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内地公司加持下,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与香港逐渐拉大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2-12 22:17

【编译/观察者网郭涵】

“新加坡依然有一些高质量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思考亚洲的重心在哪里,未来会向何处去,一切都指向中国内地。”一名新加坡投资经理如是说。

在投资人眼里,新加坡曾一度是进入东亚新兴经济体市场的“门户”,多年前与香港就“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争得难解难分。可过去5年来,包括新加坡本国的公司纷纷在该国股市退市,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望而却步。

彭博市场杂志2月12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在中国内地市场崛起以及新加坡自身结构性问题等背景下,该国股市正无可避免地萎缩,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在被逐渐边缘化。

彭博市场(Bloomberg Markets)杂志标题:新加坡股票市场的大萎缩

过去5年来,新交所上市公司现退市潮

2014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简称“新交所”)退市的公司数量首次超过入市数,当年市值蒸发了84亿新元(约419亿人民币)。

做了20多年资本市场律师的李德龙决定离职:“我看到衰退的迹象,所以选择离开。”

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退出。截止2018年12月,新交所共有741家上市公司,相比之下,2010年的峰值是782家。

2018全年,新交所的15场首次公开募股(IPO)总共筹得7.1亿新元(约35.4亿人民币)。而同年则有19家上市公司退市,市值蒸发192亿新元(约958亿人民币)。

新加坡海峡指数(STI)过去五年走势 图源:新交所(SGX)

新交所股票与固定收益主管周士达(Chew Sutat)称,退市“是全球趋势”,淘汰掉更弱的公司是“市场健康的表现”。“与其他的交易所不同,新交所不会为了数字好看而保留僵尸公司。”

不过彭博社评论认为,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数量。根据新交所数据,截至去年年底,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值相比2014年已经下滑了14%,975亿新元(约4862亿人民币)。证券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只达到2007年的一半。

“这一趋势让人很担忧。”新加坡联昌证券的分析师Ngoh Yi Sin表示。

寻求更大机遇,本国公司也纷纷退市

在退市的名单当中,不乏新加坡本国企业的身影,比如物流业地产巨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旗下的普洛斯地产,以及亚洲最大的按摩椅制造商傲胜国际等。

这些公司的总裁认为,新加坡股市估值太低,希望投奔流动性更强、股价更高的股市。

2009年,香港家具制造商敏华控股曾从新交所退市。不到半年,该公司在香港重新上市,市值是在新加坡时的八倍。

一些新加坡本国公司上市时,也把目光绕过新交所。2017年,在新加坡本地创办、得到政府投资公司大力支持的雷蛇(Razor)就选择在香港上市,因为“看中了与中国内地交易市场的距离(“沪港通”)。”

彭博社认为,新交所一度几乎被公认是投资者进入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门户,如今却正在被边缘化。

图源:视觉中国

亚洲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被香港甩开

由于东南亚各国国内公司与市场偏小,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之争基本在新加坡与香港之间展开。而得益于中国内地公司的选择,香港正逐渐拉大与新加坡的距离。

2018年,香港证交所在IPO中共募得335亿美元(约2272亿人民币),数额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中居首。

由中移动、联通、和电信共同出资的中国铁塔公司(China Tower Corp),上市时募得75亿美元(约508亿人民币),成为全世界两年内最大的一轮IPO。

中国内地(红)、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泰国、新加坡(橙)过去5年的股价指数变化 图源:彭博社

普华永道(PwC)新加坡资本市场服务组总监谭德成表示,香港股市在规模与活力方面远超新加坡,“两者判若云泥”。

而且,这种不平衡无可逆转,因为公司会“自然地被更大、流动性更强的市场所吸引”。

除了香港,带给新加坡危机感的还包括近年来纷纷开设本国交易所的东南亚国家。2018年,越南胡志明证交所募得29亿美元,泰国交易所也募得26亿美元。

安本亚洲股票团队资深投资经理唐健表示,“新加坡依然有一些高质量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思考亚洲的重心在哪里,未来会向何处去,一切都指向中国内地。”

股市重分红不重增长,令人望而却步

对于现状,新交所与政府也不是毫无反应。

2018年,新交所推出了双重股权制(dual-class shares),给予部分公司所有者更高的投票权;并与美国纳斯达克、以色列特拉维夫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也投入7500万新元,支持中小型股的企业上市,却依然未能阻止股市的萎缩。

随着过去10多年来龙筹股的潮起潮落,加上2013年的股灾,如今在新加坡股市占支柱地位的是那些“安全、稳定”的公司。它们不在乎增值预期,而依靠国家投资公司、金融服务业、房产与银行的分红。

不遵循这一模式的新加坡公司有的则被迫退出,他们抱怨投资者对其形成了依赖,是一种僵化思维。

在新加坡海峡指数(STI)中,星展银行(DBS)、华侨银行(OCBC)、大华银行(UOB)占据了超过40%,房地产与电信公司占有23%,其他还有一批外国的上市公司。

但其中的科技公司有且只有一家:创业公司(Venture Corp)。该公司34年来都在新加坡生产电路板与光纤电子设备。

创业公司过去三年股价变化 图源:新交所(SGX)

瑞银集团驻新加坡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官Kelvin Tay表示,“这里(新加坡)真的缺少新创立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司…我一个也想不出来。”

华侨银行投资研究部主管李彩莲表示,“很多私人银行的钱都在新加坡。他们其实很喜欢新加坡这种核心、有点无聊的防守型股市。”

目前,私人银行在新加坡的资产(如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结构性产品)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

无论如何,新加坡依然有着低税率、透明的法治、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欢迎外资等优势。这个560万人、面积仅有洛杉矶一半大的城市国家,依然能保住“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的名声。

金英证券资深经济学家蔡学敏说,新加坡到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利基市场’(形容大市场中的夹缝市场,易被优势企业忽略)。”

“也许那样就够了。”文章写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涵
新加坡 亚洲四小龙 金融中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