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经济放缓成头条,但改革才是大新闻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4-18 14:21

4月18日出刊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评论文章,以“寂静革命”为题评价最新公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其导语称,中国经济放缓成头条,但改革才是大新闻。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远大于几年前,今年预期7%的增长比2007年14%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更大。

观察者网翻译全文如下:

寂静革命——中国经济放缓成头条,但改革才是大新闻

关于中国,大家习以为常的是悲观论。15日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数字显示,经济被房价暴跌所拖累,工业生产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最为疲软,这都导致了经济增长急剧放缓,货币紧缩即将到来。201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仅”增长7%,全年GDP增速可能会创下25年新低。

许多悲观者担心,经历连续3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行将崩溃。若属实,这必将是一场灾难。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亚洲最突出的崛起力量,中国经济上的势头不仅强劲,一场金融革命也在悄然展开,并受到广泛欢迎。

中国强劲经济有几大要素:中国多数债务局限在国内,并且政府有足够能力阻止债务人和债权人陷入恐慌;中国经济的转型正在启动,其侧重正从投资转向消费,这会让经济的基础变得更稳定。受益于服务业的繁荣,中国去年创造了1300多万个新的城市就业机会,这一记录使得放缓的增长率更可以接受。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远大于几年前,今年预期7%的增长比2007年14%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更大。

但对悲观论构成挑战的是中国改革进程。经过10年的举棋不定,中国政府在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进行改革。首先是金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放宽利率控制和跨境资本流动管制。信贷成本长期以来被为人为拉低,挤压了存款人可获得的回报,同时援助了低效的国有企业,并推高了投资成本。存款利率上限正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出现了大量替代银行账户的储蓄方式,吸引中国家庭近1/3的存款,存款利率的限制放宽。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说过,有“极大可能”在今年年底实现利率完全自由化。

中国也在放宽对跨境现金流动的管制,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渐第变得更有弹性;跨国企业现在更容易把收益转移到国外。中国政府决意要在2015年底前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这应该会推动更大胆的资金流动。

第二个领域是财政。上世纪90年代出的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更大的责任,但给予它们的收入来源很少。中国投资过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失误。受制于税基脆弱,城市依靠卖地资金来支持日常运作,并从事大量高风险的影子贷款。

财政部现在表示,会在2020年以前解决这个烂摊子。中央政府将向省级政府转移资金,尤其优先满足社会需求,而地政府将会获得更多税收收入。已经有一个试点项目启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为市政债券市场铺路。尽管有风险,这仍要好过目前对省市的不透明注资。

改革的第三个领域是行政。2013年初,李克强总理誓言减少官僚作风,让私营企业日子更好过。旁观者说三道四很容易,但实际情况是,私营企业注册数出现暴增:去年中国新增360万家企业,几乎比2012年翻番。

迈向低增长的高速路

最终,这些改革会使资本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分配。贷方会更加准确地估价风险,帮助最应得到资金的公司融资,也让存款人得到合理的回报。如果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会放缓,但会是在不破坏现有经济体系的状态下,逐渐稳步地放缓。

然而风险不可规避。经济自由化需要冒风险。上世纪90年代,泰国、韩国等国解除了资本管制,随即,他们的资产价格和外债剧增,最终导致银行业危机。虽然中国经济有着更强的保护,但其国债正在增加,股票市场在6个月内上升了3/4。

接下来就是政治。经济改革要有高端的政策支持。然而,中央发起反腐运动,官员们害怕调查者上门。许多官员因为怕得罪权势,不敢尝试大胆的地方实验。

这点很重要,因为改革最终需要停止可怕的户口政策,由于户口,大约3亿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人口被降为二等身份,这也阻挠了他们成为有力的消费者。同样,农民和以前做过农民的需要有卖房卖地的权利,否则,他们将分享不到经济转型的成果。

李克强总理谈道,经济改革要经历壮士断腕的痛苦。他表示,有必要“自我革命”。中国的经济革命已在悄然进行,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确实很疼,而且加深,未来还会扩大(2015“两会”答记者问——观察者网注)。

(常蕾/译)

中国GDP增速放缓

责任编辑:新伟
经济衰退 经济学 经济减速 宏观经济 经济危机 经济转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将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