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建议向每个封控区家庭发放1000元人民币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5-20 12:34
5月18日晚间,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出席国发院“承泽论坛”活动时建议,在封控区向每个家庭发放1000元人民币,以支持他们的消费。“发钱”可以是500元消费券,500元现金的形式,而且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
林毅夫表示,面对国内外环境出现的变化,保持增长、提振信心是应对大变局最好的方法。林毅夫此前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到2035年以前,还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在18日晚间的活动上表示,在一系列的努力之下,中国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依然有可能实现。
“发钱”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家庭消费,现金部分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
林毅夫表示,在两年多时间的疫情反复和防疫封控中,有不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受到了影响。一方面,他们收入受损;一方面,其家庭储蓄消耗极大。所以目前不管是县以上,还是县以下的消费,都出现了崩塌式的下跌。
针对这种情形,林毅夫等经济学家建议,在这些防疫封控的地方,可以向每个家庭发放1000块钱人民币,来支持他们的消费。这1000块钱人民币中的500块钱可以是消费券,针对这些家庭所在地的中小企业所属行业;另外可以发放500块人民币的现金,可以用数字人民币,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推广数字人民币。
谈及疫情防控,林毅夫表示,在具体落实层面上要做到科学、有效,不能层层加码。有些地方借口静态管理,不让农民下地。农时一耽误就是一年,这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因此各个地方不能层层加码,层层加码是一种懒政的表现,“这个一定要把握好”。
林毅夫还表示,要争取在动态清零以后,迅速地恢复生产生活。在一些封控的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等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状况下,要用有效的政策来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减税、免税、降租金、贷款延期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都是必要的。如果这些企业倒闭了,失业就会增加,要让他们恢复就会有相当大的困难。
在18日活动上分享的新书《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由林毅夫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一起邀约全球十几位学者共同写作。该书探讨了诸多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如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是否制约创新、如何看待世界秩序的不断变化等,不同作者基于全球视角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在当日的分享会上,林毅夫也谈到了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内外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国内关键问题是预期转弱,但5.5%的增长目标仍然有望实现
谈及中国经济面临的内部压力,林毅夫表示,我们从去年以来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充足、预期转弱。“但我个人觉得,其实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林毅夫表示,因为当预期转弱以后,大家投资就没信心,供给就会减少。没有投资的话,就业就会受到影响;收入不增长,需求当然会收缩。预期转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执行层面出现了谬误。有的中长期政策,执行层面不能把它短期化、地方化。
到了今年3月以后,传染率非常高的奥密克戎在深圳、广州、上海多地爆发,全国不少地方也都在加强对疫情传播的控制。新冠疫情也必然影响到生产、投资和消费各个方面,让经济进一步承受放缓的压力。
林毅夫认为,要推行常规的逆周期措施,如基建新基建;此外,要避免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并通过纠偏提振信心;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也要推行。林毅夫表示:“通过这样的努力,假定疫情5月底在全国真正达到动态清零,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长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快速发展是关键
中国也在面临国外环境的变化。
林毅夫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在2021年上台以后,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延续了上任总统特朗普对华策略,此外还试图组成所谓的民主同盟,以政策体制、意识形态、文化等等来“划界”,试图让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在政治上孤立中国。
与此同时,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已经80多天了,其短期影响是明显的:它造成油价急剧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本来美国、欧洲等地已经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俄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我国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粮食也有相当大的部分依靠进口。除了油价、粮价之外,还有一些矿产资源价格也在上涨。因此,我国进口成本会增加,这会影响到我国的增长。短期是不可避免的。
