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为什么永远是ofo?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2018-06-04 20:04

据品途商业评论6月4日消息,今天,每个月都要被“卖”一次的小黄车ofo再次被送上热搜,不过这次却是因为有媒体爆出其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报道称,ofo这次裁员人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而且涉及全部业务条线。此外,ofo管理层也发生剧变,其中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


随后,公司联合创始人于信发朋友圈称,ofo 海外业务仅新加坡的营收就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营收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适吧?暗指此前报道不实,纯属无稽之谈。


无风不起的浪潮

事实上,自摩拜被美团重金收购之后,本应该在共享单车领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ofo几乎成了全民唱衰对象。“小黄车被收购”的消息就时不时挑逗一下众人神经。


对于ofo而言,虽然熬过了前期烧钱大战和共享单车的泡沫经济,一度与摩拜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梯队企业,但是其在共享单车领域运营方面始终存在不少问题,这也让其在众多共享经济的“吃瓜群众”中不被看好。


众所周知,ofo侧重营销,在过去一直试图通过量产廉价的单车打开用户市场,并以肌肉版小黄车、公主车、小黄人大眼车等多种车型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甚至通过大量明星代言打开市场。


虽然这些营销让ofo用户量一路上涨至两亿,但是耗损严重的单车量还是让很多消费者转身选择骑行外观质量更好体验更棒的摩拜。


而此前,传闻ofo拒绝滴滴之后,在寻找新投资者过程中处境已经十分困难。在缺乏新资本进入的情况下,ofo转而寻求自身造血,推出了车身广告、App线上广告等业务。


此外,通过各大自行车制造商的财报来看,来自ofo的订单量均呈现出急剧下滑之势。开源又节流的ofo,这次再度被传大量裁员的风波也就没那么难理解了。


风波的另一端——“债主”阿里

如果说这次风波的原因之一是ofo自身所致,那么阿里巴巴的“边缘”影响或许就是另一因素。


今年2月,多家媒体曾报道,ofo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换取了阿里共计17.66亿元融资。按照双方协议,ofo必须在2018年6月7日和2020年2月10日归还抵押所获得的资金。


如果不能如期履行债务,阿里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到时,小黄车或许将真的改姓马。


然而,此次爆出裁员消息正是在ofo第一次还款前夕,不得不说时间上的巧合更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按照金融人士的解读,动产抵押不同于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一般指大型值钱物件,类似飞机、汽车、船舶等,像单车这种价值不大的抵押很少发生。


那么,为什么抵押单车这种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ofo身上?


此前媒体报道,业内人士分析,动产抵押换钱的行为,很可能是阿里对ofo和滴滴的双重施压。坊间有说法称,滴滴拒绝在ofo和阿里的融资协议上签字,行使一票否决权阻拦融资,因此,戴威曲线救国,不得不向阿里借钱。


虽然春节前,滴滴方面曾向《中国企业家》回应,称其从未在ofo融资方面行使过否决权,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也只能是通过阿里和滴滴的一些行为给出猜测。


有意思的是,就在此次裁员消息爆出之前,6月1日,永安行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哈罗单车已经与蚂蚁金服旗下上海云鑫等投资方签署协议,新一轮融资规模将达20.6亿元。融资完成后,上海云鑫在哈罗单车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36%左右,极大巩固了其第一大股东地位。


此次风波中心,《小黄车快黄了》一文也提到,面对ofo与哈罗这两个投资标的,从资金需求来看,显然ofo更需支援,而阿里却选择了哈罗。这种选择本身就代表二者战略地位的升降。


其实,阿里对于单车的布局有着更深层考虑,也是其不得不为的布局。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单车是消费者高频使用支付工具的重要场景,面临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也继续接入单车接口继续提升其线上线下使用频率。


而有报道称,阿里巴巴认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限量、不加控制地扩张,二是押金产生的风险和隐患巨大。正因此,我们看到,在蚂蚁金服支持下,哈罗单车成为率先在市场上实行免押金的单车企业之一。


哈罗单车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哈罗单车已进入全国220个城市,免押金后,其注册用户增长70%。以首批免押城市南京、扬州所在的江苏省为例,免押金给他们带来用户、订单双增长;自3月21日,江苏全省推行芝麻信用免押骑行后,截至5月底,哈罗单车在江苏的注册用户增长54%,日骑行订单量增长率达到85%。


显然,免押金举措加上哈罗此前先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在5月底的时候,有用户在微博表示,ofo突然不能免押骑行,转而出现“95元充余额免押”的提示,而此前ofo在银川、石家庄、福州等城市均已开通信用免押。


近几年,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然而,单车的肆意投放、无序停放、车辆耗损严重、押金去向不明等问题也一次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而在ofo低调取消大部分城市信用免押的同时,一直对押金毫不松口的摩拜却在推进免押。据报道,摩拜已经在合肥、杭州等地推出免押金骑行,并且无芝麻信用限制。在显而易见的资金缺口以及在即将到来的阿里还款之日双重压力下,ofo这样的行为似乎也更显出自身极强的生存欲望,而这却又让人更觉得苍白无力。


二梯队逆袭,共享风口“凉不凉”

经过2017年的惨烈整合,如今的共享单车战场,玩家几乎变更为阿里、美团、滴滴,当然还有仍然保持独立的ofo。尽管ofo、摩拜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滴滴孵化的青桔、阿里扶持的哈罗同样来势汹汹,很明显,共享单车格局已经走向巨头消耗战。

在竞争局势上,第一梯队的摩拜被腾讯系全权控股,滴滴掌控着小蓝和青桔单车,而阿里占据的是部分ofo股份,因此未来为了在单车出行领域能够与腾讯系形成抗衡,阿里或许还将加大对ofo的控股能力。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ofo的处境似乎更为尴尬,而要想挣脱阿里的飓网,不被巨头化,ofo就要在共享单车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从而掌控未来与阿里谈判的话语权。


戴威曾经说过,“感谢资本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希望资本能够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句话里的无可奈何。


而事实上,在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有爆料称王兴在摩拜全员大会上表示,摩拜单车后期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哈罗单车,而不是ofo;另一方面,获得蚂蚁金服支持的哈罗单车,其在ofo与摩拜的胶着竞争中突围而出,势头凶猛,且正试图将共享单车双寡头格局改写为三足鼎立。


面对激烈的市场厮杀,留个戴威的小黄车机会还有多少?按理而言,在摩拜被收购之后,美团与其之间的业务调整目前尚不明确,这对ofo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从近两个月的媒体报道来看,似乎并无多少利好消息。


目前,经过两年厮杀,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和ofo商业模式已经被证伪,市场从一个蓝海逐渐成为了硝烟弥漫的红海,不知,接下来后半场的共享单车究竟又将如何开展?不知是资本与资本的协作,还是巨头与巨头的抗衡?

责任编辑:何书睿
共享单车 共享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