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西方仍大谈国企垄断 中国民企却正颠覆世界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4-06 19:21

当西方还在孜孜不倦地谈论中国国企垄断问题之时,中国的民营企业却锐意进取,不断壮大。这些以创新为标签,以科技为内核的企业,作为新崛起的中国经济力量,正在以惊人的发展势头改变着世界。

美国媒体福布斯网站4月5日发表谢祖墀的评论文章《中国创新改变世界》,称“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将中国的发展描绘成了另外一番光景。在他们笔下,中国的经济被描述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由国有大型企业所主导的模式,很多由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的领域都不向非国有企业开放。”

而事实上,“西方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忽略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面——正迅速崛起的私营经济和不断成长的创新企业。”

“这些中国的创新者们大都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有所擅长。他们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兼并收购来提高能力,不断前进,我们期待在世界舞台上看到更多扎根的技术中国创新者。而根植于中国破坏式创新者内心的,正是他们对于成功的共同追求,对于所追求目标的满心创意,以及对于实现目标的不懈动力。他们的目标最终会彻底重写中国以及世界的商业规则。”

该文的作者谢祖墀,在经济管理圈鼎鼎大名,他曾任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现任高风咨询创始人。

福布斯网站截图

以下为观察者网翻译的福布斯《中国创新改变世界》全文: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创业企业以指数倍增长。这不仅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创业企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强、扩大。

2000年的时候,中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总收入还是基本持平的,大约都为4万亿人民币。然而,到了2013年,中国国有企业的总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6倍多,而非国有企业的总收入增长了18倍多。用同一时期两者的利润作比较,甚至更能说明其中巨大的差距——国有企业的总利润增长了7倍,而非国有企业的总利润增长了近23倍。

事实上,中国的创业精神不仅仅展现于商业领域。它还渗透进了政府,并深深地植入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意念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将此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提及“创新”59次,“创业”22次。此外,其他的流行词汇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多次,例如“互联网+”、“共享经济”、“大数据”和“物联网”。

我的新书《创业家精神》在2015年7月出版了,它的中文版也于去年12月面世。这本书起始于几十年以前,那时候中国的非国有企业和创业文化都还在孕育阶段,虽然已经有人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了。但在当时,很多生意人是怀有机会主义想法的,他们只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去银行碰运气。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和知识,而企业在这样薄弱的根基上发展也定不会长久。

那些年,我接触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中国企业家。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的行业,带着不同的数据,但在这背后,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格:十分惊人的野心,一往无前的乐观,以及好像永远都不会被满足的好奇心。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向我寻求专业知识,以获得对经营战略和管理技能更深入的了解,并想要拓展他们在“国际最佳管理实践”上的知识。当时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增长的时期,许多有企业家头脑的人便是在此时看到了将商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机会。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将中国的发展描绘成了另外一番光景。在他们笔下,中国的经济被描述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由国有大型企业所主导的模式,很多由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的领域都不向非国有企业开放。

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的命脉仍由共产党牢牢把握,而在这样的控制之下,竞争是很不公平的,甚至有的时候,所谓的竞争都不存在。一些人将这样的经济形态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并对这个词语赋予了很消极的内涵。

诚然,中国的国有经济成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也将继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西方媒体确实在很长时间内完全忽略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面——正迅速崛起的私营经济和不断成长的创新企业。

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条件之下,中国的先锋企业家们共同推动了第一波的创业浪潮。通常来说,这些企业家们很少能够获得现代商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他们中有些人甚至都没能念完中学。在当时,他们仅仅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惊人的胆量来开拓他们的事业。90年代初期,一些政府官员在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激励后,放弃了自己在政府的职位,纷纷“下海”,投入商业经营。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冒险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失败,就意味他们着丢掉了赖以为生的“铁饭碗”,从前的职位不会再留给他们。因为放弃了“铁饭碗”所带来的稳定的安逸的生活,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他们的决定非常愚蠢。然而事实证明,“1992帮”这群人中的大多数在他们后来的创业道路上都走得很成功,并且最终成为了行业里的领军人物。

互联网创业开始出现是在90年代末。现在的行业三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都是在那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成立的。第一次世界互联网泡沫的发生将一大批中国互联网企业挤出局,但此后不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又重新获得了前进的动力。之前失败了的中国企业家又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重新恢复了自己的事业。京东、小米和奇虎360的企业领袖都发迹于这段时间,他们现在成为了优秀的企业家榜样。除了互联网领域和移动技术领域,还有很多企业家也都是在这段时间里涌现的,包括能源业、医疗护理业、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研究业和零售业,在这些行业中,科技快速发展,企业持续壮大,两者互相促进,并肩而行。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十分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不仅仅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其中也有很多来自二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毫无疑问,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不会创业成功,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创业时就成功。但他们中一定会有成功的人。中国人口众多,就算成功的几率很低,但在庞大的基数面前,成功的人数仍然不容小觑。

和他们的先辈不同,这些年轻人们并不害怕失败。对他们来说,“试错”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阶段。至于结果,无论是否如愿,对他们来说都是经验的增长,也将会为他们的未来获得更多的机会。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中国的企业家依然为了努力节省开支而存在违反规则和道德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也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在十分努力地发展业务,并力求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获取成功。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业精神极速传播的时代,创业者们越来越年轻,数量也是呈指数倍的增长。这些中国创业新生代向我们展示着他们身上的活力、创造力、以及高水平的生产力,而这正是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独角兽”公司诞生地(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小米、滴滴出行、中国互联网+(最近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和大疆创新网等。

此外,在《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杂志》发布的2015年榜单中,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小米已经跻身“全球50家最智能企业”。根据中国科技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15个高校科技园和超过1600个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为追逐梦想、锐意进取的创业者们提供创业指导、法律咨询、以及办公场所提供等服务。

这些中国的创新者们大都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有所擅长。他们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兼并收购来提高能力,不断前进,我们期待在世界舞台上看到更多扎根的技术中国创新者。而根植于中国破坏式创新者内心的,正是他们对于成功的共同追求,对于所追求目标的满心创意,以及对于实现目标的不懈动力。他们的目标最终会彻底重写中国以及世界的商业规则。

在当下的中国,还发生着一个特别的现象。尽管在政治体系上,中国政府沿袭了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中国领先的创业公司,尤其是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的互联网公司,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上都是借鉴硅谷企业而设立的。事实上,它们更像是在硅谷,而不像是在北京。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和硅谷的企业文化结合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两者相互影响并且都为彼此创造除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形式的渗透正在以我们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方式悄悄改变着中国,并引领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纪元。(英文版作者/谢祖墀)

(翻译/观察者网 吴娅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娅坤
科技创新 创新力 创业 创业者 私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都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