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在即,上海人热购垃圾处理器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6-20 16:22

(观察者网讯)

再有十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正式实施。刚刚过去的“618”促销节期间,垃圾处理器成为意外的亮点。

观察者网今天从京东获得的数据显示,18日0点开始半小时内,垃圾处理器的销售额就达到去年同期的3.5倍。分地域来看,率先推进垃圾强制分类的上海买走了全国12%的垃圾处理器。

另外,苏宁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1日至13日,垃圾处理器全渠道同比增长612.85%,位列第一的上海地区同比增长991.96%。

此前4月,该地区门店的销量环比增长141.1%,仅4月26日当天,上海全渠道销售就近3000台。

“从3月31日开始销售至今,只线下门店就销售3000多台垃圾处理器,均价2500左右。而(去年)同期线下没有销售,几乎无人问津。”苏宁上海地区厨卫经营部采销经理赵立阳对观察者网如是说道。

购买垃圾处理器的人络绎不绝

在赵立阳看来,目前,垃圾处理器的普及率非常低,市场前景很好。随着《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他预计会需求量会更大。“我们与工厂签订了厂送厂装协议,工厂直接发货,不用再到苏宁大仓周转。”

此外,还有网友开玩笑说,淘宝上价格近200元的垃圾桶已经卖疯,目的地全部是上海。

微博截图,下同

上海刚刚建立的惩罚机制激发了当地人实施垃圾分类的热情。

即将施行的《条例》规定,违反条文的垃圾处置单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针对个人违反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可处以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新民晚报》报道称,生活垃圾管理是本届上海市人大的第一个立法项目。立法涵盖了上海生活垃圾管理全链条,涉及面非常广。

上海两会现场根据垃圾“四分法”放置垃圾桶。图片来源:新华社

“侬会垃圾分类了伐?”

在垃圾桶、垃圾处理器成为网红产品的同时,目前,上海各处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迎接《条例》实施。

“侬(你)会垃圾分类了伐?”成为很多上海垃圾分类志愿者与居民之间的对话。

《每日经济新闻》19日称,家住松江区的老鲍,一开始说并没把垃圾分类看得太重,“恕我直言,这个东西,大部分人都不会当一回事”。然而,从3月起,他发现自家小区出现了一批建筑工人,在每一排楼房的端头修建“垃圾房”。

两个月后,“垃圾房”正式启用,里面放着四个大大的垃圾桶,上面分别写着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而以前每栋楼底的垃圾桶被撤走了。

与此同时,小区里拉起了呼吁垃圾分类的横幅、贴上宣传垃圾如何分类的海报。

这还没完,小区还给业主们搞起了培训,老鲍所在的单位也给员工搞起了培训。老鲍惊讶地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次垃圾分类的力度:50年来从“不区分、随便丢”的自己,如今要背下《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里104种物品对应的垃圾类别。

上海闵行一个居民区内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画面。图片来源:IC photo

和老鲍一样,浦东三林镇德康苑的居民们也面临垃圾分类的新问题。

今年73岁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成德琪,把自己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的心得总结成了一张明细表,上面一一列举了常见垃圾,然后张贴到每个楼道的电梯口,让邻里一目了然,以免被垃圾运输单位拒收:

“鸡骨头是湿垃圾,大猪骨是干垃圾”

“没喝完的奶茶倒掉饮料后,奶茶杯、盖等为干垃圾”

“小龙虾是湿垃圾,粽子叶是干垃圾”

……

与此同时,中小学、高校等教育场所也加快垃圾分类回收点投入使用。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上海市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现场会,20日在金山区金山小学举行。


不发纸质会议材料,代之以扫描现场二维码下载电子版;不提供瓶装水,代之以自带水杯现场配备直饮水,在上海市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生态环保,垃圾减量分类的理念贯穿在整个现场会的每一个细节中。

同济大学官方微博宣布,垃圾分类回收点投入使用

垃圾分类交给小区因地制宜解决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上观新闻”报道,普遍性的扔垃圾难问题也浮出水面。

报道称,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发起全方位调研,代表们盘点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三个:

楼道到底要不要撤桶?定时定点要不要这么严?湿垃圾要不要破袋?

根据规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时间段只有早上7:00-9:00以及下午4:00-6:00,垃圾必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者个人罚款50-200元。

甚至有代表还笑言,“晚上加班不能太晚,否则垃圾就得留在家里过夜。”“我愿意分好垃圾,可为什么一定要限定时间段呢?”

对此,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认为,对撤桶、定时定点等这些问题切忌简单粗暴,应该交给小区因地制宜解决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也催生了“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新兴职业。客户线上预约,线下废品小哥就会上门回收。@中新视频 称,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达到1万元以上。

北京将效仿

作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上海推动垃圾分类也引起一些城市效仿。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直播访谈节目中表态,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上海已经明文规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而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垃圾产量4亿吨,而由于一直以来多采取填埋处理方法,垃圾分类以已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20日刊发题为“让‘随手扔’变‘随手分’”的评论文章,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举措有望硬起来、强起来,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

文章写道,不能忽视的是,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但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且,有些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指望通过立一部法就能移风易俗、毕其功于一役。

观察者网此前刊文,自1960年代反公害运动以来,日本就注意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回收”这一日常的繁琐活动不仅通过日常的“复读”,培养了日本人的环保“自觉”,还成为了发展社区建设、维持日本的“一亿中流”日常公共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杠杆。

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垃圾分类政策一样,垃圾分类都是由国家政策主导的、单中心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由于它具体落实到“人”身上,对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提出了可以说是强制性的要求,才能反过来把昨天的“强制的麻烦”转变为今天的“日常的自愿”。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讲,我国的垃圾分类政策也必然会有一个逐渐调整,实现“科学”与人的参与的平衡,目前试点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不解或可以成为推动社区建设方法创新的动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奕含
上海 垃圾 强制分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内矿藏价值万亿,马来西亚向中国寻求稀土合作

“中国电车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希望,老牌车企难眠”

再干6年,普京能带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芬兰企业力推中企参与:别谈政治,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普京得票超87%,就中俄关系、台湾问题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