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回美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媒叹“避免全球衰退最后希望”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6-18 14:52

(文/观察者网 吕栋)“中国买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是避免全球经济衰退的最后希望”、“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最近一段时间,以往很少关注中国正面新闻的西方媒体罕见地达成了一项共识——与中国经济脱钩可谓“难上加难”。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际,这些西方媒体悄悄改变“口风”的背景是:中国再次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4月贸易额环比增长超40%。对此,《华尔街日报》坦言:“与中国恢复关系带来了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尽管面临新冠危机以及中美摩擦不断升级的压力,美企仍继续寄望于中国市场的增长,超过8成的美企不同意撤离。而澳大利亚的龙虾产业、日本的马桶制造商、德国的照明设备企业也纷纷透露:“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取代中国”、“对中国市场依赖越来越高”。

澳大利亚的龙虾业者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重新成为美最大贸易伙伴

6月14日,《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中国是美国暗淡贸易前景中的亮点》的文章中写道:在新冠大流行限制全球贸易之际,中国重新取得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对美国农民和其他出口商而言是少有的亮点。

报道中指出,中美贸易额4月份增加至397亿美元,环比增长了43%,再次超过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额。不过,该数据仍远低于中美两国2018年10月创下的614亿美元的月度贸易额历史记录。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指出,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走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对稳定,是中国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原因。此外,加拿大、墨西哥经济在疫情中受损严重,对美贸易受到冲击,客观上也助推中国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华尔街日报截图

报道援引世界银行预测指出,受疫情冲击,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其中,美国经济将萎缩6.1%,欧元区将收缩7.5%,但中国经济有望实现1%的增长,是唯一可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4月美国整体出口环比下跌20.5%至1513亿美元,民用飞机、原油和汽车的出口领跌;进口环比下跌13.7%至2007亿美元,乘用车、半导体和消费者产品跌幅最大。两项数据皆创下自1992年开始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环比月跌幅。

与此同时,4月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扩大90亿美元,至260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增加21亿美元至93亿美元,从中国进口增加110亿美元至352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买家。”《华尔街日报》坦言。

报道截图

报道同时提到,近几个月来,中国将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农作物的购买量提高到比贸易摩擦前更高的水平。在截至6月4日的五周内,中国购买了美国大豆总销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5月6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透露,今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中企共采购110多万吨美国大豆,“这些采购无疑会推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也会帮助中国保障大豆供应安全。”

“可以肯定的是,与中国恢复关系带来了经济利益。”《华尔街日报》认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CraigAllen)表示:“中国有可能成为2020年或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我们当然希望美国公司能从中受益。”

“中国是避免全球衰退的最后希望”

耐人寻味的是,在新冠大流行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连一向戴“有色眼镜”报道中国话题的西方主流媒体,也开始承认与中国经济“脱钩”代价高昂。

6月14日,《德国之声》在题为《美企:来了,是要留下》的文章中指出,尽管面临新冠危机以及中美矛盾不断升级的压力,大部分美企仍然继续在华投资。如果不这么做,美国经济竞争力就会受损。

报道指出,贸易战、新冠疫情、特朗普“彻底切断美中关系”的威胁迄今都无法阻止美企继续寄希望于中国市场的增长。驻华美国商会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美国企业不愿意撤离中国市场。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疫情过后,中国人的购买力并没有收敛太多,今年5月的消费额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而这让美国企业感到幸运。

在疫情期间,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零售业大鳄Costco以及沃尔玛都宣布,将扩大中国市场业务,快餐品牌Popeyes也在5月中旬开设了首家中国实体店,还有1500家实体店正在筹划中,沃尔玛则计划在今年后5-7年内新增500家中国连锁店,在现有基础上翻番。

驻华美国商会主席毕艾伦(Alan Beebe)认为:“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就后,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的经济复苏,这正是许多企业愿意继续在中国经营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洋彼岸,美国民众也依旧热衷于购买“中国制造”。报道指出,如果苹果手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生产,2000美元的售价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支付得起。

德国之声报道截图

而美媒《纽约时报》虽然在报道中仍指责“中国早期疫情处置不当破坏了全球经济”,但其也坦承:“国的经济实避免全球衰退望(last best hope)

在这篇6月15日刊发的题为《世界与北京“脱钩”不易》的报道中,《纽约时报》以澳大利亚的龙虾产业、日本的马桶制造商、德国的照明设备企业为例,讨论了世界经济与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

报道指出,从2000年前后开始,中国开始给澳大利亚龙虾报出更高的价格,并加大采购量。这让澳大利亚龙虾产业对中国市场产生近乎完全的依赖。

疫情发生后,中国停止了龙虾的进口,部分出售新鲜肉类、蔬菜和海鲜的生鲜市场被关闭,这导致澳大利亚西海岸234艘龙虾船停止了捕捞,超过2000人失业。

此后,澳大利亚的龙虾加工商试图快速实现市场多元化,给曾经合作过的每个国家的买家打电话,尝试恢复几十年前的老关系。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现在正为重回中国市场进行补贴。

而德国照明设备企业欧司朗虽然声称“对中国期望的降低”,但其首席执行官奥拉夫·柏利恩(Olaf Berlien)也坦言:“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增长引擎的地位。”

“印度有潜力,但那里的市场太乱。油价暴跌让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中东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富有。”他无奈地表示。

日本最大的马桶制造商东陶则认为,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随着中国的崛起也越来越大。去年,东陶海外销售额的一半来自中国,该公司在中国有七家工厂。

高盛驻东京的首席日本股票策略师凯希·松井(Kathy Matsui)分析指出,在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即便是那些反对中国的人也感到,他们需要中国经济来维持繁荣。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6月11日,CNBC在题为《美国施压或将加速大中华区市场的增长》的报道中指出,美国施压中概股从美国退市将加速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增长,因为投资者仍热衷于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

“不让投资者投资增长迅速的公司是一个严重错误,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报道还引用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主管布兰登·艾赫恩(Brendan Ahern)的话指出。

CNBC在报道中提到,经过多年观察后,全球主要股票及债券指数编制公司纷纷对A股进行扩容,并自动将部分中国股票纳入到投资基金中。为追求长期增长机会,基金经理正将目光投向中国股市。

CNBC报道截图

美现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东盟依旧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分列第二、第三位。

具体数据方面,今年前5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7万亿元,增长4.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61万亿元,下降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中美贸易总值为1.29万亿元,下降9.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1.1%,较前4个月的10.6%有所增加。

事实上,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美国已经被东盟超越,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去年10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就此表示:“不论第二或者第三,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事实没有改变,去年以来,中美经贸合作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由美方挑起以及升级贸易摩擦,从而造成双边贸易数字的下滑,这充分说明贸易战没有赢家。”

今年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前2个月,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总值5941.1亿元,同比增长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4%。东盟由此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编辑:尹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吕栋
中美关系 中国市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