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IPO引关注 再成境外资本饕餮盛宴?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5-02-25 14:05

(观察者网 王一鸣 综合报道)据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最快将于2016年初IPO,目前正和潜在投资者进行商谈。

据报道,受邮储银行委托,摩根士丹利已经列出一些上市之前的投资者清单,上市最早或在明年初亮相。正在接触的潜在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星展银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澳大利亚澳新银行。马来西亚Khazanah Nasional Berhad、新加坡淡马锡等亚洲主权和准主权财富基金也已被批准可以参与其中。其他潜在投资者还包括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巨头,如黑石集团、KKR、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都有意购股。此外,一些中国投资的基金,比如说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厚朴投资管理以及春华资本,也都跃跃欲试。

在所有感兴趣的潜在投资人中,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兴趣更大一些。阿里巴巴有意入股可能看中了邮储银行的廉价资金。蚂蚁金服目前已经与世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在中国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如果入股邮储银行成功,未来蚂蚁金服可以使用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借贷活动。蚂蚁金服拒绝就此事发表置评。

一位希望参与此次IPO的银行家声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此次IPO的筹资规模,或介于100亿至250亿美元之间,并因此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之一。如果筹资规模达到最高值,那就可以匹敌阿里巴巴去年IPO时创纪录的筹资(250亿美元)。目前,邮储银行是惟一一家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2012年完成股改 当年筹划上市遇阻

邮储银行前身是中国邮政储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正式从邮政系统分离成为独立的公司,经过5年多酝酿,已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根据2013年年报数据,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70亿元。邮储银行立足农村,储户主要来自农村家庭,目前储蓄额高达8000亿美元。在为中小型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服务的同时,该行还对中国政府债券及银行间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统计数据显示,邮储银行拥有4万家支行,超过工商银行网络规模。其目前由中国邮政集团单一控股,该银行任何规模的股权出售都必须获得中国国务院以及财政部的批准。

完成股改是其谋划上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但是2012年6月,由于该行行长陶礼明因个人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其上市计划因此也受到了影响。按照证监会对IPO的有关要求,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显然,陶礼明“落马”也意味着邮储银行当时在一定时间内将无缘IPO。

2014年11月,陶礼明涉嫌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在河南省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市场分析人士称,随着陶礼明案未来告一段落,邮储银行头上3年期“紧箍”即将卸下,这也为该行上市计划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

欲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 实现向商业银行转型

“上市不是目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优化股本结构,可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面临严格资本约束选择上市的重要动力,邮储银行也不例外。

邮储银行面临的正是庞大的资产规模与资本金约束的不匹配。邮储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末,邮储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5.2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五位;资产总规模突破5.57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六位,存款规模排名第五位。与此同时,截止到2013年末,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仅为7.72%、7.72%、8.84%。(编者注:去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6%,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6%,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8%。)

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全资控股的银行,邮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单一。曾刚表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按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多元化董事会,在保证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实现股权平衡,能有效制约大股东,避免内部人控制。此外,还有助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开展交叉合作。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邮储银行存贷比水平较低,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关键是找准策略。”

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邮储银行38000个网点已覆盖全国超过98%的县级区域,其中中西部地区网点数量超过2.4万个,占全行网点总数的62%。而这正是邮储银行的后发优势所在。

曾刚表示,作为一家全国网点覆盖最广的银行,邮储银行个人业务量占主体,发展零售业务是其天然优势;而公司业务与既有竞争者相比很难,应发展有特色的业务,以“三农”、小微为方向;同时,将存量的资金发力同业业务。

但中国一家投资基金的主管指出,“这是一家真正且纯粹的储蓄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非常强。因为没有巨大的贷款账项,所以该行整体风险非常低。不过,要想把它转变成一家新的零售银行,可能非常难。”

引入境外资本 会否再成境外资本饕餮盛宴?

邮储银行作为唯一一家未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其此次引入境外资本的动作将再次引发人们对国有银行改制中贱卖的讨论。在此前国有银行疯狂的改制之中,较低的入股价格均使得境外、私有战略投资者们在中国金融股身上享受着暴利。

建行是国内第一家引入给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它资本庞大、净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收益回报高,并且具有垄断经营资源,但在它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却定价极低。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元港币。

中行、工行在引入战略战略投资者也是同样命运,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银,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元。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未能逃脱低价“宿命”:2003年底进入深发展的国际投资公司新桥投资以12.18亿元就掌控了一家总资产3800多亿元的银行董事会,当时连深发展员工都说,“如果政府允许,我们员工自己都可以掏出来”。以后,新桥在不到3年时间内在深发展上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100亿元。

兴业银行引入恒生银行、IFC等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为2.7元,而以兴业近期的股价计算,仅恒生银行的账面收益就高达350亿。2004年平安香港上市前,通过定向增发进入的汇丰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账面利润。

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借助其技术力量来改善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些国内银行改革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初衷。然而最终用银河证券左小蕾的话来讲,只不过是依葫芦画瓢,有“行”,无其“实”罢了。

此外,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事实上,很多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定价依据是以当时的净资产为参考标准的,很明显这一参考标准并不合理。此番邮储银行究竟出让多少股份给战略投资者,以及入股定价如何界定,将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一鸣
邮政储蓄 IPO 主权基金 私募基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