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引领中国和全球海上风力未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0-25 16:26

【文/观察者网 李泽西】

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风力发电装机增长了47.1%,发挥了新能源引领带动工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作用。

广东省东部,则计划将此良好势头进一步往前推进。按照潮州20日发布的《潮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该市未来将在海上建设装机容量4330万千瓦(即43.3吉瓦)的海上风电站;与之相邻的汕头更是9月底宣布谋划推动建设装机容量60吉瓦的海上风电站。这两个项目所涉及的发电量为广东全省2021年发电量的7成,在令中国风能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或将一举帮助中国海风产业反超欧洲。

根据潮州市政府的规划,43.3吉瓦的海上风电站将分两部分建成。粵东场址六位于潮州市和汕头市南面领海线外专属经济区海域,离岸最近约72公里,最远约160公里,水深15至50米,初步规划容量10.8吉瓦;粤东场址七位于潮州市东南面领海线外专属经济区海域,离岸最近约75公里,最远约185公里,水深11至50米,初步规划容量32.5吉瓦。汕头市没有公布计划详情。

潮州规划的风场大致位置(图源:“全球风能图谱”

在规划书中,潮州市指出,自己提出的风电项目示范开发建设规划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省统一部署。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书中,国家有关部门指出,要推动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等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建设。

闽南和粤东两地,地处我国台湾海峡尾端,凭借“喇叭口”效应,是广东风力条件最好的区域。该地风力潜力可与青藏高原和戈壁滩媲美,为全国之最。据“全球风能图谱”,该海域海拔100米高度的平均风速普遍超过每秒9米,局地甚至超每秒11米,放眼全世界也少有风力资源更优厚的地区。潮州市表示,该海域风功率密度达每平方米750至850瓦,利用小时可达3800至4300左右。

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已发现了这一资源。长期以来,台湾的能源结构与日韩类似,都严重依赖进口的铀和化石燃料,近年试图开展的新能源转型被戏称为“用爱发电”,效果不佳。不过,台湾海峡丰富的风力资源,有望转变这一局面。在彰化县外海区域内,丹麦的沃旭能源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海风发电场,装机容量0.9吉瓦,目前已于4月完成第一阶段的并网发电。

欧洲占据先机,中国后来居上

行业普遍认为,这一项目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台湾。长期以来,类似沃旭能源的欧洲海上风电开发商得益于欧洲的能源转型战略,得到较好的发展。欧洲可以说是海上风电的“故乡”,沃旭能源的前身之一Elkraft公司于1991年在丹麦温德比海域建成了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站。直接看一眼世界风力资源地图,就不难发现,欧洲北部海域的风力资源范围最广,成为海上风电的起源地完全合理。

欧洲北部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风能天堂”(图源:“全球风能图谱”)

沃旭能源本身长期霸占海风新装机量的榜首,今年除了在台湾海峡建成了这个“亚洲据点”之外,还在英国泰晤士河口海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Hornsea 2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1.3吉瓦。

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海上风能总装机量从当前的15吉瓦提升至65吉瓦,而英国计划将海上风能总装机量从当前的10吉瓦提升至50吉瓦。两者的计划都随着今年俄乌冲突所加剧的能源价格暴涨而得到提升,行业分析,考虑到欧洲依然严峻的能源局势,这些目标或将得到进一步升级。

虽说这一情形对于欧洲的消费者不利,但是对于支持欧洲风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还是有较大积极意义的。在全球风电涡轮机年装机量的榜单上,同样来自丹麦的维斯塔斯公司,已连续多年霸占榜首。

2021年全球风电涡轮机年装机量前十榜单

一度前景光明的美国风能,则只有通用电气上榜。美国较早就布局了陆上风能,开发中西部大草原地带的丰富风力资源。然而,美国国内却缺乏长期施行的新能源战略;前总统特朗普甚至多次声称“风电涡轮机制造癌症”。变换不定的政策环境等因素,使得美国风能行业逐渐落后于欧洲和中国。虽然今年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支持海风行业的发展,但是最大受益者或将是中欧。

