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月修路890条,基建狂魔如何在贫困区“飞针走线”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6-16 15:29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根本不愿到这里来投资。”四川简阳市一名驻村干部道出了当地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村”的秘诀:要想富,先修路。

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简阳市,素有成渝咽喉之称,但由于丘陵起伏,该地也被古人描述为“蜀道难”。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成渝、川鄂铁路公路等交通大动脉建成,但一些偏远山村仍缺乏通往外界的便捷通道。在山间道路修缮前,由于没有外来投资,一些村落人口常年大量流出,空心化明显。

直到2018年10月,“基建狂魔”中国铁建二十四局承建的简阳“乡乡连”道路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在一些山村道路地势险峻,物料运输难度大的背景下,该公司历时20个月将890条乡村“毛细血管”全部打通。

今年端午节前夕,观察者网参加了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国铁建主办的“走进新国企•见证美丽乡村”活动,来到简阳市荷桥村实地参观。

在现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介绍,道路修好后,随着外来企业投资大幅增加,外出务工人员明显减少,不少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目前,该村借助新修好的旅游环线,正大力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如今荷桥村不仅成功摘掉贫困帽子,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更达到78万元,而在2014年这一数字几乎为零。

道路施工现场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890条“毛细血管”全部打通

荷桥村隶属于四川省直辖县级市——简阳市平泉街道,村域面积8.2平方公里,这里处于四川盆地西部,距成都市主城区60公里。2014年,荷桥村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9人。

蓝色区域为简阳市行政区划

交通条件改善之前,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买冰箱要几人轮流抬到家、从城里回来要走几公里田间路,是荷桥村村民生活的日常。

“两年半以前,这条路就是一条不到三米宽的碎石路,这一带的产业也是十分原始的。村民们在田地里种水稻、蔬菜,一次也不敢种太多,因为道路条件不好,一路颠簸运到城里,品质大打折扣。”站在荷桥村新建的公路边,平泉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邹斯若向观察者网讲述道。

荷桥村平整的沥青路 拍摄/观察者网

交通条件落后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2014年荷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也让荷桥村劳动力不断外流,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的现象凸显。

邹斯若告诉观察者网,10多年前,荷桥村附近60%-70%的劳动力都会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北上广深等地务工,与家里老人孩子一年才能见上一次面。

要想富,先修路。2018年10月,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简阳市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开工,该工程遍布简阳市34个乡镇,占简阳38个乡镇的90%,总投资22.1亿元,总里程658公里共890条路,最短的只有36米,最长的有10多公里。

图片来源:中国铁建二十四局(点击图片可放大)

谈起当时的施工情况,荷桥村道路提升工程总工尹加强向观察者网表示,简阳地貌以丘陵为主,有些山村道路地势险峻,物料运输难度大,加上简阳市乡村人口已达百万,道路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在简阳的不同区域,不计其数的沟通协调也是项目施工的一大难点。

他还透露,简阳的道路提升项目采用的是“F+B”投融建模式,即中国铁建先垫资,等施工完毕后,当地政府分期进行回购。比如说投资20个亿,当地就会分5年回购,然后再加上一些回报率。

农村公路提升,不仅要把路修好,还要更多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据中国铁建介绍,施工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做了不少“多余”的事,当路修过村民家门口时,就顺道帮他们修整院坝、做排水沟渠;山区道路坡高,村民希望增加挡护工程,就设计部分边坡防护。

这种“捎带手”的活看似不难,但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数十万户村民,也增加了工程队不少消耗。“有时我们在修路,村民看到后就会主动送一些自家种的水果蔬菜过来,我们也很感动。”尹加强透露。

经过20个月的施工,简阳市890条乡村公路全部打通。“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在荷桥村成为现实。不少村子首次通了公交,项目部还主动为村里建造公交站台,方便村民在候车的时休息、避雨,很多村民还购买了汽车。

拍摄/观察者网

在五指乡三大湾村,一条顺着山势盘旋而上,在山间一座小屋旁终止的柏油路成功引起大家的注意。

房子的主人傅友邦表示,他家位于整个村子最偏僻的地方,而这是一条为方便他们家出行量身定制的柏油路。他坦言,没想到60多岁还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原来下山走泥巴路把菜拉到镇上要3个多小时,现在坐个三轮车10多分钟就到了。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贫困村“麻雀变凤凰”

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平泉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邹斯若十分感慨:

这条路就是荷桥村最大的亮点,也是我们简阳市第一条村上的规范的炒油路(沥青混凝土路)。我们也感受到,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道路这一块基础设施的改善,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群众的出行和经济活动也更方便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都会变得畅通。过去这三年,国家大力推动脱贫攻坚,村里的老百姓常说在享中央政策的福。大家都知道,道路是所有基础设施里面投入最大的,如果不是国家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周围的群众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环境。

