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查美敦力40多人曾被困6小时 发改委:我们不针对任何一个外国企业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12-09 12:15

【观察者网 综合】12月7日,观察者网报道了美国知名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在华涉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处罚一案。央视财经微信号12月8日报道,又披露了发改委调查该案的不少细节。

报道说,在今年4月,办案人员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之后,对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敦力”)进行了突击检查。但一开始遭到抵抗,40多名办案人员被困美敦力中国总部6小时。最后跟美国总部进行了十几次沟通后,美敦力最终才配合调查。

美敦力此次被罚1.185亿元,这也成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反垄断的第一案。随着媒体报道,医疗器械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发改委从2013年就展开了对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反垄断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针对任何一个外国企业,更不针对美敦力。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对记者表示,当天办案人员进入了美敦力(中国总部,上海)后,“一开始突袭是不太顺利的,我们40多人被美敦力在它中国总部困了6个多小时,9点半进去到下午4点钟一直就是对抗,就是不太合作。”

他补充说,“后来我们就依据法律进入它的相关场所和营业场所进行调查,他的负责人就躲在办公室喝咖啡呢。”

据报道,办案人员通过和美敦力管理层及美国总部进行了十几次沟通后,美敦力最终才配合调查。

徐新宇称,“我们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反垄断调查从2013年就开始了,我们不针对任何一个外国企业,更不针对美敦力。”

医疗器械价格垄断背后的产业链

央视财经还披露了中国医疗器械反垄断第一案背后的暴利产业链。据央视财经记者调查了解,以支架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价格居高不下,除生产企业与各经销商合谋促成价格垄断的原因外,支架产品进入医院渠道必须上缴“打理费”已成潜规则,部分医院的打理费甚至占到患者购买使用支架产品价格的70%-80%。

央视财经指出,发改委对美敦力的处罚,有利于恢复市场的竞争秩序。有竞争,才有降低价格和提升质量的空间,患者也将受益。

《京华时报》9日发表题为《巨额罚款不足以消除医疗行业沉疴》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医院的所谓“打理费”,说白了就是“商业贿赂”,这些从经销商流向医院的巨额贿赂,最终都得由患者买单。药价虚高的顽疾尚未根治,医疗器械的行业“潜规则”来势汹汹,这无疑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更加举步维艰。

文章中还追问,美敦力与经销商的价格垄断协议,明目张胆地违法《反垄断法》,究竟是企业本性使然还是“入乡随俗”所致?其在其他法治发达国家敢不敢这样?

文章指出包括价格垄断、商业贿赂的潜规则在内的诸多医疗产品销售乱象,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市场化过程中缺乏严格监管的结果。

《京华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有企业去物价局报备价格时,物价局并没有严格根据成本等对价格做全面监管。

此次发改委重罚美敦力,很大程度上有对医疗器械销售行业的警示性意味。

考虑中国医疗器械销售行业能否保持健康发展,这关系到能否彻底根治“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民生问题。在行业治理方面,巨额罚款的震慑仅仅是改善行业健康发展的开始。

美敦力实施纵向价格垄断 限制经销商毛利率控制产品售价

国家发改委7日宣布,依法对美国美敦力公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价格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185亿元。这起案件也是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反垄断第一案。

经济观察网7日报道称,此次罚款已得到美敦力方面证实,美敦力回应表示,“我们确认美敦力接受了国家发改委有关反垄断法的调查并愿意接受发改委的决定。美敦力致力于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为改善患者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案。”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美国美敦力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1996年,美敦力进入中国,提供包括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心脏外科以及耳鼻喉器材在内的多种先进产品和疗法。经调查,至少从2014年起,美敦力就与平台商和一级经销商达成垄断协议,限定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的转售价格、投标价格和最低销售价。

在调查中,办案人员发现,美敦力在价格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极为严格的措施。

央视财经称,美敦力在心脏血管、恢复性疗法和糖尿病业务领域的医疗器械产品中,通过直接固定经销商的转售价格、固定经销商的毛利率间接控制转售价格、限定经销商的最低投标价格、限定经销商转售到医院的最低价格等四种方式进行纵向价格垄断。

