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表态“着力降低信用风险”,对债市影响几何?

来源:21观债

2021-05-22 10:32

中国政府网消息,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金融领域重点工作。

此次会议表示,金融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信贷政策精准适应市场主体需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实效。

梳理来看,此次会议有以下要点:

1. 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

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其时间表为,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经过三年治理后,三年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

对于风险点,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4月初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我国金融风险是多年长期积累形成的,是体制性、机制性、周期性和行为性等因素叠加的一个结果,尤其当前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比较大,外部冲击引发境内金融市场波动,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面临振荡的风险。

邹澜还表示,少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还处在风险的暴露期,中低资质的企业还面临融资困境,债务违约的风险比较高。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高杠杆的中小房企的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此次会议提出,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部分部委已经在开展这一工作。比如央行4月下旬召开的调查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3月下旬下发了《关于报送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情况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债券风险监测报表。

具体而言,在“地方企业财务快报”增设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表、地方国有企业风险债券明细表(针对已发生违约或存在违约风险的债券)、地方国有企业债务债券风险监测指标自动计算表三张报表,地方国企及各级国资委需按期(季度、年度)填报相关数据,与企业财务快报一起报送。国资监管机构还需每年报送上年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总结。目前,地方已完成了首次数据报送。

2.着力降低信用风险

会议表示,着力降低信用风险,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包括贷款逾期、债券违约等等。当下最为市场关注的是债券违约风险。

2020年10月以来,永煤控股等国企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在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信仰”的同时,引发了金融市场对国企逃废债的恐慌,对债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本轮信用风险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使蔓延扩大的信用危机得到控制。进入2021年,信用风险事件仍旧持续。

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今年债券违约只数为77只,违约规模为884亿,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半。

市场人士则关注地方国企违约是否会增加,以及城投债刚兑是否会打破。此次会议提出着力降低信用风险,意味着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会采取措施减少债券违约,但仍会有违约的案例出现。

目前已采取的措施如,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按期兑付确有困难的债券,各地方国资委要指导企业提前与债券持有人沟通确定处置方案,通过债券展期、置换等方式主动化解风险。

再比如,河北、河南等地已经成立国企信用保障基金,用于债券风险化解及增信,后续关注是否会有新举措出台。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这一机制为首次提出。去年一些大型企业的违约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显示相关机制的欠缺,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新机制可能着眼于解决相关问题。当前,城投非标违约已经常态化,如城投债违约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此亟待建立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5月21日出席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时表示,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山西省的体会是,党委政府要坚定地扛起责任,坚决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在金融风险面前不能简单地说将他交给市场而弃之不管。因为我们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党委政府重视并且能够敏锐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是防控风险的基本前提。否则待风险扩大再来处置,将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3.宏观调控不急转弯,货币政策收紧概率不大

近期,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急升、上年同期基数走低推动,4月PPI大幅走高,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引发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同比看,4月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但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

此次会议指出,要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应对输入性通胀,加强预期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输入性价格压力对我国居民消费冲击较为有限,主要是影响行业间利润分配。结构性扭曲可能会导致一些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此外,我国传统的财政刺激也会比较束手束脚,如果继续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成本就比较高了,可能还会给火热的大宗商品价格“火上浇油”,未来还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会议还提出,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把握好度,不搞急转弯。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面对偏成本性、输入性为主的通胀形势,货币政策须保持稳定,“稳”字当头。因为货币政策一旦放松,可能会在成本冲击影响下又加大了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胀上行。因此,当前在经济动能不强且物价仍存上升压力之际,货币政策在资金利率价格方面变动的空间较小,但货币数量和信用方面会向常态回归。

此次会议还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夏雨
信用风险 金融 宏观调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