就拿经济发展来说,如果道路没有足够的承载力,企业是不愿意来入驻的。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最看重的也是基础设施,基建水平不行,投资成本就会大幅增加。比如说,我们在一些水库周边做乡村旅游项目,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道路。现阶段来看,以前我们这里叫贫困村,现在道路通了、收入提高了,我们已经成为脱贫村。

简阳乡村如毛细血管般延伸的道路 图片来源:中国铁建二十四局

荷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勇告诉观察者网,中国铁建在进行道路施工的同时,四川蓝剑集团、清华同方、中安富海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入驻,在该村经营智慧农业等项目。而荷桥村在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也在帮助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社会资本入住后,当地劳动力供不应求,甚至还要从外地招聘。

以蓝剑集团定制“一亩田”项目为例,该项目由一分绿化地、五分蔬菜地、四分果林和林下养殖地构成,客户每年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就可以定制个性化的“一亩田”私人农场,而当地村民在土地流转出去后,还可以在农场中就业成为“职业农民”,收入甚至不低于外出务工。

在清华同方与汇众农投公司合作打造的智慧农场中,农户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获得800元的租金收入,同时可以在农场参与果树剪枝、除草、农药喷洒等工作,每天可获得60-80元的工资。

拍摄/观察者网

邹斯若指出,定制化的“一亩田”私人农场,如果放在一个基础设施水平很差的地方,就算企业有再好的理念、再好的产品,也不会吸引客户前来消费,企业也无法承担那么高的成本。如果在运输方面的成本低一些,企业或许给当地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就会高一些,当地群众在产业园里务工,工资也能提高一些。

当地媒体报道截图

王作华是荷桥村花卉基地里一名日薪百元的熟练花匠,每天下班后,她沿着宽敞的柏油路步行20分钟即可回到被绿植环绕的新家。说起脱贫后的新生活,她十分高兴:“通过村里的安居工程,我们住进了新房子,现在每年还有7000多元的土地流转收入,通过在集体经济组织上班,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

据介绍,荷桥村党委聚焦体制机制转变,创新“四合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前期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由荷桥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荷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梦栖土地股份合作社、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四合一”集体资产运营平台,通过参与工程项目、产业项目等方式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资本”。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原创歌曲《下一站》

作为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如今的荷桥村不仅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更达到7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增幅25%,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不仅如此,借助荷桥村旅游环线,村里已经连续开展环岛自行车比赛、摄影比赛、采风写生等活动,正进一步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据邹斯若介绍,目前荷桥村老百姓在附近产业园区里务工的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社会资本入驻、没有产业发展,老百姓也就谈不上在家门口务工。现在附近园区里的工资低一点的也有两千多,高的也能达到五六千,这带来的幸福指数提升就很明显,刚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在荷桥村外出(包含在成都务工)的劳动力只有30%多。

他表示,以现在的交通条件,在成都的务工者每个星期都可以回一次家,甚至有急事可以实现当天往返,并且在成都务工的50%以上都已在那里安家买房,实现“落地生根”,而以前去沿海务工的一年回来最多存个两到三万,家里老人小孩需要花销的时候才会把钱取出来,这其中差别很大。

邹斯若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发力成都市场。“成都西边的区县经过灾后重建已经跨越20年的发展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怎么实现赶超,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基础设施改善能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可以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分得一杯羹,实现从脱贫到小康,让每家每户都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这是我们持续发力的目标。”

2016年1月,四川雅安石棉县回隆彝族乡叶坪村村民灾后搬入新居。 图片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前身是“中国铁道兵”

承建简阳道路提升项目的中国铁建,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

战时,铁道兵作为工程技术兵种,担负着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平时,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设。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和共和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不朽功绩。

历史资料显示,中国铁建起源于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后来逐渐发展成铁道兵团、铁道部工程指挥部;1990年8月更名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归属铁道部;2003年3月,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8年3月,中国铁建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中国铁建前身是铁道兵部队

“以前我们主要是破坏交通线,现在主要是建设交通线”,中国铁建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表示,该公司参与了全中国所有的高铁项目建设。在国外,坦赞铁路、莫斯科地铁、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也是该公司承建。

2020年财报显示,中国铁建实现营收9103.3亿元,同比增长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3.9亿元,同比增长10.9%;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承包、物流与物资贸易及其他、房地产、勘察和设计及咨询、工业制造,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9.35%、8.42%、4.5%、2.03%、1.98%。

50多年来,中国铁建承建和修建百余条铁路新线、复线、干线铁路,累计里程32000多公里,占全国新线铁路的一半;设计的铁路干线累计占全国铁路网的3/5;承建和修建了上百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工程,累计18000公里;参加建设的机场26个,水利电力工程132项,地下铁路和轨道交通50项;房屋建筑面积3541万平方米。

中国铁建2020年财报截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吕栋
修路 道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