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回爱民:布局mRNA新冠疫苗是一次“跳跃式赶超”的尝试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1-10 14:11

【文/观察者网 李鹏涛 编辑/周远方】

11月4日-10日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Fosun Health(复星健康)展区再次集结复星医药海外成员企业及全球合作伙伴参展。在今年新设的生物医药专区, CAR-T细胞治疗药品、mRNA新冠疫苗也再次于复星健康展台亮相。

“复星医药的创新发展战略是‘跳跃式赶超’,而mRNA新冠疫苗的合作开发则是这个战略的一个典范”,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博士在进博会期间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观察者网图)

从2020年1月末到3月13日,复星医药与BioNTech从沟通到签订合作协议仅用了6周时间,但事实上“台上六星期”,这有“台下十年功”的支撑。从回爱民的口中我们得知,其实复星医药对mRNA技术已关注多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节骨眼,敢于接下这个“军令状”,并非一次简单的“押宝”。

“在与他们握手的一瞬间,巨大的压力就传导到我们的身上”,在谈到和BioNTech的合作最大的感受时,回爱民讲道,“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动力,在和他们合作开发mRNA疫苗的一年多时间中,我们不断攻克难题,提升自我能力,也因此扩大了研发团队、增强了研发能力。”

截至目前,mRNA新冠疫苗已在全球约1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截至10月24日,在港澳台地区接种了超970万剂mRNA新冠疫苗。

除了mRNA新冠疫苗,复星医药在研管线也有first-in-class在研产品,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近日默沙东的新冠治疗药在英国获批上市、美国辉瑞制药披露其研发的新冠口服药临床试验结果,人们开始对新冠疫苗的市场前景表示忧虑。

对此,回爱民指出,“新冠治疗药物的出现是好事,但从根本上讲,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成功对疫苗来讲并不冲突,它们是互补作用。”

创新研发“跳越式赶超”

“跳跃性赶超”是复星医药此前提出的创新研发战略的理念口号。

“复星医药从做仿制药到仿创结合,目前我们又到了创新由浅水区到深水区的过渡。当我们有了first-in-class产品、best-in-class等有潜力的产品,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后,复星医药就紧盯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产品,比如mRNA、CAR-T、干细胞治疗等”,回爱民介绍,“与此同时,我们要敢于尝试直接跳到最前沿,积极与国际领跑者合作,和他们并跑,并争当领先者,这就叫跳跃性的赶超。”

在回爱民看来,mRNA新冠疫苗是一个体现“跳跃性赶超”代表性的例子。基于复星医药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验,以及长期对mRNA疫苗的关注,复星医药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之际与BioNTech“握手”成功。

复星医药为什么能与BioNTech合作?其实也是多年的积累,一是有了创新能力的积累,二是国际化的经验的积累,“如果是三四年前,第一,我们拿不到这个项目。第二,即使给了我们也做不下来”,回爱民坦言。

跟跑后的“跳跃”,就是疫情中的签约过程,回爱民回顾的时候,还是能从他的叙述中感受到当时的激动。

“BioNTech在2020年1月启动疫苗‘光速计划’”,回爱民说道,“1月末,我就在波士顿给他们打了一个电话,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一周以后签署保密协议,2月初他们的CEO Ugur博士到波士顿,又见面谈了一次,很快到3月中旬我们就正式签合作协议。”

“这一握手,实际上压力也就传过来了”,回爱民感慨,“那么新的项目,我们每天需要与德方开三、四个会议来讨论这个新项目。合作初期,他们不断给我们一些初步的数据,我们的全球研发中心的中国团队和美国团队夜以继日,24小时接力,48小时我们就拿出了一个在中国临床注册的计划。这也体现了复星医药的国际化能力,中美资源的一个互补。”

而后,复星医药顺理成章获得BioNTech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授权,独家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新冠疫苗。

“在拿到项目的一年多时间中,其实我们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但我们不断攻克难题,扩大研发团队、增强自身能力。这就是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回爱民总结。

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临床研发进展也很顺利,回爱民表示,“去年7月下旬,复星医药便开始I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结果被发表在《Nature Medicine》学术杂志。四个月后,我们又启动了国内II期临床试验,并且II期临床试验主要功能目标已经达标,数据显示,免疫源性和安全性都与国外是保持一致。”

今年1月25日,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在中国香港获批紧急使用;2月25日获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特别许可进口批准。3月初,在两地同时纳入政府疫苗接种计划;8月初,復必泰在中国台湾地区获批紧急使用。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向全世界约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过18亿剂次的疫苗,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在11月6日举办的第四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BioNTech CEO兼联合创始人Ugur讲道。

目前来看,全球疫情防控已经迈入第三阶段。近日默沙东宣布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新冠感染的口服药物,获得英国药监局批准上市,同时,美国辉瑞制药也披露其研发的新冠口服药临床试验结果,该药可降低新冠患者89%的住院或者死亡风险。

