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17颗:全球每年6次覆盖,最高精度0.5米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2-12 14:21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商业航天,并将其定义为新增长引擎。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进一步明晰,其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近一年来,众多企业在火箭和卫星研制、星座部署和数据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系列亮眼成就,极大革新与重塑了我国航天领域的整体格局,总体而言,商业航天已然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作为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2024年以来在卫星研制及数据开发等领域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成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实现我国首次星间超高速激光通信、发布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成功研制并发射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航拍
星座组网加速推进,数据获取效率指数级跃升
2024年,长光卫星累积研制并发射各类卫星31颗,包括“吉林一号”宽幅02B、平台02A03等9颗星座组网卫星。其中“吉林一号”高分05B星的成功入轨,标志着长光卫星 “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了第四次技术飞跃,其优于0.5m的超高分辨率再次刷新了中国商业卫星的新纪录;6颗宽幅02系列卫星完成批产并成功发射入轨,助力星座高分辨数据获取能力跨越式提升;“吉林一号”首颗微波遥感卫星——SAR01A星成功发射,有效保障了星座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
“吉林一号”高分05B拍摄——美国亚特兰大
截至目前,“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17颗,作为我国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8~4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覆盖6次、全国半月覆盖1次的能力,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突破海量数据下传卡脖子技术,激光通信技术全链路贯通
随着“吉林一号”星座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其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遥感卫星影像作为整个下游应用市场的重要数据源,传统的星地微波数传链路由于速度较慢,其有限的传输带宽已成为制约卫星海量数据下传的“卡脖子”问题。而激光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安全性好等特点,成为海量数据超高速传输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吉林一号”星地、星间激光通信示意图
截至2024年年初,长光卫星利用自研的“吉林一号”卫星及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先后完成了10千兆比特每秒星地激光通信及100千兆比特每秒星间高速激光通信试验,稳定建链期间通信误码率为0,并将星间传输的高分辨遥感影像进行了成功下传,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星间激光超高速通信业务化应用。
至此,长光卫星已完全掌握星地、星间激光高速通信技术,建立了空间高速激光数据传输网络试验系统,为构建天基/地基相融合的激光通信传输网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我国星地通信体制从微波拓展至激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应用多点开花,产业链向下游不断延伸
“吉林一号”的大规模组网促使全球对地观测进入“每日”时代,多元化的卫星应用场景进一步反哺火箭和卫星制造市场,充分拉动航天产业链闭环发展。2024年9月,长光卫星发布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
依托于一张图产品,“吉林一号”已为农林、水利、环保、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类别的精准服务,先后为170余个国家/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截至目前长光卫星累计服务用户超过4万次,产业链带动下游企业数量超1200家。从“卖数据”到“卖服务”再到“卖决策”,商业卫星的产业链下游已经由传统的数据生产、监测统计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演进。赋能引领、融合发展,打造民族企业优质品牌,长光卫星向商业航天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造线上前沿阵地,助推航天信息产业惠及全球80亿人
不同于传统航天科技的“高大上”,长光卫星面向“消费者”级别构建的多层次遥感产业版图已基本成型。2024年4月,长光卫星研发的国内首个“遥感+AI”APP——“吉林一号网”重磅上线,内嵌2024年全国高清一张图,基于遥感AI大模型及海量遥感数据,全力打造“遥感+AI”硬核生产力。截至目前,“吉林一号网”注册用户已超13万人,切片影像数据在线调用次数破200亿次,高效赋能行业用户充分挖掘“吉林一号”数据潜在价值,推动航天信息产业“百花园”加速成长。
“遥感+AI”识别地物分类
近期长光卫星终止上交所科创板IPO一事也是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长光卫星对泰伯网表示,“虽然申报以来推进相对顺利,但受股权冻结及MG(美国)的SDN(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等因素影响,最终(上市)执行到位还需要较长时间,结合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和未来融资计划,公司调整了现有上市计划。故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后续将再择机申报上市。”
长光卫星表示:“商业航天是一场高投入、长战线的科技征途。卫星研发、星座组网等环节,资金消耗数以亿计,研发周期动辄数年。从卫星产线建设到航天技术创新,从材料研发到人才培育,无不需要海量资金维系。”
“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公司期望通过其他更灵活的融资方式,如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等,来满足资金需求,保障长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