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天环境大股东拟“清仓式”减持,此前刚获1亿元纾困贷款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20 16:37

【导读】 “博天环境大股东的做法,会给资本市场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在注资前应与企业大股东签署不减持协议,确保资金用于企业经营而非挪作他用”。

【文/观察者网 尹哲】19日晚,去年2月17日登陆A股的博天环境(603603)公告称,在上市(IPO)前以创投身份入股的第二、三、四大股东,将“清仓式”减持所持股份,合计持股达31.35%。

此事引发市场震动。因为据《证券时报》14日报道,这家公司刚刚在8日获得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与江苏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的首笔5000万元纾困贷款,后续还有5000万元将到位。

受上述消息的影响,上周股价累计上涨28.31%的博天环境,其股票20日直接以跌停价开盘,并牢牢封死跌停。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10月中旬以来,各地国资驰援上市公司,其目的就是稳住大股东股权,维护市场稳定。

尽管3家减持主体的减持方式均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而非可能构成信息不对称的“二级市场减持”,原因也出于各自的资金需求,但是分析指出,这样的行为会给资本市场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经观察者网梳理,上述拟减持股份于今年2月22日才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其中2家机构早在3月30日便披露了“清仓式”减持计划,但直到今日也未实施

不容忽视的是,继1月31日停牌,5月21日复牌后,博天环境股价最大跌幅,超过了60%。

19日公告截图


5月21日复牌后,该公司股价一度反弹至31.61元/股,随后便一路下跌,最低触及11.5元/股。

股价跌剩2成,控股股东质押比近100%

观察者网注意到,在2017年10月13日再次逼近历史最高(当天收盘价为53.09元/股)后,博天环境股价一路下滑。

数据来源:财汇大数据终端

今年1月31日,博天环境股价腰斩,跌至26.11元/股。

控股股东汇金联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汇金聚合(宁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汇金聚合)于次日(2月1日)开始补充质押

(观察者网注:股权质押融资主要是以取得现金为目的,通常用来弥补流动资金不足;补充质押一般因公司股票被质押,质押后超过担保警戒线,需要补充质押物,股票。)

博天环境公告截图

然而,尽管市值蒸发过半,但博天环境仍无法止住股票进一步腰斩的势头。

截至10月16日,其控股股东汇金聚合及其一致行动人中金公信在多次补充质押后,累计质押的股份占各自持有的股份之比,分别达到98.88%和100%。

10月16日,博天环境公告截图

当天收盘,博天环境报12.33元/股,较1月31日跌去近53%,更较2017年10月13日跌去近77%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随即打响。

为化解此类质押风险,北京、深圳等各地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的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创投逢利好抢反弹清仓?

观察者网注意到,3家减持主体均为创投,分别为持股15.48%、8.96%、6.91%的国投创新(北京)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国投创新)、上海复星创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复星创富)、平潭鑫发汇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原为苏州鑫发汇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鑫发汇泽)。

截至三季度末,博天环境十大股东。数据来源:财汇大数据终端


博天环境7月23日《博天环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实施进展公告》截图

观察者查询财汇大数据终端发现,自今年2月22日限售股解除限售以来,博天环境已发布多份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

其中,复星创富、鑫发汇泽早在3月30日便发布了“清仓式”减持计划,但之后一直未曾实施


数据来源:财汇大数据终端

据上述机构官网、博天环境公告介绍:

成立于2009年国投创新,是按照市场化要求独立运作的专业私募股权管理机构,目前直接或间接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

复星创富是复星集团旗下全资设立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目前旗下管理的七只基金,规模逾200亿人民币;

鑫发汇泽原为苏州鑫发汇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进一步,观察者网在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查到,国投创新于2010年8月投资博天环境,并于2011年进行了追加。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截图

另据《中国环境报》2017年2月21日报道,博天环境在2014年5月已经报会后,复星用了24天决定投资前者。郭广昌之后还参加了上市仪式。

左一为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左二为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图源:中新网

观察者网还在清科研究中心查到,鑫发汇泽于2012年7月23日参与了博天环境C轮融资,投资金额4000万元人民币。

清科研究中心网站截图

“注资前应签署不减持协议”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刚刚获得纾困资金,上市公司大股东就减持的行为,一定会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响。

对此,20日,“中新经纬”援引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的话称,政府注入纾困资金就是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股权稳定性,同时稳定大股东的股权

他指出,民企纾困操作中一定要防范道德风险,警惕部分企业“借政府救助之际趁机逃跑”,“博天环境大股东的做法,会给资本市场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另外,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认为,大股东的减持是市场行为,政府的注资是政府行为,如何协调二者关系,可能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作进一步完善

他分析道,在获得纾困资金的背景下减持,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会集中在3个方面:

第一,资金到位后没有将其用于企业的良性经营,是否意味着公司发展前景不好?

第二,公司经营者及大股东是否将投资人的利益纳入充分考虑?

第三,对于救民企于流动性不足中的民企纾困资金,沦为大股东套现所得,是否会辜负监管层的美好初心?

卞永祖认为,不论是上述哪一种,都会对资本市场的基本信任关系造成打击。

受访专家建议,在注资前应与企业大股东签署不减持协议,确保资金用于企业经营而非挪作他用。

另据“券商中国”统计,11月至今,A股共有128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

他们的减持理由也五花八门,包含但不限于个人资金需求、自身投资安排、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归还到期融资贷款、基金到期、资金周转需要、改善个人生活条件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尹哲
上市公司 股东 减持 纾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