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皓影业总裁王海峰:动画行业缺的是每年8至10部两三亿票房的影片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5-26 21:53

【导读】 2019年,《哪吒》上映,票房狂揽50亿。但同年的其他动画电影,票房总计仅为前者1/5。 制作时间“长”,从业人员“缺”,工业流程“不到位”。我们离真正的“国漫崛起”,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5月20日,在无锡举办的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上,《西游记》系列电影的制作公司星皓影业总裁王海峰接受观察者网采访,分享布局动画赛道的“肺腑之言”。

【采访/观察者网 邢晓楠 编辑/周远方】

观察者网:近年来,大部分获得观众认可的动画电影都是由传统IP改编的,比如《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等等。您认为3D动画+传统IP这一组合频繁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王海峰:这几年,年轻人又回归到了漫画、动漫这些东西上。要说原因,其实以前大家都是看漫画书、连环画长大的,现在只不过是把那些以前就喜欢的东西重新拿了起来。

你说现在火的是传统IP,其实从60年代开始,我们成功的那些动画片,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在内,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这种成功不一定就归结到传统IP上,可以说中国观众看动画片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会去看一些熟知的、耳熟能详的东西。

另外,不光我们在做IP,迪士尼做的也全是大IP。我们很多小朋友都能认出他们的那些人物来,反而叫不上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人物。那么如果再不把这些传统的东西拿出来展现给现在的小朋友,到最后,他们只会记得钢铁侠、蝙蝠侠、艾莎了,对吧?

1979年《哪吒闹海

观察者网:相比于彩条屋、追光这些专门做动画电影的公司,星皓影业之前的作品以真人电影为主。您在布局动画电影的赛道之后,认为它和真人电影在制作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海峰: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比起来制作周期更长,制作成本相对可控但也不低。

要做好一部动画电影,3至5年是必须有的。好莱坞、迪士尼、皮克斯,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做动画,前期的概念设计就比真人电影耗时。做真人电影的话,演员来了给他换上服装、化上妆,就可以看到一个大概的样子。但是动画人物得不停地绘制和修改,还需要帮角色做表情。动画人物的性格也得从剧本开始从头设计。

另一方面,电影是先拍摄,再做特效。可是动画电影等于是始终都在做特效,这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

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是相对可控的,但和一些中小体量的真人电影相比,成本也并不低。当然,目前中国最贵的动画电影也远远不及大制作的视效大片的成本,北美也是一样。

好莱坞最贵的动画电影也到不了2亿美金,但是真人电影,以《复联》为例,现在已经要拍到5亿美金一部了。

观察者网:我们与国外顶级动画公司还有多大差距?如何赶上?

王海峰:其实做动画片和做特效的原则差不多,有多少钱就能做多少东西。钱投入多少,技术就有多少。

要对比的话,我们的技术和好莱坞比起来还是相差挺远的。好莱坞做一部顶级的动画电影,平均投入大概在1.5亿美金。我们的动画电影做得好的话,1.5亿人民币已经非常多了,将近7倍的差距

动画电影是需要预算的。真人电影有时候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拿到很好的成绩,比如一些文艺片。但是动画电影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去做,观众看不到你在画面上呈现出的想象力。


星皓影业出品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

所以技术上的东西确实是要慢慢追了,这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和其他因素。但是我觉得在剧作上的差距,是可以更快追上的。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公司,迪士尼和皮克斯,前者强在IP,后者就是剧作非常厉害。例如,皮克斯大部分的故事都会围绕着几个最普世的主题——亲情、友情、爱情,它用各种形式去展现这些永恒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通的。

还有就是人才。好莱坞集结了全世界最好的一批艺术家,我们目前只能用到中国或者亚洲一些比较好的艺术家,在人物造型设计这些方面也有待进步。

要赶上的话,首先需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毕竟海外的电影面向的是全世界,而我们的电影市场目前还是局限于在国内。

其实国家电影局和中宣部一直在鼓励我们电影出海,首先是文化输出的考量,其次也是希望通过销售到更多的海外市场,片方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回笼,这样下一部作品才能有更多的投入。

星皓影业总裁王海峰在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发言

察者网:中国当下的动画市场有多大?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动画市场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它的增长速度如何?

王海峰:我们的动画市场占比很少。

《哪吒》是它上映那年的爆款,贡献了50亿的票房,再加上其他的动画片,总共也就是60亿左右,占当年总票房的10%。但是好莱坞每年几部动画片加起来,基本上可以占据15%的本土票房,最高的时候能达到20%。

再有就是美国动画片还占据着全球市场,比如《冰雪奇缘2》的全球票房超过了16亿美金。我们主要还是针对国内市场。

我们这些年在说“国漫崛起”,确实是在起来,但是崛起到什么地步呢?我们最辉煌的时候是60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这些作品都非常经典。到了90年代和2000年前后,质量就掉得比较厉害了,几乎没有好看的动画电影。


1961年《大闹天宫》

从2015年《大圣归来》之后,动画电影的数量明显增加了很多,也不再局限于低幼,但是离真正的崛起还有段距离。我们看到数量是在缓慢增长,但是票房的增长还没有达到稳步上升的趋势。

我觉得如果动画片平均每年都能占据中国票房的10%以上,才能叫真正的崛起。而且这10%得是一个平均数,3年5年出一部爆款的算法是不行的。

2015年《大圣归来》

观察者网:近年来,官方一直在呼吁“用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鼓励中国影视出海。我们国产影片现在出海的情况怎么样?

