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担心首相卡梅伦因曾见达赖不被邀请访华
来源:环球时报
2013-05-09 09:33
“今天的英国能否得罪得起中国?”——英媒担心首相卡梅伦因曾见达赖不被邀请访华。英国天空电视台7日如此发问时,一场有关“贸易重要还是人权重要”的讨论正在英国舆论场展开。
话题的主角是去年5月顶着中国不满会见达赖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争论的焦点则是当北京的怒气时隔一年仍未消,急于访华而不得的卡梅伦该在“人权与贸易”中做出怎样的取舍。英国副首相克莱格7日说,“经贸关系重要不代表英国放弃对人权自由的信仰”。
唐宁街10号发言人同日为首相会见达赖的辩护则被一些英媒解读为“拒绝中国欺凌”。然而这位发言人受到的更多质问是,为何卡梅伦去年秋天就该成行的北京之行一拖再拖。“揪了龙尾巴的代价是损失80亿英镑中国投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有对英国为此吃大亏的担忧,也有对法国总统抢先在华走红毯的眼热。
英国驻华使馆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唐宁街此前发出的信息——卡梅伦期待年底前访华。英国媒体对他的提醒是,今日中国已非10年前那个西方能随意指摘的中国。
英媒担心:首相是被中国禁止访问了吗?
“首相是被中国禁止访问了吗?”“首相感受到北京要求道歉的压力了吗?”唐宁街10号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英国媒体把这些问题接连抛给卡梅伦的发言人,而他的回答都是“没有”。该发言人说,“我相信首相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访问中国”。并称英国期待与中国建立更坚固的关系,“彼此尊重、管束分歧、尽可能多地合作,符合两国利益”。
同日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被英国记者问到相同的问题,她表示,中英关系由于去年5月英国领导人会见达赖“受到损害”,中方期待英方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英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北京提问的英国ITV记者安古斯·沃克尔撰文说,华春莹没有就此做明确解释,她既未使用“道歉”一词,也没明言英国须向中国说“对不起”。但沃克尔认为,中方有关“解决分歧需要采取些行动”的说法是在暗示英国必须道歉。
有关北京要求英国道歉的传言源自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题为“卡梅伦与中国的裂痕会让英国损失数十亿英镑”的报道。该报道援引匿名外交消息源的话称,中国希望卡梅伦为会见达赖道歉,并称卡梅伦如今已是不受北京欢迎的人,问题不解决,中国领导人也不会访问英国。文章还称,“卡梅伦事实上被禁止访华”带给英国的后果是HS2高铁、新核电项目等急需资金的大工程恐将无法从中国主权基金中分一杯羹。中国去年在英投资达80亿英镑,来自中国的消息源已隐晦地发出警告:“中国在英投资的前提是两国关系稳固”。
英媒担心:首相是被中国禁止访问了吗?
见达赖后悔了么?
“卡梅伦拒绝向中国道歉”,这是多家英国媒体昨天对唐宁街发言人7日下面这番讲话的解读:“首相自行决定与谁见面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政府一直坚定反对外国政府与达赖的任何会面,我们此前已向中方清晰表明,英国内阁大臣们有权自行决定与谁会面,何时会面。”
英国《每日邮报》说,卡梅伦的发言人用尖刻言辞表明,英国不会被中国欺凌。他的话意在警告中国,不要试图依仗经济力量决定英国能与谁交往,不能与谁交往。英国副首相克莱格7日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则说了更重的话:“我们与中国之间拥有非常重要的经贸关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为此牺牲我们在人权自由上的信仰,未来我们会继续用尊重但不失坚定的方式继续我们的表达。”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奥塔威说,“我们扛住来自中国的压力是对的,达赖喇嘛在英国一直受欢迎,我希望未来他依然受欢迎,我想争议会迅速消散,中英相互投资也会很快恢复的”。
见达赖后悔了么?
然而在《每日电讯报》看来,奥塔威似乎太乐观了。该报题为“卡梅伦、中国与一场揪了龙尾巴的会面”的文章说,卡梅伦见达赖前其实已被逼到墙角,如果遵从中国的警告不见达赖,会被指责听从中国指挥,他能做的最大让步就是在唐宁街外与达赖“私人会晤”。但他和一同会见达赖的克莱格没有想到,时隔一年,英国依然被北京“扔进政治狗窝”。
文章说,北京的诉求是英国政府发布公开声明对会见达赖表示遗憾,并承诺未来不再见达赖。北京的施压也已经产生些效果,去年6月,卡梅伦下达“一揽子禁令”,不允许任何内阁成员在英国会见达赖。该报另一篇报道说,“北京多年来一直在惩罚那些会见达赖的外国领导人”,2009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见达赖,之后法国被迫与中方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被解读为法国承诺今后见达赖前会与北京协商。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达赖后,也用类似方式化解北京的怒火。英国《经济之声》说,如今轮到英国做选择了,“是要经贸利益,还是要道德?”