分析人士认为,在去年,即便受疫情、通胀和供应链混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风能,尤其是海风,也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成为2021年风能的一大亮点。在2021年间,中国海上风能新增装机容量达16.9吉瓦,创历史新高,超过世界第二欧盟迄今的全部装机量。有了国内海上风能加上陆上风能的强劲发展支持,国内已有6个风电涡轮机组装厂家荣登全球前十的名单,国内的产业已追上甚至反超欧洲。

不过,中国建造的海上风能发电场单个规模普遍比欧洲要小,且容量系数比欧洲要低,有待提高。而欧洲的海上风能产业并没有因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中国而被边缘化;相反,欧洲的企业也参与了国内风能,尤其是海上风能的崛起,包括制造风电涡轮机。

广东风能光伏发电首次突破10吉瓦

市场分析认为,2021年中国海上风能如此迅猛,部分是由于海上风电补贴(每兆瓦时提供850元人民币)去年底结束,许多项目可能是抢在最后时机完成以获取补贴。咨询机构“IHS Markit”预计,该补贴构成国内行业10%左右的收益。

不过,没有了中央政府的补贴,各地政府出面,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目前,山东、浙江和广东都出台了补贴,今年都大约为每兆瓦时补贴10到30元人民币,之后逐年递减。而国内海上风能行业发展最迅速的江苏省却没有补贴政策。这或许是因为,据中信证券等机构的分析,走在前面的江苏或将于明年就能实现海上风能平价,即没有补贴也能正常盈利。

有补贴的省份,采用的补贴力度也较小,也是考虑到海上风能很快就不需补贴的情况。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写道,要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力争在2025年前建成一至两个平价海上风电场工程。

潮州和汕头两市均未公布各自规划的项目预计耗资以及建成日期。

江苏的优势,产业上源于我国风能产业本身就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起来,地区的产业链更为完善全面。在自然条件方面,江苏较少受台风侵扰,因此对施工过程和风电涡轮机技术要求都偏低。同时,海床地质多为沙土而非岩层,水深较浅,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有帮助。

然而,水深较浅或许是把双刃剑。潮州地区较深的水确实可能增加施工成本,但是《潮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写道,潮州饶平县有10.4公里的深水岸线可供开发万吨以上大吨位港口,为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及配套产业链发展、运输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粤东沿海的平均风速也比江苏沿海要高。

台风确实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增加建造的困难,减少施工窗口时期,另一方面增加运行期间的损耗,减少有效运行时间。这或许也是中国海风起步较晚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欧洲会有风暴天气,但是风暴所涉及的风速以及风向变化速度,都远不及台风。

不过,我国在这方面近年取得了较大的突破。2021年底,搭载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不仅抛开海床的限制,开拓了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未来,理论上允许人们利用地球海洋的所有风能,同时标志着我国在全球率先具备大容量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及运营能力。

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的“三峡引领号”(图源:三峡集团)

广东省在2021年先后印发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专门指出海上风能为省大力培育的新能源产业,提出了2025年新增投产装机容量18吉瓦,实现平价并网的目标。同时,广东省还计划利用当地的海上风能资源,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基地。

潮州和汕头的规划均提到,应同时建设配套的海洋牧场、抽水储能、风电制氢等产业,以消化风力高峰的额外产能,同时支持两市的相关生态和新能源产业。其中,氢能也是广东省在大力扶持的产业。

与粤东相邻的闽南,海上风能发展的自然条件也同样优厚;福建省提出了2025年新增投产装机容量10.3吉瓦的目标。不过,广东省的制造产业链相对更为全面,且在未来几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据其规划,广东省正在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以及粤东海工、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建设。同时,广东省还在重点引进或鼓励收购新型材料、主轴承、齿轮箱、海上升压站、施工船机运维设备等产业链企业,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帮助中国的海上风能从产业上也全面反超欧洲。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认为,单从这些项目对于再生能源供给的角度来看,就已经很有价值了。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战略重心一直是“西电东送”,以满足东部人口和产业所需的能源电力需求。不过,随着海上风能、氢能、核能等产业的崛起,我国东部省份或将实现“能源自主”。今年9月27日,受“奥鹿”台风影响,广东风能和光伏电力首次突破10吉瓦。未来,这必将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李泽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