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正式入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专家:有利于境外对华投资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28 22:55

【文/观察者网 谷智轩】

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又有新进展。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观察者网注意到,有关放开外资评级机构准入的政策,从2017年开始已陆续推出。去年下半年,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巨头开始加速筹划在华独资经营事宜——6月,穆迪、标普相继在北京注册了独资评级公司;7月,惠誉的全资子公司惠誉博华也落户北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观察者网指出,鉴于上述三家机构在全球享有很高知名度、以及占据了市场的主体份额,在信用评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标普正式获准进入中国,是中国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连平认为,外资评级机构进入中国,有利于境外公司扩大对华投资,并且对中国评级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资料图

“三巨头”仍举足轻重

信用评级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

1909年,穆迪公司成立,最初的业务主要是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穆迪、标普、惠誉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三巨头”便开始主宰国际评级行业至今。

根据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2015年的报告,上述三家机构控制着全球大约95%的评级业务,其中美国的穆迪、标普吞食了80%的份额,欧资背景的惠誉占15%。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7年报道,作为有盈利目标、提供收费评级服务的企业,相互竞争的评级机构自身信誉近年开始受到质疑,尤其是2007-08年次贷危机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后,评级机构也曾被告上法庭。

不过报道称,在国际市场上,“三巨头”仍然举足轻重;金融、法律、财会和财经信息行业的业者都离不开它们的评级;虽然不是一语定乾坤,却依旧是重要参照标准,也是一切分析的起点。

而在中国国内,目前主要的评级机构为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上海新世纪等,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长期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在中国经营只能采取与本土公司合作的方式:穆迪持有中诚信30%的股权,标普、惠誉的合作方分别是上海新世纪、联合资信。不过,相关合作不涉及评级业务,主要为技术输出和管理。

随着中国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这一局面迎来转机。

“3个月内完成筹备、选址、设立”

2017年5月12日,财政部网站发布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中提到,中方将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一个多月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修订)》,在服务业领域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

同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7年第7号公告,明确了境内外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业务的要求。

2018年3月2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信用评级机构在境内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

随后,上述三大机构便加速筹划在中国独资经营的相关事宜。

去年6月15日,穆迪注册成立穆迪(中国)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6月27日,标普注册成立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00万美元;7月27日,惠誉注册成立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上述在华子公司均为“三巨头”全资持有,且注册地都在北京朝阳区。人民网去年9月报道称,这些公司从筹备、选址、设立,短短3个月内全部完成。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均已在境内设立法律实体。交易商协会正在开展注册评价工作,完成注册评价后,相关国际评级机构即可开展评级业务。

“要适应中国市场和客户”

如今标普正式获准进入中国,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观察者网表示,这是中国开放评级市场的一个重大事件,“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

“在评级市场,西方的这三大公司在全球有很高的知名度,所占的份额非常大,在该领域有很强的优势。”他指出。

连平认为,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对于境外公司扩大对华投资“应该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更深一层地了解中国市场,可以让国际评级公司可以更多地起到推介、中介的作用,因为它们广泛地跟全球的投资者、公司打交道。在投资咨询的业务上,全球一些主要的大公司,基本上就是这三家机构给分包了。”他说。

对于全球投资者怎么看中国、怎么更好地在中国市场有好的商业机遇,连平表示,国际评级公司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开放对于未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肯定会带来比较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强调,中国国内评级公司和国际评级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前者“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一挑战。”

“如果中国相关公司不认真加以对待的话,标普等机构入华后在市场上开展竞争,很显然一些质量比较低的国内评级公司,在业务上会受到很大挑战,‘地盘’可能会受到很大的侵蚀。”连平指出。

不过他同时表示,国际机构的进入,能够使中国公司在掌握相关标准以及理念方面有所进步。

“国际评级机构在方法和经验、数据的积累,以及针对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它们对中国评级市场高质量的发展,会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连平补充道。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称,国内的评级公司普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去年很多债券违约的公司,在国内评级机构处的级别仍然较高,有些甚至是3A。因此,这些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不高,相关评级也得不到投资者认可。

“标普能够给国内的评级市场提供更好的参考标准,有望改善较为混乱的现状,提高中国信用评级的可信度,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他说。

目前,中国有全球第三大的债市,“三巨头”都渴望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那么,在实际进入中国开展运营的过程中,它们会面临怎样的困难?

连平指出,国际评级机构在对公司进行评级时,会运用有关模型。这些模型更多地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一些特点,以及地方的一些政策。

“从这些基础和框架中形成、并且是长期积累出来的模型,在中国市场是不是完全适用,这肯定是个问题。从过去来看,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不一定是完全适用的。”他说。

连平总结道,“中国市场毕竟有中国特色,几家国际著名的评级公司将来在这里开展业务的话,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怎么去适应中国市场、中国客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谷智轩
评级机构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