林毅夫表示,美国希望各国跟中国脱钩,让中国变成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但是面对这种图谋,我们不必那么紧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按照购买力评价也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贸易是双赢的,而且在贸易当中小经济体获得的好处,比大经济体要多。
林毅夫称,只要我们能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同时保持开放,继续推动开放、扩大开放。在这种状况之下,相信欧洲国家和东盟国家为了自己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不会进入到美国的圈套。
“我们在增长上面绝对不能低于美国,”林毅夫表示,我们努力保持增长,可以让我们自己有信心,也让其他国家对我们有信心。这是对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好的办法。
林毅夫此前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到2035年以前,还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只要利用好国内各种有利条件,来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应该可以实现每年6%左右的增长。从2036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每年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同样,利用好有利条件,不管外面有什么挑战,我们应该可以实现每年4%左右的增长。
林毅夫表示,到了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均GDP应该可以达到美国的50%,我们的经济规模可以达到美国的两倍。人均GDP是按照购买力评价去算的。到那个时候,世界可以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快速的发展是我国驾驭变局的基础和关键。”
(发言未经本人确认,有关内容经删减排序整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查看643条评论
评论643条
罗马罗曼
2022-05-20 17:26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
割草机88
2022-05-20 13:10
来自上海市
封控区居民每隔离14天每户发一次物资,发1000元。
这叫定向注入流动性。。
道义上讲着就是救灾措施之一,没啥好妒忌的,什么不患寡患不均的。情理上封控区居民配合防疫,应该算是做出巨大贡献。不要没轮到时酸言酸语,轮到自己哭天喊地的。。
建议大家多看看翟东升老师的视频,b战上就有,翟东升老师非常详细了阐述了为什么发钱不会引起我们国家社会面的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原理。为啥可以发钱又不引起通胀,因为我国已经是拥有完整体系的工业国,生产力水平对于需求来说是大大的过剩的,实际上你印多少钱,工厂就能生产多少对应的产品,适当的注入市场流动性是很难引起通货膨胀的。当然,在疫情条件下,一个不确定因素是物流,如果一个地方物流不畅,运不进东西,如果继,印钱发钱,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所以一定不能层层加码防疫政策,发钱才能保证经济高速增长,林教授说的是对的。当然,很多人会拿美国举例,发钱引起通货膨胀如何如何,但大家必须客观看待,美国现阶段通货膨胀成因很复杂,有滥发货币的原因,也有疫情引起的劳动力缺乏,还有物流不畅和战争造成的能源危机,我们不能反美反魔怔了,美国做的我们就坚决不做,违背经济规律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就算印钱发钱是下下策,但面对现在经济困局有上策吗,因为疫情失业的人你去哪里给他们就业?服务业应为疫情凋敝,制造业也因为过去几年自动化升级,也没多少岗位了,又不能躺平,你让国家去哪找更多的岗位给他们就业?所以发钱真的是刻不容缓,哪怕是给全中国人发钱我都是同意的,因为经济是真的绷不住。
ysg_ysg
2022-05-20 16:02
来自天津市
我反对直升机撒钱,但支持给封控区发补贴。
撒钱才是福利主义,封控区的补贴其实是一种补偿。
现在的防疫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绝大部分成本都由封控区的居民承担,而收益是全民共享的,所以被封控的群体会比较抵触。解决的方法就是针对性的补贴。
每个家庭1000块钱我觉得少了,大部分家庭停工一个月损失不止1000。我建议直接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按人头发,全发数字人民币,甭整消费卷这种虚活,要求是手机基站定位在封控期间没有出过封控区,按时参加本区域所有核酸检测,封控结束补贴一次性打到身份证绑定的数字人民币账号里。个别老人小孩没有账号的家人代领或者解封以后人工办理。
至于钱的来源也简单,收出口关税,外国消费者在买中国商品的时候,实际上也享受了中国防疫的成果,却没有付出成本,2021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20万亿,平均收2%的出口关税大概是4000亿。按上面的标准,上海封城1个月补贴大概是600亿。这笔钱够上海这个级别的城市封个6-7次的。当然这个钱不能全从中央财政出,地方多少要出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地方防疫政策无限加码。
Homoschlepien
2022-05-20 14:38
来自江苏省
发消费券的话,水份大,500块的消费券可能只能买到市场价三四百的东西,发数字人民币的话,能推动普及数字RMB,也算好事。
不过难点不在发不发这一千块,而在于你怎么发下去。
发个菜都乱成这样,发钱只会更乱。
比如,一户商品房里合租着三家人,你是把1000发给业主?还是发给这合租的三家人平分?还是这合租三家人每家都能拿1000?如果让这合租的三家人自己分,是发到哪户的户头?会不会有冒领?要不要大家凭房产证来领?租户以及合租租户他们拿什么凭证?没有租房合同的怎么办?没有租金电子转账记录的怎么办?