随着新冠治疗药获批上市,新冠疫苗还有市场吗?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

对此,回爱民指出,新冠治疗药物的出现是好事,而控制疫情则需要从物理隔离、治疗、预防等三方面执行,其中物理隔离、治疗都是被动性措施,并且目前这几款治疗的药物也仅针对轻中症,所以疫情控制最终还是要靠疫苗。

“从根本上讲,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成功对疫苗来讲并不冲突,它们是互补作用”,回爱民称,大家还是要及早接种疫苗,从而预防感染、降低重症。

不盲目追求双报,力争做好药

要实现“跳越式赶超”并非一朝一夕,其中最重要的是研发创新实力的持续提升。

成立于2020年初的全球研发中心,是复星医药加快研发速度、深化研发布局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复星医药的研发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高科技为驱动力”。

“复星医药的全球研发中心不仅采取全球一体化管理,同时还采用委员会式的管理制度,其中包含科学委员会、研发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临床注册委员会,这几个委员分别从不同层次、维度来管理公司在全球的研发工作。”回爱民介绍道。

全球研发中心具体分为十大部门,分别是管线管理部、外部合作部、生物制药部、临床前研究部、全球临床研发部、医学事务部、欧美研发中心部,其中,由欧美研发中心负责全球临床试验的相关事务。

“目前而言,复星医药80%以上的研发人员都在中国,剩下的分布在海外,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国外全球研发中心团队中,近20人负责临床研究,这些人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独当一面”, 回爱民在介绍研发团队时说道。

复星医药在研发策略上有两个聚焦。一是技术领域,在小分子,抗体领域有10年的技术积累,未来将继续推进,同时聚焦于PCG, protein therapy, Cell therapy, Gene therapy;二是疾病领域,聚焦肿瘤免疫、神经性疾病、慢性疾病代谢病、罕见病、传染病等。

在创新药的研发上,回爱民提到,“过去三四年,复星医药研发管线迅速扩增,而在管线扩充的背后则是技术和人才的积累。”截至2021年6月末,复星医药的研发人员已近2600人,其中约14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谈及未来的发展,回爱民称,国外临床试验的占比会更大一些。复星医药自2018年有了第一个国外临床试验后,仅仅3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8个国外临床试验的新局面。

截至2021年6月末,复星医药在研创新药项目共72个,其中自研小分子创新药30个,生物创新药29个,自研比例超过八成。

众所周知,创新药属于高投入、高回报,却也有着高风险的行业。

复星医药在控制风险时,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避免资源的浪费。回爱民认为,“盲目的中美双报,两地重复同样的试验,是经济浪费,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复星医药也做中美双报,甚至是中外多报,但前提是要有差异化,不是为了双报而双报。”

回爱民指出,要根据国情,在不同国度同时开展不同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或根据审批速度,在不同国度开展不同期的试验,关键是把握好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除了前面提到的mRNA疫苗研发过程中的中美团队24小时接力,回爱民还举了临床试验的例子:“当我们针对肝癌研发相关治疗药物时,国外病人数量较少,中国却拥有不少罹患肝癌的病症患者,我们就选择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这也是一种资源互补。”

“不管在研产品是first in class、还是best in class,这些并不重要,我们只在乎什么是真正的好药,只要这款药可以真正的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就行”,回爱民表示,“像中美双报、弯道超车等仅仅是一些名词。关键是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出发点,病人才会用你的药。”

创新“加速度”

近年来,复星医药创新研发正进入加速度区间,其临床试验数量几乎以3近年30倍的速度发展,提升的不仅仅是数量,更是产品质量。

回忆四年的研发成果,回爱民如数家珍,“我在2017年底加入复星医药,虽然也恰逢公司进入药品研发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当时也只有1款创新药进入了临床阶段。时间到了2008年,我们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已有8项、2019年底增至23项、2020年底再增多6项至29项,2021又有多款新项目。”

回爱民称,在上述研发成果中,有不少新药属于复星医药从0到1的突破。

2018年夏天,复星医药实现了第一个国际临床试验FN1501,2019年复星医药第一个首创药ORIN1001在美国进入临床,并成功获得FDA的快速通道审评认证,同年FN1501更获得了第一个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不仅如此,2019年由复宏汉霖研发的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许可,成为中国第一款获批的生物类似药。

复星医药第一款创新药“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同年还有两个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分别是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汉达远(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值得一提的是,汉曲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获得中国和欧盟双重批准的生物类似药。

此外,2021年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奕凯达(阿基伦赛注射液),全球首个拥有完整III期临床数据并获美国FDA正式批准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均由复星医药合作引进中国。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上市,反映了复星医药的研发速度、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复星医药在今年上半年有5篇论文被发表在包括《Nature Medicine》在内的全球顶级医学杂志上。“我相信未来还会越来越多。”回爱民坚定的说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鹏涛
复星医药 进博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