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原油期货上市将近

来源:和讯网等

2013-11-22 23:26

11月22日上午10时,选址在上海自贸区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个平台的成型,标志着中国版原油期货的筹备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距上市交易渐行渐近。

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油期货具体细则已经制定完毕,目前正在进行细节修订。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是继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后,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第五家全国性期货交易所,主要从事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的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业务。

近年来,我国原油需求量、进口量、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进口原油占到57%,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但是,我国在全球原油定价体系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原油定价权缺失、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不足等现实问题都呼吁尽快建立原油期货市场。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原油期货上市将近

上海自贸区重大战略事件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发布会周五上午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举行。发布会由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刘能元主持,证监会领导、上海市领导为交易中心揭牌。上期所理事长杨迈军表示,能源交易中心的设立将有利于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有利于推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证监会第一时间推出的支持政策中就包含,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一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以此为契机,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新增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的规定,为原油期货引进境外投资者铺平道路。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6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完成注册,经营范围包括组织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定业务管理规则,实施自律管理,发布市场信息,提供技术、场所和设施服务。中心注册资本50亿元,是迄今自贸区内最大的金融类企业。

上海期所理事长杨迈军对能源交易中心作了介绍。杨迈军称,中心将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抓紧做好原油期货的准备工作,为自贸区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致辞时指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作为原油期货市场的具体组织者,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确保原油期货顺利推出,为境内外石油产业链企业、各类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提供服务,助力能源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好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窗口与平台作用。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用一个“大”字作了概括:1.自贸区最大的注册资本50亿;2.原油期货是大品种;3.这是大事件;4.重大意义在于这是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期货市场发展的重大进程、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安排、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使得能源交易中心发挥最大的效用。

原油期货尚无具体上市时间表

石油沥青期货已于10月9日正式挂牌交易。石油沥青期货是我国石油能源类期货品种序列的一员,石油沥青期货的面世,为原油期货上市扫清技术障碍。而在石油沥清期货上市仪式间歇,上期所能源化工部高级总监陆丰曾向记者表示,原油期货已没有制度障碍,原油期货所涉及的引入境外投资者、外汇政策、海关政策等等都已经得到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目前配套政策正在加紧完善之中。

不过,原油期货的推出还需要监管、金融各方制度进一步改革,目前自贸区金融细则尚未出台,但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是未来的方向,如有突破,将为原油期货推行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交易所高层对和讯期货表示,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成立拓展了全球原油品种交易时间,使亚洲市场参与到原油基准价的形成体系中来(原欧美体系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为主),对亚太地区的供需及资源配置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版原油期货的交易标的为中质含硫原油,计价为人民币,早前市场猜测的人民币、美元双币或多币种结算并不准确,但也并非最终定案,这仍待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支持和后续批准,因此原油期货尚无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目前,上期所已经确立了“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市场基本方案,根据此前拟定的原油期货合约草案,原油期货交易品种为中质含硫原油,交易单位为100桶/手;计价货币将在美元、人民币两个币种间进行选择。

对原油定价起重要影响

中国自90年代起逐步加大了对原油进口的依存,目前进口原油占到57%,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消费国。而集中了原油主要生产商的中东地区则代表了原油的供给,其中有50%以上会出口到亚洲。

自2002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从2.46亿吨增加到4.92亿吨,年均增加2460万吨;原油净进口量从6220万吨增加到2.69亿吨,年均增加2064万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量的42%。而今年9月,中国原油进口量2568万吨,首次单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专家更判断,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60%。

10月,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虽然中国已经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净进口国,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很弱,进口原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国际市场。

世界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其中,北美和欧洲都已度过石油消费高峰期,近6年消费总量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从2006年的20.92亿吨下降到2012年的19亿吨,降低约2亿吨,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然而,受国际市场交易传统等因素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仍是全球石油交易的价格基准。

国际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进口成本将会增加约20亿美元。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Fix表示,基于生产和消费关系,在迪拜商品交易所上市的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和未来在上海国际能源中心上市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有着很深的联系。中国期货业发展迅猛,近年在品种开发上建树不少,在原油品种上深度发掘亚洲市场有利于扩大定价话语权,将对目前的WTI-布伦特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石油定价谋变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却没有相对独立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经过了2008年和2013年两次重大改革,由原先的国家发改委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根据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移动均价波动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进一步发展为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同时取消原来的调价幅度限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情况。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定价机制仍有局限性。现在定价机制与供应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跟国内需求完全没有关系,这使得成品油的价格脱离市场供求关系、消费习惯、季节性变化,不利于指导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

有时国内市场相对过剩却不得不参照国际原油市场调高油价,有时国际市场过剩但国内由于价格不到位却出现“油荒”现象,价格信号扭曲了正常的资源配置,甚至陷入资源错配和逆向调节的怪圈。

而中国原油期货的合约标的初步设计为中质含硫原油,有别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每日关注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的API重度为39.6,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API重度为38.3,后两者都属于轻质低硫原油。

中质含硫原油在国际贸易中特别是亚洲原油贸易中流转较广,贴近中国市场。分析师表示:“推出原油期货是一个好的开端,将会促进国内价格体系良好发展。原油期货上市并逐渐成熟后也有望填补缺失的亚洲原油定价体系。”

责任编辑:梁福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