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专访北汽高管荣辉:无人驾驶 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4-21 09:00

互联网+、新能源、环保新技术成为本次车展的关键词。在20的媒体开放日首日,北汽集团的自主车联网技术、自主轻量化技术成果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在新一代互联网+、环保技术的大潮中,中国的车企,尤其是国企,是像上一个二十年错失良机,还是抓住机会突破关键技术,站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的最前沿?这是国人关心的核心问题。幸好,北汽成了我们观察的一个标本。

北汽新能源车EU300

在车展现场,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助理荣辉,和北汽材料供应商——民营企业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玉,向观察者网等媒体展示了车联网技术以及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应用,究竟能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

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玉

例如重量为钢材的十六分之一,强度却达到传统钢材的10倍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它的应用将大大减轻整车重量,使得整车质量降到1吨,将重量转移给电池。这将大大增加新能源车的行驶里程。目前,包括宝马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厂商都已经在使用康得新的碳纤维材料,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技术垄断。

钟玉说,原来碳纤维T800市场完全被国外垄断,国际市场价格高达2000万一吨,国外厂商还不愿意向国内出口。而目前国内已经可以实现自主生产。T300等碳纤维的价格更是迅速被中国厂商拉低到10万一吨,迅速廉价化。

新型碳纤维材料(黑色部分)和预涂膜(银色部分)

在车展现场,北汽的概念车所使用的,可以弯曲并制成各种形状的柔性显示屏也格外引人注目,它有望改变汽车中控面板的形式;内置式的新型智能后视镜则是可以减少盲区和天气的影响;可以取代车身喷漆的预涂膜甚至可能带来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化,未来整车生产车间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大大节省人员和机器人的使用。

除此之外,北汽集团与乐视合作的车联网系统,也已经嫁接在概念车。驾驶区前方一块横通的大屏,担负了“六屏一云”的概念,可以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互动互通。


北汽展出的概念车:柔性屏、内置式后视镜、科幻的车联网系统

在展示结束后,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助理——北汽未来汽车项目负责人荣辉本来并不愿意接受采访,但当得知编辑一行人来自观察者网时立刻表示:“我就是观察者网的粉丝啊,你们网站是我最喜欢的网站之一,经常传递正能量 ”。并且当场掏出手机向小编展示了观察者APP软件。

荣辉

针对目前的炒得火热的谷歌、沃尔沃推出的无人驾驶概念车,观察者网提问北汽未来汽车项目负责人荣辉有什么样的动作。荣辉的回答颇为意外,他说,不要只关注国外品牌,国内的品牌,包括北汽,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某些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以北汽为例,北汽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已完成了数万公里的上路实测,某些指标也要高于国外著名品牌。

荣辉的回答令人欣慰:在新一代的车联网技术,以及新型环保材料、无人驾驶等领域的研发和使用上,这一次,中国车企已经和国际大牌汽车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一步。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过去就一直关注北汽和乐视在新能源车上的合作,想问问一下在这方面的具体进展?

荣辉:北汽和乐视的合作主要分为三块:首先北汽和乐视共同投资了美国公司Atieva,这是一个电动车公司;第二是北汽代工了乐视自己设计的一款汽车;第三个合作就是北汽和乐视在车联网系统方面 共同投资组建了新的公司。北汽和乐视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北汽和乐视更实质的动作。

观察者网当初为何会选择和乐视进行合作?它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互联网公司,从做视频再去造电视。他们在研发中主要会提供些什么?

荣辉:对,这些合作肯定要找汽车行业以外的互联网公司。首先乐视的生态环境不错,它也有意愿进入汽车行业,这两点是我们选择他们的原因。他们主要负责软件的开发、平台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观察者网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汽车领域,和汽车厂商合作,您认为传统汽车行业在和互联网企业行业进行合作时,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瓶颈?

荣辉:主要是理念上还是用有所差异,由于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周期很快,开发周期可能只有半年,而汽车的周期较慢,一辆车的研发周期可能要2~3年。互联网公司会觉得你太慢了,我们又会觉得他们好像不靠谱。双方必然在观念上有所冲突,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磨合。

观察者网:目前各大厂商在智能汽车的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例如我们刚刚看的智能后视镜,你认为这一系列技术何时能够投入量产?

荣辉:在技术上我认为已经不存在技术难点和瓶颈,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是需要有所突破。例如你们看到的智能后视镜,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它是完全内置式的,法律上还不允许它上路,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美国,但我们知道美国汽车厂商有很多游说集团在做类似的游说,相信在某个国家获得法律突破后,将很快在各国进行推广。

观察者网:您说到了法律法规问题,我想目前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也存在类似的困境,在一些国家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测试也受到限制,您怎么看待?沃尔沃在北京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汽车2万公里的实测,北汽是否也有所动作?这方面的竞争情况如何?

荣辉: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不要只关注国外品牌。据我所知,国内一些自主品牌也早已获得测试牌照,完成了长沙-武汉段的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实测,实测数据比国外品牌来得更为出色。北汽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成绩,在国内的无人驾驶汽车竞赛中,北汽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团队获得了民用车组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排在前面的都是军用汽车。目前技术已经不存在问题,下一步是可靠性的提高。中国的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迅速降低高新技术的成本,很多国外的高新技术中国人取得突破后,价格都迅速降低,例如谷歌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那一套系统价格非常昂贵,但是我们使用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和谷歌一样的效果。

观察者网那为什么中国总是可以实现类似低成本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方案?

荣辉我想是中国人实在是太聪明了。

观察者网:可是,我们都知道,国内汽车行业曾经耽搁了20年的发展时间,和我们的航天领域的自主技术相比,差距太大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荣辉:汽车,一般消费者说的都是乘用车。但是民用汽车并不是只有乘用车一种,在商用车、卡车方面中国汽车已经领先于国外公司。中国市场上已经基本占据了这个市场。虽然中国汽车这些年来在乘用车发展上,以市场换技术确实有所失误,但是你要知道,共产党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未来相信中国在乘用车也会有所突破。

观察者网:您具体负责未来汽车项目,除了目前的碳纤维、车联网,还关注哪些未来的汽车领域技术的发展?

荣辉:我的选择,短期来看,首先必须是两年内可以实现的技术。长远来看,比较关注通讯技术和神经控制技术的发展,这都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发展的方向。尤其是神经控制技术,目前国外的某款智能汽车,安装了20多套ECU,这肯定是不适应未来汽车需要。未来汽车控制肯定和人体一样是主动被动二元控制,如何整合控制系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责任编辑:一鸣
北汽 2015上海车展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