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确认四季度收入小幅下滑:美出口管制影响可控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1-12 16:11
观察者网·大橘财经讯(文/吕栋 编辑/尹哲)“即使要转单,恐怕也无处可去。”在中芯国际被美国加强出口管制后,一位IC从业者在评论“高通从中芯转单”的传言时直言,全球晶圆代工产能目前十分紧缺。
在“闪电”登陆科创板后,中芯国际鲜有好消息传出。“不能供货华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大客户转单”等负面消息或传言让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其股价也接连走低,一度较上市当天“腰斩”。
直到昨晚(11月11日),中芯国际在三季报中透露,三季度营收再度创下新高,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环比下滑一成左右,虽然部分美产设备、零部件交付有延迟,但出口管制对其影响可控。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高管今天也在业绩会上释放“利好”,其今年研发任务已基本完成,“N+1”工艺已进入小量试产阶段,14nm工艺良率已达业界量产水准,客户对其信心在逐步增强。
受美国大选等因素影响,中芯国际股价近期波动较大。在A、H股昨天均暴跌逾7%后,中芯国际A股今天收涨0.8%,市值达4760亿元;H股目前涨逾2%,市值为1767亿港元。
中芯国际A股走势
“出口管制影响可控”
“我们与供应商、客户及相关机构保持积极的沟通,全面评估美国出口管制对公司生产与运营的影响。目前公司正常运营,短期内出口管制对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控。”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和梁孟松在三季报开篇便提到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
他们表示,2020年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其作为代工企业,面向海内外多元化客户,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守经营地法律,合法合规经营,该公司会继续跟进此事,并持续评估影响。
中芯国际财报截图
根据A股财报,中芯国际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16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6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9亿元。
期内,中芯国际研发占营收比重为16.2%,比上年同期减少6个百分点。
单季度看,其三季度营收为76.38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同比增长31.7%,环比增长13%;毛利为20.08亿元,净利润为16.94亿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44.55亿元,同创历史新高。
当季,该公司毛利率为24.2%,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
由于营收连创新高,中芯国际也将全年收入增长预期上调为23%到25%,全年毛利率目标高于去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02%,达到155亿元,去年同期仅为12.9亿元。
上个月初,《日经亚洲评论》曾报道,近几个月中芯国际一直在为美国收紧出口管制做准备,从美国、欧洲和日本大量采购关键生产设备和重要零部件,采购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需求。
不过,由于美国出口管制使部分机台供货期延长或有不确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导致部分机台到货延迟,中芯国际今年首次下调全年资本开支计划,从约457亿元下调到约402亿元。
在今天(11月2日)举行的业绩会上,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CEO赵海军也提到,部分美产设备、零部件、原材料交付期有延迟,对美国出口管制表示遗憾,希望可以建立互信,恢复正常的采购。
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芯国际也持续提高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
三季报披露,该公司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营收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60.5%提高至69.7%。同时,来自北美的营收占比已从24.7%下降到18.6%;欧洲及亚洲的营收占比从14.8%下降到11.7%。
财报截图
“14nm良率已达业界水准”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备受市场关注的不仅是财务数据的好坏,还有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
在三季报中,赵海军和梁孟松透露,该公司先进技术应用多样,第一代先进技术良率达业界量产水平,第二代进入小量试产。
观察者网梳理中芯国际披露的公开信息发现,28nm及以上的制程被该公司称作成熟工艺,14nm及以下制程为先进工艺。其中,第一代先进技术指的就是14nm工艺,第二代指的是“N+1”工艺。
由于EUV在美国阻挠下迟迟未到货,“无法实现下一代工艺开发”的质疑笼罩着中芯国际。但该公司已多次表示,N+1和N+2没有使用极紫外光刻机的计划。
上证e互动截图
在今天的业绩会上,中芯国际高管透露,其14nm工艺良率已达业界量产水准,客户对其技术的信心也在逐步增强。另外,该公司今年的研发任务基本完成,但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长路要走。
2020年三季报中披露,中芯国际14/28nm工艺的营收占比为14.6%,同比增长10.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5.5个百分点;而营收占比最高的为0.15/0.18μm,为31.2%,但已呈现下滑态势。
不同工艺的营收占比 三季报截图
“即使要转单,恐怕也无处可去”
虽然三季度已过去一个月有余,但中芯国际对7-9月的“惊心动魄”肯定还“记忆犹新”:先是科创板“闪电IPO”并超募260亿,随后大客户海思遭美国连续封杀,自己也被美国以“涉军”为由加强出口管制。
在部分券商的研报中,华为海思、高通、博通被列为中芯国际的前三大客户。因此,在美国不断打压下,若“无法供货华为”、“高通、博通避险转单”,该公司的业绩未来会受多大影响备受关注。
中信证券2020年7月研报截图
中芯国际未明确表态“是否断供华为”,也未公开回应“高通转单台积电”传言。
但该公司在三季报中预计,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将减少10%至12%;毛利率介于19%至21%的范围内。
在今天的业绩会上,中芯国际高管表示,其产能部件或技术的发展并不是针对单一客户制定,在中低端的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等,该公司一直跟十几个客户保持着在各平台的项目。
“这些客户增量的确需要一些时间,预计两到三个季度之内,我们可以把原来制定的产能填到我们需要的程度上。”该公司高管指出。
事实上,目前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各大厂商并不缺客户,缺的是产能。
今年三季度,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仍处于97.8%的高位,产能还在稳步扩充。
而在业内,台积电目前拥有苹果、AMD、英伟达、联发科等一众客户,对7nm及5nm先进制程需求强劲,已没有多余产能接收新客户。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目前主要以12英寸为主,仅有1条8英寸晶圆代工厂。
面对产能紧缺的状况,日前还有传言称三星将在西安建设8英寸晶圆代工厂,但随后被该公司否认。
此外,台湾联电二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已提高到98%。由于8英寸晶圆产能持续吃紧,该公司已对部分客户提高价格,甚至考虑调涨2021年第一季度价格。
产业界预计,部分8英寸晶圆代工订单能见度已到2021年第二季度。
在此背景下,台媒10月援引IC业内人士报道,中芯国际的8英寸产能客户是营收主力,但现在8英寸客户都非常担忧,因为全球的8英寸代工产能非常紧,即使要转单,恐怕也是无处可去。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微控制单元、传感器等,都是8英寸晶圆厂中的成熟工艺和特色工艺所擅长的,而目前主流的12英寸晶圆厂主要用来生产先进制程芯片。
新冠疫情发生后,居家办公让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需求大幅增加,使得处理器之外,电源管理芯片也有了更多应用,同时出于对PC和电视需求增加,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也拿到更多订单。
台媒报道指出,高通5G手机的电源管理芯片,年需求量约达150万片8英寸晶圆,订单由台积电与中芯国际供应,其中台积电拿到一年90万片的订单量 ,中芯国际约拿到60万片订单量、约占4成。
尴尬的的是,虽然高通近期向全球所有的晶圆代工厂寻求加价,以取得8英寸代工产能,但没有一家可以拿出60万片的产能代替中芯国际的地位。
目前在调研机构的统计中,中芯国际全球市场占有率在5%左右,排在第四位。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定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美国大选后外部环境有望改善,以及紫光展锐、中兴通讯、寒武纪、兆易创新等众多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的崛起,上市后“不差钱”的中芯国际,缺的或许只是产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