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杨元庆: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3-18 22:10

(编辑/吕栋)

“要根本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必须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3月17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三届年会上演讲时说道。

他表示,中国今天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而且还拥有出色的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

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等前沿智能科技领域,经过这些年的耕耘发展,中国也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创新成果,并且在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

“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相结合,让中国的数字经济植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厚重的基座当中,就能够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效率红利、创新红利、质量红利、低碳红利,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供给、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和出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新动能。”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当前,国内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拼经济、促发展的氛围异常浓厚。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要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的确并不容易。

在此背景下,杨元庆认为,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高端。

那么,应该如何促进“数实融合”,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呢?

杨元庆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有了关键技术突破,才能产生新产品、新业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根本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必须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把技术创新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围绕关键技术领域推进自主创新;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贴近客户和市场的优势,优化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他说道。

根据联想集团披露的数据,2021/22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该公司研发费用为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4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收的比重为2.93%,上一财年为2.40%。

第二是加强“新IT”基础设施的建设。

杨元庆表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就像最近火爆全球的、以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未来对于不管是智能终端的算力、边缘计算的算力,还是云计算的算力,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算力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AI大模型、深层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促进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比如芯片,不再只是传统的CPU计算能力,而是需要更多图形计算的能力,需要NPU、GPU,这会促进异构计算的发展、多核计算的创新。所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算力经济。同样地,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离不开以“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

第三是加快“新IT”跟实体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杨元庆指出,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丰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场景之间,所面临的转型需求和痛点千差万别。只有深入了解各行各业不同场景的真实需求,才能让“新IT”与实体经济真正产生融合力,让“新IT”飞入中国制造的千行百业。

需要注意的是,“新IT”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提质增效,也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抓手。推进绿色化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以“数实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

第四是要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以数智化手段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杨元庆表示,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需要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往往大型行业企业才具备先行先试的能力。然而,独木不成林,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需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才能完成。

他认为,大型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应当积极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的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吕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