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奢侈品就算烧掉上亿库存,也不卖给你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7-22 13:56

【文/观察者网 吴娅坤】

你做梦都想要的奢侈品很可能库存积压根本卖不掉。

卖不掉的奢侈品要怎样处理?是打折,还是捐掉?

都不是,它们最终都会被一场大火烧掉。是的,在奢侈品厂商看来,穷人不配穿戴使用奢侈品,“宁愿烧掉也不给你!”

穷人都穿的奢侈品,不会有富人再穿了

据英国《泰晤士报》7月19日报道,英国奢侈品品牌巴宝莉(Burberry)去年一年烧掉了价值超过2800万英镑的库存商品,约合人民币2.5亿元,相当于2万多件巴宝莉拳头商品——经典款英式风衣

“也许是对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下降,过去两年,巴宝莉卖不掉的库存积压商品价值增长了50%,是五年前,也即2013年时的6倍……而事实上,过去五年,巴宝莉烧掉库存商品价值已经超过了9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亿元)!”

这一数据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此表示不满:既然卖不掉,为什么就不能让别人也穿穿?!

对此,该公司内部人士说,奢侈品之所以要销毁那些卖不掉的积压商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品和品牌价值,不愿意让自己产品以低价销售到“灰色市场”(指透过未经商标拥有者授权,而销售该品牌商品的市场渠道)中去,然后被“错误的人”误穿。

对于被认定为“错误的人”,外网用户有话说:

“如果奢侈品牌的潜在客户看到一个下等人穿了2000英镑的雨衣,那么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

还有社交媒体评论道出奢侈品营销的奥义“造价很低廉,就是卖牌子”:

“1400英镑的大衣实际生产成本很低,但顾客要为它的排他性付钱,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品牌本身,而不是衣服本身。你之所以穿着它,是因为明白它显示出你有多有钱。如果流浪汉免费得到了衣服,那么还有谁会为花这1400英镑。所以,这就是可悲之处。”

对于巴宝莉的做法,网友表示愤怒

有分析人士称,巴宝莉卖不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在亚洲市场卖的实在是太贵了,尤其是在中国。

以该品牌最便宜的帆布背包为例,这款商品在英国官网上的售价为890英镑,约合人民币7800元;但该款商品在其中国官网上的售价则为9600元,比英国官网贵了1800元,价格增幅超过24%。

这不是个例,分析人士说,中国市场在与世界其他市场进行对比时,基本所有的奢侈品商品都要更贵。

而“太贵了卖不掉”也是在中国宣布降低进口关税后,巴宝莉品牌方宣布计划对中国市场商品平均降价4%的原因。

“卖不掉就烧掉”的做法还引发了环保人士的愤怒。

虽然巴宝莉在烧毁商品时特意声明,此次“焚烧活动”是借助专业焚烧设备来进行的,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会被充分利用。但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还是对巴宝莉这样的举动予以强烈谴责。

他们认为,奢侈品在生产过程中本来就已经造成很多污染了,将其焚烧,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会对大气层造成严重伤害。

“巴宝莉这样做是不尊重自己的产品,不尊重制造者的辛勤,更是对自然资源的熟视无睹”,绿色和平组织领导Kirsten Brodde说。

对于这样的指责,巴宝莉又出来发声明称,它已经意识到了焚烧垃圾的严重污染性,但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去年4月与美国美妆巨头Coty集团达成了1.6亿美元的香水和美妆业务授权经营协议,今年巴宝莉还需要销毁更多香水和美妆产品。

此外,巴宝莉还在声明中说,这样的做法在时尚行业很常见,并不是只有他们一家会用这样的做法来清理库存

当然,这则声明让环保人士们更愤怒了。

贝克汉姆二儿子罗密欧为巴宝莉代言

奢侈品烧,快时尚也烧

不过的确,“卖不掉就烧掉”的事情在过去也时常发生。

据《中国商报》称,在服装产业中,“快时尚”是库存问题最严重的一种类别,今年3月H&M被曝光2017年积攒了43亿美元的库存,这一庞大的数字让人替它捏了一把冷汗。

而去年,H&M通过将其重量超过15吨的废弃商品焚烧,而为瑞典小城维斯特罗斯提供了一段时间的电能。

到了今年,前段时间,H&M更是烧掉了60吨的衣物,引发全网讨论。

对于之所以要焚烧这些衣物的理由,该公司称,它们焚烧的只是那些不安全、有隐患、不适合循环使用的商品,比如沾染了霉菌的衣物。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解释,反对者们还是表示无法接受,指责H&M公司十分虚伪,因为在反对者看来,H&M明明是投放了大量广告,号召消费者们将其不想要的衣物予以回收,但H&M最终是将其焚烧。

