4-01 08:43

大猛子

大猛子作者

B站up主

【导读】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其中,上海明确规定禁止18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工作;天津则要求施工单位对超龄人员健康证明(有效期为1年)进行核验,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建筑行业目前存在哪些困境?农民工劳动权益如何保障,他们又该如何转型?观察者网请B站up主大猛子讲讲他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观察和分析。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大猛子】

大家好,我是大猛子,原名印猛,2021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7月末进入施工单位工作至今。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容易进的单位就是施工类型的公司,施工单位也特别喜欢招聘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且更加倾向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男孩,最好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因为施工单位工作都会被分配到工地,工地工作强度大,而且工地基本都离家较远,由于长时间离家,非独生子女的孩子有兄弟姐妹照顾家里人,农村孩子能吃苦耐劳,来到工地会非常快地适应工地生活,这样辞职跑路的概率也比较小。

施工单位招聘的专业有很多种,大致有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文科类可能会进入到公司总部办公室的文职工作,也有可能到工地项目坐办公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进工地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工作一般会安排到工程部,差不多是最苦最累、加班最严重的部门,当然晋升也比较快。我们从见习期就需要到施工现场干活,差不多早上6点下工地,中午午饭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六点吃完晚饭后接着在工地加班,节假日和周末也很难休息。强度比一般的工作要高得多,请假也往往不容易,因此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也很高。

图自作者

在工程圈里有一个词叫做“提桶跑路”,意思就是辞职,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工程人都有过想辞职的心。对于年轻人来说,施工单位离家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工地生活住宿条件恶劣,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板房,每个项目部只设置一个淋浴间,同时最多容纳几个人洗澡,冬天取暖靠电暖器,夏天是空调。

单位有食堂,但是工作强度大,需要补充高盐高油食物,来到工地基本都会变胖一些,每天无休止地加班和工作,夏天会顶着烈日炎炎的太阳工作,冬天需要忍受寒冷北风。

图自作者

我们的工作需要面对无数的工人和包工头,大学生作为管理者需要去管理指导他们工作上的技术,但是面对老工人们的经验,我们书本上的知识似乎都没用,当你用书本知识做技术指导给工人们讲,工人们不会听,也听不懂。

对此,刚毕业的大学生与几十年的老工人相比,大学生管理人员就显得底气不足,我们常常需要跟一些老工人去学习,久而久之,作为管理人员的我们就会明显没有威慑力。当管理没有效果时,就会被领导批评,管理人员和工人争吵成为常态,面对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住宿环境差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跑路。年轻人越来越少,工人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宁可送外卖、开滴滴、代驾,也不选择来工地上班。

图自作者

工资方面,刚来的实习生平均在5000元左右,转正之后如果环境特别艰苦,工资加补贴可以达到10000元,五险一金都正常缴纳,工人在工资方面还是很高的,力工赚的最少,其他工种平均得达到8000-9000元,年头长、技术好的工人可以达到10000多。

工人都是拿纯工资,没有其他保障,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工人们肯定是技术越好越吃香,工人的饮食住宿条件比管理人员相差甚远的,但是工人不会强制性加班,有充足的时间去休息,如果遇到加班也会有相应的加班费用,总体来说工地工资平均都很高。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也是很久才能回家一次,但是工人的升迁和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没有太多晋升空间,可能干了一辈子都是工人,好一点的可以当工长,做一个小包工头,但是概率非常小。

反之,大学生毕业的管理人员,晋升渠道非常明朗,技术员——副部长——部长——副总工——总工——副经理——经理,这只是工地项目层面的晋升,往上走还有公司、局、集团层面的晋升。晋升空间虽然很明朗,但是竞争压力非常大,身边同事有干了五六年的都还是技术员,优秀的人很多,但是领导职位数量是固定的。在工地,考证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有了必要的工程证书,会有更多的机会。

最近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不能参与施工工作,我个人觉得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工人在变老,年轻的工人不愿意去工地,面对工地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很多老板还是会倾向虽然超龄但是技术好的老工人,大家还是很注重结果。

图自作者

说了这么多,我也是众多土木工程类毕业生的一员,也正在经历我说的这些,刚开始到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想着跑路,后来咬着牙坚持了快一年,我选择用网络记录生活,开始拍摄工地内容,引起众多网友的观看,他们大部分都是土木毕业生和大学生,他们看到我记录真实的工地生活,从中找到了共鸣,我的视频也变成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地方,他们也有一些人希望我能改变建筑行业的问题,但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事情。

远离家乡的工地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也借着网络和短视频平台,记录我身边的人和事,他们也许是打更人、是看门大爷、是农民工,希望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也被大家看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工地 建筑工地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公司急疯了,“人人都在打电话”

全程空喊口号,她威胁要让中国“付出更大代价”

以新防长放话:喘息?没门

为避免海外“相残”,这些中企正在行动起来

涉华问题,欧洲三大芯片商罕见集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