英国驻华使馆8日对记者表示,英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分歧,但英国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稳固关系,两国也有很多共同利益。英国首相与中国新领导人已有过热情交流,首相仍期待年内访华。
英国是要“人权”还是要和中国的贸易?
“卡梅伦去年就该在北京,我们被告知他没来是因忙于奥运会,后来又说不访华是因中国领导人即将换届,但现在中国新领导人上任两个月了,唐宁街还没收到北京的访问邀请。”英国天空电视台驻华记者马克·斯通说。他在题为“今天的英国能否得罪得起中国”的文中说,10年前,西方政府可以随意批评中国,那时中国在经济上无足轻重,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国家能否与中国做好生意取决于在人权和政治自由议题上,该国政府选择讨好中国,还是对抗中国。而英国似乎两个都想选,还指望在此情况下对华贸易依然能兴旺。马克说,当卡梅伦迟迟得不到北京邀请时,奥朗德已经踏上北京的红地毯,还签下了中国购买60架空客飞机的大单。
当卡梅伦迟迟得不到北京邀请时,法国总统奥朗德已经踏上北京的红地毯
而英国外交人士却说,鉴于英国持有空客公司大量股份,法中握手其实也让英国获利了,而且英国还没向中国叩头。文章还说,中国阻止别人见达赖有些粗暴,而英国的回应则显得愚蠢:如今伦敦金融区1/3投资来自中国主权基金,希思罗机场1/10股份归中资所有,英国HS2高铁最终靠中国人的钱才变成现实,而英国外交官们竟相信能一边对华强硬,一边与中国维持经贸往来。“唐宁街期待首相年内访华,如果到时候还没有收到邀请,英国真的会非常尴尬。”马克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驻华记者摩尔6日撰文称,自英国时任首相约翰·梅杰1991年12月会见达赖以来,包括托尼·布莱尔(1999年5月)和布朗(2008年5月)在内的历任英国首相都曾见达赖,而撒切尔夫人始终未见达赖,原因是她不希望毫无必要地去刺激中国。从1991年到2008年,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布朗见达赖后,中国已具备实施报复的能力。英国政府被迫修改其长期坚守的视中国为西藏“宗主”的政策,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场中国人知道他们已经赢了的游戏,金融危机终结了西方对北京施加任何影响的能力”。摩尔说。
当英国首相卡梅伦迟迟得不到北京邀请时,法国总统奥朗德已经踏上北京的红地毯,还签下了中国购买60架空客飞机的大单
“中国,通过贸易崛起”,德国艺术电视台8日以此为题说,如今,西方国家想与中国做生意,就要在人权问题上异常小心。奥朗德就是这么做才拓展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德国之声”说,如今柏林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在俄罗斯“政治评论”网4日报道中,欧洲国家争相试图从中国获礼遇的态势被形容为“红毯争夺”。俄罗斯《独立报》则说,“中国打击了英国首相的自恋”,卡梅伦上台伊始说要重视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如今却不能访华,这是他个人的失败。当欧盟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压力前犹豫不决时,莫斯科早早做了选择,尽管俄罗斯佛教徒不断向达赖发邀请,但他进入俄罗斯的通道从2004年起就已关闭。
在7日记者会上,唐宁街发言人表示,英国去年对华出口比其他任何一个欧盟国家都多。英国媒体也说,中国去年在英投资已是30年前的4倍。但ITV说,问题是没人能说清,如果英中没有因卡梅伦见达赖陷入僵持,中国投资会不会更多。文章还说,英国现在期待中国的道歉要求能不了了之,这可能需要等几个月,英中关系因此会持续脆弱。伦敦大学学者沃特森8日对记者说,大英帝国的政治自尊令其执政者很难像法德领导人般迅速转变态度,对华道歉。不过在等待僵局过去的过程中,英方损失显然高过中国。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说,过去30年中英关系的特质是“稳定”,虽时而起伏,但总体趋势健康。他说,回顾近几年中国与英法德的交往,能看出中国的外交能量确实变大了。同样因会见达赖,中国冷落过默克尔,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团也曾“3过法国而不入”,英国需向法德学习如何使问题得到“纠正”。
同样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上,有文章为卡梅伦顶住中国压力叫好,也有文章骂他是世界最差外交官。评论家奥尼尔说,对西方领导人来说,与达赖交往是通往道德高地的捷径,跟他合影就能显示自己是好人,但这样做暴露出极度短视。他还说,鼓动卡梅伦借人权对抗中国的人犹如派苍蝇去打倒河马,“现在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是中国,不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