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年薪10-50万新锐中产阶级最爱刷手机,六成要还贷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09 17:29

【文/观察者网 吴娅坤】你是中产吗?

想知道答案,先来看看“中产”的定义。

官方说法:

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1月说,“家庭收入(以每家三人算)在6万元-50万元内的,是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

2005年的数据?这也太古老了吧,现在都是另一个鸡年了,5毛钱的冰棍儿都最便宜卖两块了。

怀念小时候五毛钱的小布丁雪糕

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怎么说。

麦肯锡说法:

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约合9万~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

《福布斯》杂志说法:

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7万到42万);

另一个版本的统计局说法:

中产阶级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对于上面这三种定义,观网小编未能查到数据的确切发布日期。

但没关系,智联招聘最近发布了一个2017最新版本,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新锐中产”。

根据这份《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新锐中产”是指年薪10万-50万元的人群。

当然,收入不是中产的唯一指标。

“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大概可以算作中产的一种定义吧。

那么,按照上述标准和定义,你是新锐中产吗?

具体来看,该《报告》调研共触及近5万名职场人士,在所有受访者中,80后人数最多,占52%,90后为35%,70后8%,95后4%,60后1%。

从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5万-10万的人群占比最高,为44%;10万-20万的占比为27%;20万-50万的占比为25%。

从工作年限看,1年以内占比7%;1~3年占比19%;3~5年占比17%;5~8年占比21%;8~10年占比12%;10年以上占比24%。

从行业看,新锐中产的行业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金融行业、房地产等快速崛起的一些行业。

从居住城市看,在工作城市无户口的人占据54%,有户口占据44%,其他占2%。

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最多,占据38%,其余为新一线城市(34%)、二线城市(16%)、三线城市(1%)、其他(11%)。

据此前《第一财经日报》统计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一线城市;

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此外,福州、合肥、郑州等30个城市被评为二线城市;

兰州、桂林、三亚等70个城市为三线城市。

新锐中产最关心的竟然不是房子!

该报告称,新锐中产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以下这些:

新锐中产最关心的竟然不是房子而是通货膨胀?对此,有人认为,关心房子和关心通货膨胀其实是一回事。

思路是这样的:

大家为什么最关心通胀问题?因为大家害怕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跑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导致实际财富缩水。

物价完全等价于CPI吗?当然不,CPI里面有肉蛋奶禽,但不包括房价、地价、房租价;而且肉蛋奶禽价格虽然再涨,但有季节性周期变化,所以虽然大家对肉蛋奶禽价格上涨虽然感受很明显,但不足以因为冬天菜价贵而产生深深的忧虑,所以占生活重要开支、一直涨涨涨没停过的供房费用,才是通货膨胀中的重头。

还有,受访者中肯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早就看好了房地产市场,并出手买了房,想用房产保值升值所获得的差价来对抗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人可能不再关心房产限购问题了,但对于自己的房产到底价值几何,房价涨得有多快,一定是关心的。

而且,大家为什么那么关心雄安新区?“究竟能不能去那儿投资房地产”、“那儿的房价究竟会涨多高”肯定是大家热议和关心的重要话题;这样看来,又和房价扯上关系了。

资料图

中产界清流:中国中产不怎么担心人身安全

除了房价,大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关心程度高企也反映出了新锐中产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诉求。

在就业层面,只有26%的人关注知名企业的裁员状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关于人身安全问题,全世界都很关注,但是在我们中国,这几乎不成为一个问题。

还有一点跟国外不太一样。

我国新锐中产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占比为93%;租金收入、股权利息等其他收入占比仅为7%。

这意味着我国中产收入来源非常单一,理财规划意识不强,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信心不足。

信心不足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股市老下跌,没信心;P2P总跑路,没信心;债券黄金不太懂,没信心。

这样看来,大家似乎只对买房有信心……得,又绕回去了,还是逃不过房价问题。

钱和时间都去哪儿了?

另外,报告中还有两组统计很有趣,一个是“钱去哪儿了”,另一个是“时间去哪儿了”。

可以看到,对于新锐中产们来说,在开销方面,有统计的栏目里,花钱最少,或者说最不愿意花钱的地方就是个人培训;而时间方面,个人充电稍微好一些能够达到31%,但是和64%的刷手机时间,这个31%还是显得有点寒酸。

另外,新锐中产花在社交和恋爱上的时间分别为28%和9%,但刷手机、看视频的时间则飞被高达64%和32%。

嗯,还是手机好玩。

很焦虑

《报告》称,焦虑已成为新锐中产的普遍情绪,压力指数高达3.94(满分为5分)。

报告认为,当前的新锐中产是一个矛盾鲜明的群体,即“对现状的清晰认识+对未来的无限迷惘”。

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给中产带来一些欣慰,但不安与焦虑才是中产光鲜外表下最戳心的痛点。

招聘网调研数据显示,虽然收入不错,95%中产会感到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

有72%的新锐中产睡眠质量一般,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轻微甚至严重的失眠现象。

调查显示,有62%的新锐中产认为,他们已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在追求个人更高层次的发展。

同时也有31%的新锐中产认为自己还在为养家糊口苦苦挣扎。

究其原因,报告主要梳理了以下三点:

一、改革开放前,利益的分布就如一张白纸;40年后,社会已形成相对均衡的阶层。“很多坑都被人占了”,意味着他们向上流动的空间较小,压力较大。

二、新锐中产93%收入来源为工资,大部分为工薪阶层。中国最近几年出现一个很大的特征,即劳动性收入增长赶不上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劳动者奋斗的成果,根本跟不上买房带来的财富效益。

三、这些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实体经济艰难,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更大,但是劳动报酬的增长率却在下降。甚至实体经济的压力正在转变为劳动者的压力,很多公司采用变相裁员的方式,比如提高末位淘汰的比例,给新锐中产带来了变相压力。

政策药方

总的来看,中国虽然中产阶级人数全球最多,但距离真正理想的中产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迫在眉睫,其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增强社会稳定。

政策层面上国家高度重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2013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在2016年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中央还明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决策,推进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已越来越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提低”,让低收入者加入中等收入行列,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强产权保护,完善资本市场,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另一方面,要防止中等收入群体“返贫”,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让中等收入群体有安全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娅坤
中产阶级 收入分配 人均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 中等收入 还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