又比如,一户商品房里住着两代五口的一家人,但他们认为自己是两家,即老两口+一名子女的小家庭,要求享受合租家庭的待遇,该怎么处理?如果这户的人员构成不是两代五口,而是两代八口人,即老两口+其两名儿女各自的小家庭,要求享受合租家庭的待遇,该怎么处理,查看怎样的凭证?如果这户老两口的子女也四五十岁了,但未婚或疫情期间只身被滞留到其父母家,这种情况应视为一户还是两户?
如果是按人口普查的结果来发,是否能定向锁定对应各家的户头?滞留在疫情封管控区域的人员该找谁开具凭证来证明自己在封管控期间因配合防疫而滞留了?像上海这次,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人员马上就要流动起来了,那该怎么统计?
我亦是行人1988
2022-05-20 18:02
来自上海市
利用发钱来刺激消费以及缓减部分家庭的压力自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直接一刀切我觉得不是很合适。举我自己的例子吧,家里面有三套房子,一个是爷爷留下来的宅基地,上下八间房子全部出租出去了,每户的房屋是1500一个月,如果发了1000元,每户只能分到125 元,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市中心的一套房子也是出租了,租给了四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房屋是4000,从四月封城开始我已经给她们房屋减了一半,1000评论分配也是一样,这个钱发不发没有太大的意义。剩下一套房子和爸妈一起住,自己觉得虽然疫情但是整体的生活水平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觉得也不好意思要国家发的这个钱。除了效率,我们更应该关注公平。并不是因为说大家都被封在家里了就都应该拿到钱。
Techlife
2022-05-20 13:02
来自广东省
Techlife
2022-05-20 12:53
来自广东省
三年疫情不少底层家庭已经耗尽储蓄,发钱对他们是救命,但是怎么发同时把通胀影响降到最低是个问题。
另外我理解中国现在做法类似美帝里根政府奉行的涓滴效应,即不直接给予贫困阶层 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降低富人的税收或者退税,借用富人去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惠及穷人,如同水向下之涓滴。
按照美帝08年金融危机做法,拯救美帝大企业和华尔街那些大财阀,这些CEO拿了美国政府救命钱,回头直接裁员,年底倒是拿高额花红。里根减税后的1980-2018年间,美国富人收入增速却远远超过穷人,其中最富1%人群的年收入增速达到最穷10%人群的10倍,贫富分化越来越尖锐。所以美帝这次疫情才直接发钱,当然拜登发的有点粗暴,搞出这几十年最大通胀。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2022-05-21 09:22
来自四川省
如果要发钱,就应该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1000元消费补助,正好推广一下。
个人觉得没必要把发1000元钱想得那么糟糕。发钱消费也是缓兵之计罢了,其实现在各地政府出台的“购房优惠政策”,才是试图保经济的大头,毕竟房地产以及其相关产业链占据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虽然这些年国家在调控房地产,但遇到了疫情这种黑天鹅,又不得不松一松手。
而各种降准,将息,都是释放流动性的信号,与这些相比,给封控区居民发1000元的行为实属九牛一毛。
林毅夫先生向来是反对所谓的“消费拉动”的,但在当下的情况下,他还是能够做到辩证地看问题,即消费拉动在特殊环境下也有其实用的价值。
现代经济体系越发达,对于消费波动的依赖就越大,这是其固有特性,只不过在疫情期间其负面性被放大了而已。我们身处其中,当下更重要的是想法度过难关,消费不足,短期无法恢复正常经济秩序,那么就消费拉动挺一挺,只要不搞成常态化的事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