为了确保经销商执行价格协议,美敦力还通过全国各地的区域经理去督促经销商来执行它的销售价格,一旦现有经销商低价销售,不仅要进行罚款,还会终止经销权。办案人员还发现,美敦力只在中国采取了这种纵向价格垄断的经销模式,在美国市场并没有采用这种做法。

医药领域关系民生 世界各国如何防止医疗垄断

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反垄断动作颇多。

据央广网8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日前表示,医药领域关系百姓民生,因为垄断违法,市场机制失效,价格不能充分竞争,增加的每一分成本最后都有可能转嫁给患者,因此未来这一领域的反垄断调查,还将持续加强。

医疗器械与药物领域的垄断,往往更容易造成消费者面临“别无选择”的局面,不少特定医疗器材或特效药生产者也“仅此一家”。

美敦力涉价格垄断被发改委处罚一案也成为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反垄断第一案。

在面对医疗领域垄断,各国有没有相应处罚措施?它们是如何防止垄断、保护患者权益?

据央广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在德国,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只有在药店才能买到,这意味着医院对药品没有定价权。此外,德国还有专门药物价格参考法案,不过,这一法案只针对不受专利权保护的仿制药品。

薛成俊称,在药品的生产、经销、管理等方面,德国实行医药分家、参考定价、医保参与和国家监督的制度。

据了解,在德国无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没有药房,医生只管诊治,患者需凭医生开具处方到专门药房抓药。

在药品价格方面,德国有专门药物价格参考法案,规范指导药物价格体系,该方案针对的主要是仿制药对于专利药品鉴于前期研发临床实验等巨额投入,制药企业可根据成本和市场自行制订药物价格,药价相对较高,而对于仿制药品或专利已经到期药品,则要按照药物价格参考法案定价,不能超过指导价格,药价相对比较便宜和稳定。德国对于专利药品价格网开一面的做法,主要也是为了保护专利,以及保证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

在英国,央广网报道称,英国政府每5年制定一次“药品价格调控计划”,与制药行业协商进行价格管理,企业利润上限被严格控制。

最新药品价格管理体系在2014年1月1日推出,对2014年到2018年药品定价作出规范,英国医药企业自由决定是否与卫生部签订这一协议,当前加入这一协议的英国医药公司基本上提供了英国全民医疗服务制度中90%的药品,英国药品价格定价系统近年来经历巨大转型,2014年之前,药品价格管理体系往往限定所有药品价格和利润上限,比如从2005年到2009年,医药价格管理体系规定,当特定医药企业药品销售额超过100万英镑时,应将药品价格总体下调7%,而在利润控制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同意,将总利润空间控制在17%-21%,将超过协议规定的部分利润返还给政府。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拒绝加入这一药品价格管理体系。针对于他们,英国卫生部出台法令,要求其在2014年-2018年将药品价格下调15%,英国医药企业界大部分对这一政策框架表示支持,并认为从另一方面也控制了企业药品价格。

最后看美国。美国是美敦力总部的所在地,大量跨国药企、医疗器械厂商在此聚集。

美国医疗用品费用居高不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甚至多次出现个别药企大幅抬高独家生产特效药价格情况。对此,除了舆论谴责,美国有没有其它办法呢?

据央广网报道,美国医疗保险费用占到美国GDP17%有余,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效果却并不比其他国家好。

在美国,医疗成本过高,首先美国医学院学费高昂,医生收入普遍较高,这是造成美国医疗费用高的原因之一,在美国医院平均每一百个床位,美国拥有72名医生,221 名护士,医疗从业人数过多,导致医疗成本过高。

其二,关于美国医疗定价,政府不介入统一定价,而是允许分别定价,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由此引发的高额医疗费也让人望而却步。其三,美国的诉讼体制,由于诊疗失误或者效果不好,医院和医疗机构很容易制造官司,而如果败诉则会发生巨额赔偿,因此这部分风险费用也会被计入医疗费用。

(观察者网综合央视财经微信号、经济观察网、京华时报、央广网等)

责任编辑:李东尧
美国 上海 反垄断 发改委 处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