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资金“错配”露苗头,头部公募应主动克制规模扩张冲动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02-08 10:21

近日爆款基金频出,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成为新晋“顶流”。

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下,三大报之一的《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发文指出,散户注重短线申赎与基金经理秉承“长线是金”相背离,已在事实上造成严重的资金“错配”。一旦资金断档,风险的爆发可能比想象得要猛烈。

此外,文章还措辞严厉地表示,在充分享受散户涌入带来的规模扩张红利时,许多头部基金公司的规模扩张冲动非但没有克制,反而在短期利益诱惑下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实际上,早就有央媒注意到了背后的潜在风险。

1月中旬,《经济日报》曾撰文称,基金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

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

以下为《中国证券报》原文:

一天之内,逾219万户基民齐聚,买爆了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但面对150亿元的“蛋糕”,这批狂热基民户均获配金额不过6873元。2021年以来这样的场景频频上演,动辄以数十万乃至百万户计的散户群体步调一致,这令基金经理倍感压力。

众多“小白”扎堆的散户汹涌而来,会如何深刻影响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用行动做出了解答:为应对散户频繁短线申赎,不得不“抱团”大市值、高流动性个股,期望降低冲击成本;为让净值曲线更优美,持股集中度越来越高,只要基民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这些重仓股股价就会持续上升,从而推动基金净值上涨。

但业内人士指出,散户注重短线申赎与基金经理秉承“长线是金”相背离,已在事实上造成严重的资金“错配”。尽管短期内居民财富转移过程会掩盖这种“错配”,一旦资金断档,风险的爆发可能比想象得要猛烈。

膨胀的新势力

心情随美股散户抱团与空头对决跌宕起伏后,居住在上海的“小白”基民张华安萌发了理财之外的使命感。“假如我们基民也能有这种凝聚力就不怕赚不到钱。”张华安信心满满地说,“大家要团结起来,这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就不敢小觑我们的力量,不敢损害我们的利益。”

张华安有着典型新基民“人设”:90后,工作时间尚短,积蓄几万元,极度渴望财富的爆炸性增长。他们个体微小,但凝聚起来的力量庞大:2020年至今,公募基金频现的“爆款”其实是成百上千万个“张华安”的集合体。他们思维的每一次集体跳跃都会给基金业制造波澜。在一些著名的基金交流论坛,有大量号召大家集体买入或集体抵制的帖子,这也在去年意外地造就了一批话题基金经理:他们未必给基民赚钱,但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网红”。显然,热衷于“标签化”是这股新势力的一个重要特征。

“公司有只刚刚成立的新产品,买家竟然没有一家机构,客户清一色是散户。操作纯散户基金产品太难了,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第一反应是赶紧找几家机构投资者。”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吴铭(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吴铭认为,互联网技术在基金买卖和交流中快速普及,是庞大但散落的基民最终形成一股新势力的核心原因,基金投资财富效应的发酵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近年来,基金销售渠道从单一的银行转向银行与互联网巨头并举;在未来,互联网会成为终极销售渠道。”吴铭说,“互联网上,散户不仅可以更便捷地买卖基金,而且可以更快速、更自由地交流。这种交流让他们不再是散落的个体,而更容易凝聚成一个个新的群体。”

这股新势力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虽然公募基金年报尚未披露,无从窥得2020年总体基民数量变化,但根据互联网数据挖掘平台MobTech的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基民数量突破8000万人。业内人士预计,按照去年下半年散户的狂热劲儿,2020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1亿人。

另一些数据则更有力地佐证了这股新势力的崛起。以支付宝基金频道为例,随便打开一只明星基金产品页面,关注人数都有四五百万,甚至超过千万。相较于前几年,这可以称之为几何级增长。

起底集中持股

新势力的崛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公募基金业生态,基金经理艰难地适应着。

对于管理散户占比较高的基金产品,工作稍有年头的基金经理内心都是抗拒的。在他们眼里,散户自主意识的强化、群体性行为的频发,都对基金经理坚信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构成严峻挑战,一种“错配”已经露出苗头。

“有些基民信奉‘七日炒基法’,而且对基金经理的短线交易能力开始苛求。实话实说,这种客户不是我想要的。”一位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吐槽,“散户占比很高、偏好短线交易、申赎行为趋于一致,如果这三者结合,会给基金业和A股带来什么后果?市场波动也许更剧烈,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时点。”

吴铭称,从去年开始,对基金经理偏好大市值股票、热衷“抱团”的指责不断,并将其视为A股过度结构性行情的元凶,但这种变化的背后有散户新势力崛起因素。散户热衷短线交易与基金经理坚持“长线是金”产生严重“内卷”,反复冲撞后形成新平衡——基金经理的持仓必须落在流动性更佳的大市值股票上,并且通过源源不断的资金优势持续抬高这些个股估值。

“动机很简单:持仓个股的流动性好,基金经理才能应对散户频繁申赎,降低冲击成本;而持仓个股集中度越高,净值曲线越容易走漂亮,资金涌入越快,然后能进一步推涨个股,这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个新的‘击鼓传花’过程。”吴铭说。

有趣的是,尽管基金经理意识到“错配”埋下隐患,但他们普遍认为,在居民财富向公募基金大迁移背景下,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掩盖这种“错配”风险。“只要资金面没有出现拐点,短期内希望公募基金‘抱团’瓦解的人会失望的。”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自信地说。

遏制贪婪需监管之手

狂热的基民给公募基金业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投资“错配”。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伴随着散户在基金持有人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以及散户在日常交流中容易形成一致性行动,未来公募基金业的格局有可能朝三个方向演变:第一,客户资源加速向龙头公司集中,行业格局从“二八”逐渐演变成“一九”,竞争将主要在大型基金公司中展开;第二,财经“娱乐化”将成为普遍现象,对基金经理人设的精细化推广会成为未来公募基金营销重点;第三,针对客户细分领域挖掘不断深入,产品创新迎来一波新浪潮,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客户需求。

吴铭认为,在充分享受散户涌入带来的规模扩张红利时,公募基金不能忽视行业发展的“健康度”,尤其是在大量对投资理解甚少的“小白”客户涌入时,行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合理引导散户投资者理性投资。

“贪婪是人性的弱点之一。面对散户任性‘投基’,基金公司固然短期能增收增利,但历史经验证明,最终会落得‘一地鸡毛’。对于以持有人利益至上的资管行业而言,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吴铭说,“公募基金尤其是头部基金公司应该做出表率,在市场风险偏高时,主动克制规模扩张冲动,主动引导客户进行理性投资。”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头部基金公司的规模扩张冲动非但没有克制,反而在短期利益诱惑下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而作为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基石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被有意识地忽略。业内人士呼吁,需要监管层进行强有力的指导和约束,让散户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 本报记者 李岚君 李良

责任编辑:奕含
基金 散户 股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