奢侈品的问题是另外一种。

除了巴宝莉以外,旗下拥有卡地亚(Cartier)、万宝龙(Montblanc)等品牌的历峰集团(Richemont),今年积极地回购了近9吨的手表库存,然后拆解手表上的钻石和配件,或是直接销毁。据《卫报》数据,2016至2018年间,历峰集团销毁了价值近5亿英镑的手表。《泰晤士报》则称,这是由于中国加大反腐力度之后,奢侈品在中国集体滞销所造成的。

而路易斯威登(LV)这些年来,也因为“不愿把皮革产品库存下放至折扣店而烧毁”的行为被媒体多次曝光。

但从奢侈品的运营角度来说,巴宝莉等奢侈品所面临的问题是,该品牌拥有者一般无法自己完全掌控分销事宜,远在他国的工厂可能会盗取和篡改设计,通过其他渠道销售产品。为了阻止这类产品流向市场,品牌方通常会回购或销毁库存。

但不可否认的是,采取这样的方法处理库存,确实会引来严重争议,对品牌自身也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今H&M因为不断通过降价来处理库存,让本来就萎靡的业绩陷入了不良循环。后来又被丹麦媒体指控其每年都会烧毁12吨库存。

而直接销毁的做法显然会给品牌形象戴上“环保意识薄弱”的帽子,而巴宝莉正因此备受指责。

巴宝莉CEO Marco Gobbetti在本月的股东大会透露,自从2017年以来巴宝莉便开始将多余的皮革制品捐赠给Elvis&Kresse,这是一家将废弃的时尚产品回收制成新品的时尚公司。但在究竟有多少产品被真正重复利用的问题上,人们还是打了个问号。

此前,巴宝莉遭遇业绩危机,此前任职赛琳(Celine)的新CEO于去年夏天上任后,正努力为巴巴里缩减成本、提高营收和利润。

此外,《泰晤士报》还给出了更多的此类案例。

该报询问了多家时装公司,比如Vivienne Westwood、Paul Smith以及Victoria Beckham,对于怎样对待不想要的库存,这些品牌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现在、马上、立刻快速地处理掉,至于打折和捐赠,他们完全不会考虑这样的选项。

还有一个数据,去年全年,英国人共抛弃了价值超过1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13亿元)、总重量超过30万吨的废弃衣物。

而如果不采用焚烧的销毁方式,时装厂商还有别的办法,比如,耐克把自家鞋子都剪了再扔去垃圾站,美国品牌Urban Outfitters命令员工往自家库存的Tom鞋上泼绿漆,有顾客将维秘内衣退货、店员转身就将衣物剪了。

耐克把自家鞋子都剪了再扔去垃圾站、H&M将自家的库存衣物焚烧以发电

又一起“资本家倾倒牛奶”事件?

奢侈品牌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的事件。

但多年以来,更多人听到的版本是,“将牛奶倒进河里”这一“大萧条”的符号,是资本家将牛奶倒掉的,原因是想要维持自身的垄断利润;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牛奶原来是奶农倒的,这其中目的当然也有为了维持牛奶价格的因素,但奶农的做法至少只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赔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售卖。

大萧条时期美国奶农倾倒牛奶(资料图)

据《中国青年报》评论此前援引的历史材料显示,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大萧条”重创美国,农业产销也陷入困境。在此之前,牛奶产能严重过剩,危机爆发后,牛奶收购价格急剧下跌,奶农无法以卖奶维持基本生活,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都可能都将付之东流。

在此情况下,1933年,“独立”奶农多次举行罢工活动,并为抗议奶价太低而倾倒了6000加仑的牛奶。而在那几年,奶农罢工活动多次举行,但更多的情况是,奶农们强行倾倒的是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到了1934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对美国市场进行干预。而罗斯福拯救美国牛奶市场的一个举措便是为奶农们发放补贴,当时,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并不真正在乎在市场价格非常低的情况下,卖掉所生产的牛奶究竟能赚多少钱,所以,又发生了一波牛奶倾倒事件。

在更多的人看来,奶农当时无论是基于何种理由倾倒牛奶,从奶农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是理性选择。

首先,当时牛奶保鲜手段落后,奶农保存牛奶待价格回升后再卖出显然不现实;其次,如果降价销售,那么奶农在生产成本高于价格的情况下,卖的越多亏的越多,而且市场供给依然巨大,价格依然无法回升,这样一来,奶农的苦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此外,如果将牛奶全部送出去,那么本就狭小的牛奶市场会进一步缩小,直至萎缩至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

所以,巴宝莉等奢侈品牌烧库存商品,大概才是资本家真正会做的事情——用金钱竖起社会等级的藩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吴娅坤
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 奢侈品牌 经济学 英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