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1-27 10:03
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按可比口径计算)。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30.9亿元,同比下降8.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18.5亿元,下降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559.0亿元,增长0.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01.7亿元,下降1.3%。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9845.3亿元,同比下降12.7%;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2223.1亿元,下降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612.0亿元,增长11.5%。
1—10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4%,纺织业增长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8%,汽车制造业下降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盈转亏。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发生营业成本94.75万亿元,增长2.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4.6%;负债合计102.01万亿元,增长4.5%;所有者权益合计74.73万亿元,增长4.9%;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33万亿元,同比增长7.8%;产成品存货6.53万亿元,增长3.9%。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9元,同比增加0.3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2元,同比增加0.06元。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7.3元,同比减少2.7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82.4万元,同比增加6.6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0天,同比增加0.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6.7天,同比增加3.9天。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利润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0月份,随着存量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当月降幅明显收窄。多数行业盈利较上月好转,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支撑作用较强,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大幅收窄。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工业企业当月营业收入和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延续增长态势,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从当月看,10月份,受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销衔接水平回升带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营收恢复带动企业利润改善,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份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
超六成行业盈利较上月好转,制造业最为明显。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速较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比超过六成。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带动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作用明显,10月份制造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大幅收窄22.3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收窄17.8个百分点。
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回升。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类经营主体效益持续好转。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股份制、私营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9月份分别收窄27.7个、14.4个、14.3个和10.9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27.1个、4.6个和1.5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5%,当月增速由负转正,为规上工业利润改善提供重要支撑。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较9月份由降转增或降幅收窄,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由降转增,当月同比分别增长63.1%、19.6%、3.8%;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汽车行业利润降幅收窄,较9月份分别收窄32.6个、11.9个和11.4个百分点。
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好转。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平稳恢复,叠加工业品出口持续增长,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有所改善。10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较9月份分别收窄27.7个和20.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原材料制造业的5个行业中有3个、消费品制造业的13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速较9月份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其中,原材料制造业中的钢铁行业今年以来月度首次扭亏为盈,当月利润同比增长80.1%;消费品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文教工美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44.3%、21.1%、8.3%,较9月份回升53.3个、65.2个、32.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两位数增长。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9%,大幅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22.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9个百分点,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从行业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3%、48.8%、40.0%、39.4%。
总体看,虽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带动下,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
打开APP查看32条评论
评论32条
加油种花家
2024-11-27 15:37
来自重庆市
不语三
2024-11-27 14:56
来自广东省
真的是一言难尽,平台经济的马太效应要比传统商业大的多,这种模式正在蚕食绝大多数人的饭碗
我们的决策者都是笼统的看宏观,但是如果从社会层面,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好了
本来就人口众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国家,还大力发展垄断性平台经济模式,关键这种模式对税收、就业、利益公平分配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利之处;
电商可以是补充,但是如果电商模式取代所有传统商业,那么做没有其它容纳大量失业人口的产业出现之前,这些人该如何生存?
就像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成百上千万的出租车、网约车从业人员该何去何从?
如果一个百度无人驾驶就搞定几个甚至几十个大中城市的租车市场,那么利润被百度拿走后,带来的社会效应是什么?
国家以后不可能只有公务员和平台存在,还有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特别城市化高达70%以后,这些大量进城的失地农民没有就业该如何生存?
guan_16023443891888
2024-11-30 07:39
来自广东省
利润下降,股价上涨还有基础吗?
陆川的乌石
2024-11-28 01:16
来自广东省
不语三
2024-11-27 20:43
来自广东省
电商当然不是洪水猛兽,花开两支,话说两头,你不能因为电商可以缩短供应链,提高效率,就不顾及其他了,如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当然没话说,但是现在显然不是一个良性的模式,这几年低价内卷,再加上仅退款等各种不合理售后的内耗,现在很多从事电商的小微企业天天在打官司啊,一个小公司顶多也就三五个人,结果很多精力就耗费在官司上了,打了很多地方的法院还不一定判赢,因为有些法官认为商家是跟平台签署了协议的,商家在平台卖货就是接受了平台制定的仅退款等等各种政策,所以有买家来申请仅退款都是合理的,但是法官也不考虑仅退款是不是合理,也不考虑平台是不是提供救济申诉渠道,现在某低价平台上的申诉概率是提高了,但是退回来的金额都是打骨折的,做生意嘛,公平公正能做到行不,不能买家说啥就是啥,利润内卷的极低,又加上现在这种内耗,你说有几个商家能受得了?仅退款这个政策不是不好,但是必须在法治环境非常健全,商品利润率高的情况才能搞,价格都到地板价了,结果还搞仅退款,这不是对人性的考验吗?
电商提高商业服务效率是发展大势所趋,传统商业的经营与就业是应该接受市场竞争的,现在自上而下一片责怪电商并要求因此打压电商的声音是传统经济现代化的剧痛引起的。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是ZF干预市场公平的自由竞争,打击限制电商发展,阻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步。ZF应该做的首先是弥补并修正ZF错位和失灵,你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连社会大众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都基本缺失和薄弱,都搞得不如三哥,甚至不如一心去援助帮助的一些亚非拉国家,让必须自由从业的大众失业就危及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甚至生存,对社会产业转型痛苦的承受能力极低。
zhaojh13
2024-11-28 00:30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不错不错,形势一片大好,再接再厉。
不语三
2024-11-27 20:43
来自广东省
牛肉火锅
2024-11-27 18:45
来自四川省
现在商场里买衣服的女性也还是很多的,所以别把电商当成洪水猛兽。
电商当然不是洪水猛兽,花开两支,话说两头,你不能因为电商可以缩短供应链,提高效率,就不顾及其他了,如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当然没话说,但是现在显然不是一个良性的模式,这几年低价内卷,再加上仅退款等各种不合理售后的内耗,现在很多从事电商的小微企业天天在打官司啊,一个小公司顶多也就三五个人,结果很多精力就耗费在官司上了,打了很多地方的法院还不一定判赢,因为有些法官认为商家是跟平台签署了协议的,商家在平台卖货就是接受了平台制定的仅退款等等各种政策,所以有买家来申请仅退款都是合理的,但是法官也不考虑仅退款是不是合理,也不考虑平台是不是提供救济申诉渠道,现在某低价平台上的申诉概率是提高了,但是退回来的金额都是打骨折的,做生意嘛,公平公正能做到行不,不能买家说啥就是啥,利润内卷的极低,又加上现在这种内耗,你说有几个商家能受得了?仅退款这个政策不是不好,但是必须在法治环境非常健全,商品利润率高的情况才能搞,价格都到地板价了,结果还搞仅退款,这不是对人性的考验吗?
苦旅留香
2024-11-27 19:17
来自辽宁省
天下
2024-11-27 13:27
来自广东省
这是小事,最要命的是普通消费品质量呈断崖式下降,规模化品控不堪重负,要么减员增效、要么降低品控,所有小加工厂能做出来的,质量和以前没法比了…
根本不是什么断崖式下降,甚至连下降都不是。我们的一般消费品质量,长期以来一直如此。就如:枸杞熏硫问题,暴露出来都多少年了,直到现在,不还是如此吗?你真的以为我们的市监局听不到这些呼声,真的不了解实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