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50人论坛换届,方星海、廖岷、徐忠等10人加入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30 12:03

【文/观察者网 尹哲】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领衔,素有“中国顶级财经智囊团”声誉的智库,换届了。

观察者网注意到,“中国经济50人论坛”官网显示,新进成员包括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人大副校长刘元春,外汇局副局长陆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中财办宏观局副局长张晓朴,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余斌等10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徐忠发表题为《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一文,指出积极财政政策不够积极,一度引发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之间的争论。

就在昨天(29日),其网站披露,主题为“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第82次内部研讨会于1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其中,刘尚希、刘元春、徐忠、张晓晶、张晓朴、陆磊等新进成员参加了会议。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网站截图

内部研讨会的成果通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月报》(内部刊物)等方式上报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

据财联社今天报道,“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每五年会进行一次换届。

另外,该论坛2019年年会将于2月16日召开,主题为“如何实现’六稳’,保持经济长期向好”

因此,作为新一届论坛的首次年会,10位新论坛成员将发出哪些新的声音,无疑值得期待。

上述报道还提到,去年9月16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会上,论坛成员关于“反驳民营经济退场论”、“宏观税负过高”、“国进民退”、“中美经贸关系”、“科技定位再思考”等问题的发言就曾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关注。

据其官网介绍,“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非官方、公益性学术组织。

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致力于中国经济研究的近50位著名经济学家,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高层经济决策的“智库”。

(翻页看新进10人观点,按姓氏拼音顺序

方星海

方星海,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方星海谈金融开放:

中国的金融开放在世界上很有吸引力,接触的金融企业都纷纷表示要来中国开展业务,特别是把外资股权放开之后都想来。中国的经济体量实在太大了,我们会带去一些中国的做法。这些做法有一些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别人能够接受的;也有一些别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沟通,互相协调。中国要坚持的得坚持,该改的也得改。

廖岷

廖岷,现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廖岷谈金融科技:

金融业数据流动起来后,对金融业风险管理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带来了新的时代特点。我们不仅要看到对竞争的加速器作用,同时还要看到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两种交织在一起,金融科技带来效率、福利增长,但过去几年积累的一些风险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继续追逐信息技术的潮流,不去真正考虑负面影响,可能会像“夸父追日”,会带来很多问题。

刘尚希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尚希谈减税:

2018年减税1.3万亿,为何有些企业获得感不强?政府减税实际上是依据法定税率或名义税率改革前后来测算。而企业则以实际税负跟之前相比来测算。由于各自参照不同,导致各自说法都有道理,这形成了所谓的“矛盾”,但其实并不是矛盾。

刘元春

刘元春,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元春谈稳增长:

2019年将稳增长、控风险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稳增长的意义可能是近20年里最重要的。第一个层面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第二个层面是,2019年是国际掰手腕的一年,一定要挺住,一定要咬住力,谁在这个关键环节松了气,后面要掰过来很麻烦,所以今年一定要稳住;第三个层面是,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处于大结构裂变、小结构混乱、内部冲突加剧的环境,对国内造成了巨大挑战。

陆磊

陆磊,现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陆磊谈金融改革:

来自40年的改革经验或许可供未来的金融改革设计做参考。其一,货币是总闸门,但货币当局不是金融资源的直接配置者,这是自1979年以来改革被反复证明的真理。其二,杠杆率是风险的总源头,但解决杠杆问题应该更多从机构的资本约束出发,而不是从总资本出发。中国金融改革缺乏真正的金融资源配置形式,降低杠杆率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必须依靠发展直接融资和股权投资机构。一方面我们看到要降低杠杆率,另一方面要服务实体经济,如果依靠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恐怕这两个目标很难兼顾。

徐忠

徐忠,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徐忠谈利率、投资效率、去杠杆:

实际利率过低将会导致风险上升,影响金融稳定。从去杠杆角度来看,低利率通过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利润回报,同时刺激企业增加负债,如果没有其他配套型的改革措施,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下降,带来自然利率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低利率同时伴随自然利率上升,杠杆率才有可能下降,也就是说实现低利率的同时,你必须要有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本的回报率。

徐忠谈金融与财政:

金融治理要与其他治理更加密切地融合,处理好包括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去杠杆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持续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还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财政与金融双归位,避免金融承担财政职能,而财政应立足于股东身份,不能定位为金融机构的管理部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张晓晶

张晓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张晓晶谈债务风险: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报告显示,2000-2016年,政府负债从2万亿元上升至27万亿元,规模扩大至原来的13倍;政府资产则从11万亿元上升至146万亿元,规模扩大至原来的12.8倍,这笔财富将成为应对债务风险的雄厚基础。


张晓朴

张晓朴,现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经济一局巡视员。

张晓朴谈直销银行:

张晓朴在其著作《未来智能银行》中称,直销银行只是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

姚洋

姚洋,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和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

姚洋谈资管新政:

在去杠杆上趋向于简单粗暴,用运动方式管理经济,这其中,资管新政的问题最大。首先,资管新政要求银行把表外业务转表内;其次,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到资管公司,但资管公司的业务被大大限制;第三,其它影子银行业务也大幅度收缩,而严厉资管的后果是整个经济的池子里没水了,金融的毛细血管被堵塞,即便央行往池子里大量注水,水也流不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成了一句纯粹的口号。两个救急措施:一个救急是财政发力;二是央行要认真考虑购买面临被清盘的企业股票或者债券。急救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治本的措施还是要对资管新政进行认真的反思。

余斌

余斌,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余斌谈产业转移: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产业会梯度转移。说东部地区的很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它会逐步地向中部或者西部地区转移。当大量的产业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的时候,很显然我们很难指望它会梯度转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尹哲
刘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电车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希望,老牌车企难眠”

再干6年,普京能带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芬兰企业力推中企参与:别谈政治,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普京得票超87%,就中俄关系、台湾问题表态

“几乎没男人了,人们像狗一样当街被抓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