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向英国智库演讲谈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会继续以中高速增长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4-06-19 08:0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8日上午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李克强在演讲中回应了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的质疑。德媒称,“中国总理给欧洲信心”。据悉,两家研究所同为全球顶级智库。英国舆论认为,两家研究所举办这场演讲,是对中国总理的“极高礼遇”。

李克强昨日向伦敦智库发表演讲

路透社等英国媒体在报道李克强演讲时,几乎都关注到“他在演讲中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并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猜疑。李克强承诺,中国经济将不会硬着陆,而且从长远看,在不采取强刺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还将以中速到高速的方式持续增长,“目前有些讨论说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他们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在这里我坦率、郑重地说:这不会发生”,“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继在《泰晤士报》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的质疑后,据路透社报道,李克强再次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称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实现GDP增速7.5%。李克强还提到,中国的CPI增长上限不会超过3.5%。

演讲现场

中国政府网刊登了演讲的主要内容(演讲实录请见下页)。李克强称,实现包容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解决好自身13亿人的吃饭穿衣和安居乐业,逐步实现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容发展。中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绿色低碳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通过提质增效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将义无反顾推进改革,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结构性改革,实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激发民间投资潜力,调动市场主体和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着力扩大服务业和内陆沿边开放,为中外投资者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也为世界包容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李克强强调,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红利,也让国与国之间能够实现双赢、多赢。历史证明,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难痛苦的结晶。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政策,愿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创造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对于挑起事端、损害和平的行为,中国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安宁的环境。

李克强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包容发展,应成为世界各国重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秩序的共同任务和责任。各国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消除保护主义壁垒,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断扩大利益共同点,共享全球化发展成果。

李克强最后说,面对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国与英国,东方与西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要抓住机遇,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共同增长,分享创新经验,携手建设一个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曾出席观察者网伦敦书展高峰论坛的马丁·雅克(专栏)也出现在观众席里,他目前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高级客座研究员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是国际著名智库。此系两大机构首次联合举办演讲会。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他们对李克强的演讲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伦敦金融城前市长白尔雅、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先后致辞。他们表示,英国是中国可靠的合作伙伴和长期、稳定的投资目的地,发展好两国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英国取得丰硕成果,将有力促进英中关系发展。英国智库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赞赏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努力,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作用。

李克强还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尼布利特主持答问环节。

获得提问机会的英国罗尔斯·罗伊斯集团国际部主管说,演讲十分生动,也很有启发性。中国经济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越来越容易经商,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日益增强,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外媒高度关注李克强的演讲内容。德国财经网18日称,中国总理在英国的演讲,旨在消除欧洲对中国的疑惑。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降,特别是欧洲担心这个重要贸易伙伴经济硬着陆,经济学家出身的中国总理阐述了中国经济的成就以及转型的措施,“中国总理给欧洲信心”。德国新闻电视台则说,中国总理用数据解答了老帝国对新崛起大国的疑问。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仍有一些英国媒体表示怀疑。《金融时报》18日称,即便李克强形容中国经济增长率采用较为客观的统计数据,比如电力需求、银行借贷数额以及货运量来估算实际增长率,仍有英国学者认为一些数据“令人迷惑”。

6月19日上午,李克强将乘专机离开英国,赴希腊开始访问。

李克强向伦敦智库讲话

新闻链接:伦敦金融城

对于李克强的此次到访,伦敦金融城方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李克强做客金融城是他们的“荣耀”和“骄傲”,金融城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

在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有个名叫“一平方英里”的地方,这里也被称为“城市”。那便是与美国纽约曼哈顿齐名的伦敦金融中心。

《环球时报》记者从金融城向东走不远,便来到“金丝雀码头”,那里矗立着好几幢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这里是伦敦的“新金融城”,是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林立着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国际保险市场和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

金融城官员自豪地对记者说:“金融城是伦敦跳动的心脏,它以深厚的金融基础、优越的金融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吸引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在此聚集,事实上,它已成为‘城中城’。”

金融城虽然属于伦敦,但它有自己的市长、法庭,甚至还有700名警察。这里云集着100多家本国银行、52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近400家都在金融城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

统计显示,伦敦金融城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这里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英国媒体将金融城形容为“全球经济动力之都”“世界的财富力量中心”等,并在实际中扮演着英国虚拟经济的中坚角色。

中国政府网微博对演讲进行了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奇普曼所长,尊敬的里布利特所长,尊敬的白尔雅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晨好!

