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汽车太卷,小米的底气是“不缺钱”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27 11:22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中国毫无疑问都已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名华为和第五名苹果出货份额差距只有2个百分点,以至于小米手机份额在提升1.5个百分点后,仍然挤不进前五。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战”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行业人士断言,未来国内汽车市场主要玩家可能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从价格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厂商之间激烈内卷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对企业来说,想在残酷市场环境中活下来,考验的不仅是技术积累,还有资金储备,这对砸研发和拼价格战都至关重要。

也正因此,尽管小米手机和汽车业务都有不小的压力,但“不缺钱”依然是该公司的底气。

近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现金储备12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该公司直言,“雄厚的资金”让其摆脱短期盈利压力,是小米相较其他新势力车企的巨大优势。

在业绩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向观察者网坦言,未来智驾将是汽车行业的决战制高点,小米智驾团队明年计划扩展到2000人,“第三方的方案可以买,但只有自研才能覆盖更多问题。”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中国手机市场太卷,海外快速冲量

小米现金储备大幅增长背后,是其整体业务的反弹和“降本增效”策略。

财报披露,今年一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收755亿元,同比增长27%;经调整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增长101%,创单季历史新高;整体毛利率达22.3%,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得益于小米继续“降本”,控制核心业务费用。

小米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向观察者网透露,一季度小米整体营业费用为122亿元,剔除25亿元的新业务投入后,核心业务营业费用为96亿元,费用率为12.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小米主营业务也在持续回暖。今年一季度,在手机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营收465亿元,同比增长33%,是2021年以来首次在一季度同比增长;环比也增长5%;毛利率为14.8%,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小米手机收入的大幅反弹,背后是全球出货量的骤增。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亿部,同比增长10%,同期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060万,同比增长33.7%。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小米手机虽被挤出前五,但份额提升了1.5个百分点至14%,与第五的苹果仅相差一个百分点。

同时小米披露,一季度在国内5000元-6000元价位段的市场中,小米手机市占率达10.1%,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3000元及以上机型份额达21.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国内中高端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助推了小米手机收入、平均售价(ASP)和毛利率的增长。

在海外市场,小米则开启了冲量模式。卢伟冰透露,一季度小米在全球主要市场均实现份额提升,其中非洲地区出货量增长115%,份额提升4.5个百分点;中东地区出货量增长96%,份额提升7.1个百分点;东南亚市场出货量增长52%,份额提升4.4个百分点;拉美地区出货量增长45%,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欧洲和印度市场份额也分别提升1.3和1.9个百分点。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但在看重性价比的新兴市场快速扩张,也拉低了小米手机的ASP。卢伟冰表示,小米今年在新兴市场增长特别快,中东、拉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还是一个ASP相对低的市场,“量的快速增长拉低了我们ASP,从单一市场来看,假设中国市场来看或者欧洲市场来看,ASP也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也让该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再次高于国内。今年一季度,小米海外收入占比为50.2%,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为49.8%。

“没有平台化能力,出海会遇到非常多麻烦”

手机之外,小米这次业绩也得到了另外两大业务的助推。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是小米第二大营收来源。今年一季度该业务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21.0%,毛利率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至19.90%,创历史新高。

林世伟在业绩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在小米大家电业务中,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63%,冰箱出货量同比增长52%,洗衣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7%;小米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93%,全球排名第五;TWS耳机中国出货量排名升至第一,全球出货超越三星升至第二。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卢伟冰向观察者网解释道,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毛利率等指标的提升,背后是小米过去两三年不断提升产业能力,包括产品经营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交付能力和核心器件掌握能力。

“空调已经实现百分之百自研,并且空调进入到核心元器件,像压缩机、冷凝机关键技术介入,这是过去几年小米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最后促使业绩产生。”他说道。

财报披露,小米今年仍然在控制核心费用以实现“降本”,但同时也在增加研发开支。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为52亿元,同比增长25.4%,占营收的比重为6.8%。

手机在海外快速扩张的同时,卢伟冰还谈到了IoT未来的出海计划,“IoT占我们不到30%的收入,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大家电中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百分之百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出海,下一步我们考虑大家电怎么有序出海。前一段时间大家特别关心我们汽车要不要出海,像这样更大品类出海的话,需要我们现在踏踏实实建好平台化能力,如果我们没有平台化能力,我们出海会遇到非常多麻烦。”

“即便在中国企业里边能够在海外建立财税法平台化能力企业都非常难,大家更多建立的是渠道、分销,而不是真正踏踏实实本地化经营,这块我们也没有太多经验学习,我们现在也在摸索,也交了一些学费,但是这块发展还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他补充称。

互联网服务是小米第三大业务,今年一季度收入为80亿元,同比增长14.5%,创历史新高;毛利率为74.2%,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这其中,小米广告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5%,游戏和其他分别收入12和13亿元。同期,小米境外互联网收入达25亿元,创历史新高,占整体互联网收入比例提升至31.2%。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智驾是决胜根本,买不如自研”

三大主营业务的增长,为小米提供了可观的现金流。

财报披露,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现金储备为1273亿元,同比增长34.7%。在该公司看来,充足的现金储备将支撑小米汽车业务持续投入,摆脱短期盈利压力,也是小米汽车相较其他新势力车企的巨大优势。

自小米汽车上市来,关注度颇高。

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披露,截止到4月底,小米SU7累计锁单量为88063台,4月首月交付超过7058台,5月15日完成第1万台车的交付,“我们工厂产能爬坡也在全力提速,提拉到双班生产,并有信心6月份当月交付1万台,确保2024年全年交付超过10万台。10万台是必须保底交出去的,12万台是挑战的。”

随着交付量的爬坡,小米还披露了汽车的用户结构。截止到4月23日锁单,小米汽车女性购买用户达到28%,但女性车主比例预计为40-50%;BBA用户车主占到29%;苹果用户占比达到51.9%。

图源:小米2024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在汽车等创新业务花费23亿元,上一季度为24亿元。

在智驾方面,小米一期总投资追加到47亿,2024年预算大约15亿。卢伟冰透露,截至目前,小米智驾团规模突破1000人,2024年计划扩充至1500人,2025年扩充到2000人。该公司表示,城市智能辅助驾驶(NOA)预计2024年5月底在中国大陆10个城市开通,8月完成中国大陆全面开通城市NOA。

“我们做手机这么多年,非常清楚未来智驾做得好,一定要做到软硬件深度融合。第三方的方案可以买,但是第三方的方案跟自研的方案很难比拼真正体验,智驾最后拼的就是0.1%、0.001%,只有自研才能覆盖到更多的问题。”卢伟冰坦言,智驾未来一定是一个决战制高点,最后决胜根本就是在于是否做智驾。

去年小米提出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而小米新零售被视为交付和商业闭环的载体。

卢伟冰表示,今年小米新零售主题是再扩展和生态升级年,目标是三年时间在中国大陆市场打造2万家小米之家门店,小米汽车加入小米新零售,实现小米之家全面升级,“我们会把我们门店位置从原来可能偏远位置挪到非常好的位置,从小面积变成大面积,并且保持远低于同行房租成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吕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媒体几乎都问了我这个问题”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他边夸边炒作:中国人非常出色,他们通常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