王海峰:近年来,电影界、动漫界,还有国家电影局,一直都在努力地把文化产品做出海。我觉得短时间之内,我们一个片子要在中国市场以外拿到1亿美金、2亿美金的票房,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你在海外的流媒体平台上播放,其实有一些影片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星皓影业之前出品的电影《征途》,在Netflix上的播放成绩就非常好。去年疫情期间,《征途》选择转网播,在爱奇艺上线,可以说成为了中国影史上首部院线转网络的PVOD(优质视频点播)电影,海外则同步上线Netflix,打入了韩国、亚太及南美地区Netflix电影播放前五榜单。而爱奇艺作为流媒体平台,其实也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

所以“影视出海”在现阶段可以多借助已有的平台。拿到票房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现在在国外市场的电影票房还不是特别的乐观,所以不要把出海仅仅局限在票房上,我们可以先通过平台让海外的观众都看到。

观察者网:《流浪地球》的导演曾表示,“电影工业化”是我们的短板。您如何看待“电影工业化”的说法。

王海峰:工业化电影其实就是除了创作之外,在制片和宣发等环节,都达到工业化的水准。但我们在流程上还不到位。

我这里提一个概念叫“重工业电影”,我们缺乏这一类型的电影。你看好莱坞在全球最卖座的那些片子,都是重工业电影。现在已有的重工业电影,有《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还有我们之前做的《西游记》系列。

“重工业电影”《流浪地球》

这类电影的特点在于遵守一个整体性的制作标准和流程。电影行业要发展,我们不能总是去赌“爆款”,而是要把制作流程、制作方式,包括制作成片,全都规范化。

现在还有一些小剧组,写好剧本再拿到投资,马上就开拍。但是一个工业化电影,或者重工业电影,有了剧本之后至少还得筹备6至8个月。所有后期、特效的工作人员,在开拍前的6到8个月就得进组了。而不是说一边拍,一边想,边想边做,这不是工业化。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刺杀小说家》这个片子,但是他在当时春节档同期的电影里面票房并不算非常好,一些投资不大的片子却大获成功。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海峰:我们也经常面临类似的问题,不是投入大就意味着回报也一定大。影视行业的投资回报都是有不确定性的,这也不单限于我们,好莱坞在做票房预计的时候也会出现误差。

投资大的没达到预期,投资小的反而“爆”了,这种事是存在的。但反过来想一下,投资小又能“爆”的能有几部?咱们两年也未必能出一部《你好,李焕英》吧?可我们一年会有四五百部电影上映。所以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刺杀小说家》这次或许票房没能达到预期,但是从提升电影工业流程制作水准的层面和对行业的深远意义上来讲,我们需要更多《刺杀》这一类的电影。它规范了行业的制作水准和制作流程,并且做出了一套标准——你必须要达到哪些标准,才能做出某一类的作品,而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

《刺杀小说家》特效镜头前期拍摄

爆款当然很好,但一年几百部的电影,爆款只有一两部。我们现在市场上缺少的,其实是中间的东西。

比如做动画电影,我们不是每部片子都期待像《哪吒》一样卖到50亿,当然也不能只卖几千万。我们缺的是,每年能出来8至10部票房达到两三亿的片子。有了这些片子,行业就可以持续发展。

这就像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一样,不能只看最有钱那批人,也不能只看一些相对贫困的人,要看整体的平均水平,才能确认地区的经济水平。电影行业也是这样。

观察者网:动画行业的发展需要外界什么样的帮助

王海峰:缺动画人才。动画行业的从业者被培养出来之后是经常会被挖走的。

星皓影业的《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前后做了5年,到上映的时候,最开始接触项目的工作人员已经有接近一半离开了这个行业,其中9成以上都是被游戏行业挖走了。

也有一些去做了概念设计一类的工作,但是做这种传统行业还是可以和我们共融,做完了再回来也没什么。如果被游戏公司挖走,那就很难回来了。我们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进入到汽车行业做设计。

所以动画行业的人才是挺缺的,而且培养一个好的人才出来不容易。希望大家对刚刚“崛起”的动画电影,多一点点包容。不过我们也知道这些不应该强加给年轻人,还是要年轻人自己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自己觉得它有意思才行。

结语:

中国动画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时代的转变和“舶来品”的冲击,让那段辉煌成为了历史。

但观众从没有放弃国漫。

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无数人泪洒影院。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鸣惊人,票房突破50亿。从“回归”传统文化,到“出海”全球市场。伴随着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动画,也在努力撰写一份对得起观众的答卷。

责任编辑:邢晓楠
中国动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