我十分高兴能够到这里来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朋友们会面。这两个所在世界上都是享有盛誉的,也可以说是顶级的智库,你们中任何一个智库都可以单独举办关于国际、地区、国家任何问题的研讨会。

但是我非常高兴的是,今天两个所联合在一起为我举办一场演讲会。这说明各位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也表明你们的确有着丰富的智慧。虽然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考,合在一起会有思想的碰撞,但是你们联合举办这场报告会,也表明了包容的心态。我对大家表示钦佩。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但和为贵”,不谋而合也就在这个时代,欧洲的先哲们提出了,回望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应该是“和谐会产生正义与善”。虽然东西方文明的源头不同,但是我们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人类进入了21世纪更需要包容地相互发展,大家如此重视中国,也是一种包容的心态。

因为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然,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在推进现代化的国家,你们表示的关注也是对世界能不能包容的发展表示的关注。但是对中国的看法有这样那样的说法,这也很正常,中国的古诗就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一座大山,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会是不同的印象。我今天力图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来认识中国。当然,中国之大、领土之多,不是短短时间能说明的。

中国30多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解决了6亿人的贫困问题,这可以说是世界上公认的事实,让6亿人吃饱饭、穿暖衣,使他们拥有生存权,也使他们变的有尊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在开放中实现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帮助,包括在座朋友们的关心,中国是感谢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目标,坚定的意志是要实现现代化,这将是漫长的道路。因为现在我们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虽然中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均GDP在80多位以后。我们人均GDP只有6800美金,而在中国广阔的中西部,才刚刚达到5000美金,甚至在中国西部的一些省份,也不过2000美金。按照国际组织的标准,中国现在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这里我想先说城镇化,为什么?因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是滞后的,我们还有6到7亿人居住在农村。而且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造成有2亿多中国的农民,他们主要在城里工作。但是我们的财力有限,公共产品的提供有限,他们还不能和过去生活在城市,已经取得户籍人口的人相比,没有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

各位可能不少人去过中国,但是我敢说你们中很少人去过中国的棚户区,我去过那里,而且多次去过那里。我曾经在中国一个重要的工业省份工作,那里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曾经建造了大量的棚户区,历经几十年。进去你会发现它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不遮雨、不挡风、不抗冻,甚至人们到了寒冬的时候要穿上棉衣、戴上棉帽,加上几层棉被才能入睡,这些人加起来就有3个亿。

所以我们解决现存的3亿人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应当逐步解决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也就是说让已经在东部城市工作的1亿还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取得正式的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当然根据他们的意愿回到中西部的家乡,就近实现城镇化,因为中国的东部城市容量有限。可能很多人都去过北京、上海,你们会发现这几千万人的城市如果继续膨胀下去,交通拥堵怎么解决?安全饮用水从哪里来?所以我们的中西部也要容纳这些已经在城市工作的。

把这3亿人解决了,我们面对的还有6亿人。如果说前面是第一阶段的话,大家可以想象,这么多人没有若干年,五年还是八年能够解决的,那么到下一个阶段就更难。因为任何发达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也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他的农业劳动人口占的比例都是不超过10%的。让这些人有序地进入城市,这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说中国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国家水平,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30多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制造”,甚至被中国人自己有时候迷惑了。很多中国人出国旅游说我们要买一件国外的产品回来送给自己的朋友,他精心挑选了,买回来以后给自己的朋友时,翻翻里面的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货绕了一圈又回来了。但是我们生产的还是中低端的产品,中国的工业化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也是我们需要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就是我们要使中国生产的产品更加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也使中国的产品向更高的质量迈进,也有利于我们一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会给世界提供巨大的商机。按照现在我们的测算,大概今后五年,我们要累计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因为没有进口也就没有出口,贸易不平衡那是不可取的。而且中国还要深度地和世界紧紧融合,将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以上。我昨天和英国的朋友们说了,我到英国了,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希望这些投资优先地选择中国,虽然是企业的行为,但是政府会予以引导和支持。

不仅如此,中国还有5亿的游客要走出国门。去年我们出国的游客已经1亿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会有更多的游客走出国门到英国来。我听说这座建筑是有250年的历史,不知道对不对游人开放。但是英国可看的地方很多,你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近几年我们的增长率在7.5%左右。于是也有议论,说中国经济放缓了,会不会继续?是不是硬着陆?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为什么?基于我前面讲的两大因素,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力气,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再运用东方的智慧。当然,我们也愿意吸取西方的智慧,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观察者网综合路透社、环球时报、CRI,中国政府网等消息)

责任编辑:隆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

“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