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GDP增速目标确定,还强调了这两点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1-17 19:05

【文/观察者网 陶立烽 编辑/冯雪】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GDP数据,较前一年增长3%。而稍早前31省份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也全部出炉,其中24省份同时公布了2022年的GDP增速。

总的来看,对于2023年的GDP增速,大部分省份都定在5%-6.5%之间,平均增速5.9%,总体高于去年实际增速。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向观察者网指出,各省GDP增速的目标设置,反映了各省对党中央关于“稳增长”整体部署的具体落实,这些目标设置,也体现了各省对今年经济工作的积极态度。

综观各省份2023年的重点工作,基本都聚焦在“扩大内需”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而这正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任务的前两条,这也反映了各省份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董煜认为,预期的决定因素是信心,而信心是来自于环境,除了保持政策一致性外,舆论也要加强引导,要把政策的宣传解读放到和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让大家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避免负面影响和干扰,影响市场预期。

24省份公布去年经济增速,资源型省份和中部地区表现亮眼

15日,随着吉林、青海、北京、江苏、甘肃等最后5省市人代会召开,全国31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均透露了今年的目标,另外24省份公布了去年经济增速。

总量上看,前10大经济省份位置依然没变。广东连续34年稳坐全国第一,以12.8万亿高居榜首,不过江苏也首次登上了12万亿的台阶。山东、浙江则继续分列“8万亿”、“7万亿”阶梯,河南首次突破“6万亿”。

此外,“5万亿”梯队上,除已有的四川、湖北外,加入了福建,而湖南则预计近5万亿元;“4万亿”阵营还有上海、安徽、河北,以及北京;陕西、江西,则位于“3万亿”梯队。

另外,贵州首次上升到“2万亿”队,并在五年后冲刺3万亿,而“3万亿”梯队中的老大重庆则将五年后的目标锚定4万亿。

综合来看,2022年各省份GDP增速普遍较低,不过也有一些亮点,比如江西(5%)、宁夏(5%)、湖北(4.7%)、山西(4.5%)、陕西(4.5%)、湖南(4.5%以上)。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向观察者网指出,这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型省份和中部地区。如陕西、山西这两个煤炭大省,其经济高增速与煤炭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有关。而如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一方面,中部省份近些年产业升级和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逐步见效,经济增速大多年份都处于全国中上游;另一方面,这几个省份在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小,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大于其他省份,比如前11月,湖北、湖南、江西的社零增速分别为3%、2.6%、5.5%,而全国同期为-0.1%。

31省份今年增长目标出炉:平均增速5.9%,是如何制定的?

对于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大部分省份定在5%-6.5%之间,31省份目标增速平均为5.9%,高于去年实际增速。

董煜指出,总体上来说今年“稳增长”是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做了专门部署,特别是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因此各省份GDP增速的目标设置,反映了各省份对党中央关于“稳增长”整体部署的具体落实。这些目标设置,也体现了总体上各省份对今年经济工作比较积极的态度。

对于具体增速,部分省份也做出了说明。

广东省将2023年目标增速定为5%,南方日报文章《“5%以上”是“跳起来够得着”的增长目标》中指出,相比去年2%左右的经济增速,今年5%以上的预期目标似乎有点高,但相比新时代十年7%以上的年均增速,并不高。同时,对照广东“十四五”经济增长目标,今年增长5%以上才能为后面的工作赢得主动,确保完成“十四五”年均增长5%左右的目标;对照“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也需要以广东经济之“进”更好支撑全国经济之“稳”。可以说,5%以上的目标是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的,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

针对今年5%的增长目标,浙江日报发文表示,这一增速,综合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首先,要看清当下发展形势,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并非一劳永逸,在预期人流物流商流更加畅通的同时,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其次,疫情3年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最后,要对标国际发展大势,从海外的经验来看,逐渐走出疫情、消费环境逐渐改善的大方向是确定的,但受疫情反弹和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的影响,短期消费仍然承压。

2022年10月29日,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智能工厂车间里,新能源汽车生产火热。(图自视觉中国)

同样,江苏省提出了5%左右的经济增速,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这体现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党中央“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的重大要求,有利于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有利于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同时兼顾需要和可能,与“十四五”发展目标相衔接,符合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提出GDP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综合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并与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衔接,是一个为完成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的增速。

不过,此次地方目标增速中也有一些亮点,比如江西(7%)、海南(9.5%)、西藏(8%)、新疆(7%)则较高。

芦哲指出,增速目标较高的几个省份,近些年的发展都相对较快,高目标也比较符合实际,这些省份前几年的增速目标就比较高。比如江西、海南、西藏、新疆在2022年的增速目标分别为7%、9%、8%、6%,明显高于全国5.5%的目标增速;对比两年来看,只有新疆的增速目标上调了1个点,其他三省都是持平或下调。

对于新疆今年增长7%的目标,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文中向观察者网表示,难度不大,“2021年GDP增速已达到7%,去年有所下降,2023年定7%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相对来讲,天津(4%)和北京(4.5%)今年目标增速则较低,芦哲认为,这和两个城市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有关,202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4%左右,而天津、北京分别为55%、76%,而2023年中国出口和全球贸易预计将下降,对这两个城市的拖累大于其他低依存度地区。所以当出口下行时,京津受到的冲击要比全国更大。

而外贸依存度更大的经济强省(市)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其2023年GDP目标并不低,芦哲分析指出,因为粤苏浙三省在投资方面力度更大,2022年新增5000亿专项债限额以下的使用、新增74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大部分投向了东部沿海的这几个经济大省;而上海是因为2022年基数较低,前三季度GDP同比下降1.4%,因此2023的增长空更大。

经济大省如何勇挑大梁?产业升级、扩内需为重点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以及四川六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这次地方两会,各个经济大省也纷纷出台政策稳经济。

谈及政策发力的领域,董煜表示,首先就是扩大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任务的第一条,而且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这方面要创造比较好的政策条件。同时,扩大内需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消费升级会起到拉动作用。

江苏省在谈及今年工作重点时,头两条便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提到,要进一步打响“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水韵江苏”文旅消费季等活动品牌,着力推动住宿餐饮、商业零售等消费回暖。同时报告还表态将支持这三座城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另外,报告中也提出了要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抢占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节点,让“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广东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制造业当家”,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提出的措施包括,将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2022年12月20日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投产(图自新华网)

同样的,今年浙江也要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以上。浙江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将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同时,还提出把激活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浙江还强调,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今年“推进经济量质齐飞”时,第一条便是“大力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报告提出,要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山东”活动。开展品质鲁货网购节活动。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举办“黄河大集”活动。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

同时,报告还提到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包括建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首批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10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潍坊建设元宇宙产业园;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等等。

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追求“大力出奇迹”时,西部省份也在奋起直追。

四川省发改委作的“计划报告”提出,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重点项目包括电磁驱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以及成都屏芯智能制造基地省级重点项目。

陕西省提出,2023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40个,年度计划投资4804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此次两会,新疆则提出加快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张文中指出,建立八大产业集群符合新疆资源特点,要防止单打独斗,以形成规模和产业生态链,提高经济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而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将继续发挥经济引擎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年要完成投资2150亿元。报告还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促消费方面,报告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办好购物节、新品首发等重大活动,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二是增加旅游、保险、健康等领域的高端消费供给。三是布局消费集聚区、数字商圈等新消费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报告中首次提出2023年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预期的决定因素是信心,而信心来自于环境”

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GDP数据,较前一年增长3%。

结合31省份增长目标来看,业内预计,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也在5%以上。

董煜表示,根据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学者的预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将落在5到6.5之间,说明各方面对今年的我国经济增速是有一定共识的。整体上看,实现5%以上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还要尽更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谈及具体的风险压力时,董煜表示,首先外部风险是依然存在的,包括一些国家人为施加的压力、国际市场的价格动荡,以及金融方面的一些输入性风险;国内的话,比如房地产和地方债,也需要去稳妥去化解。

在芦哲看来,2023年宏观经济有三条主线。一是复苏重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新冠感染降级为“乙类乙管”,国内人员流动重启,与此相关的服务业和消费需求会进入复苏。

二是地产见底,房地产下行是2022年宏观经济最大的拖累之一,2023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逐渐见底企稳,对经济的拖累要远小于2022年,但可能仍谈不上正向拉动。

三是外需回落,持续三年维持高增长的出口将在2023年迎来下降,大概率负增长,外需从经济的拉动项目变为拖累项目。内需回升、外需回落,且房地产仍将有一定拖累,经济复苏的幅度相对有限,消费反弹和基建投资将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独木难支。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董煜认为,预期的决定因素是信心,而信心是来自于环境,所以今年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包括政策环境要更好地保持一致性,舆论环境也要加强有效引导。“我老是说,要把政策的宣传解读放到和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能够让大家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避免负面影响和干扰,影响市场预期,”董煜强调。

(黄一帆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陶立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