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三问何平“网盘发片”事件,中影嫡子缘何遭遇“血案”?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0-19 16:35

腓特烈的大话堂

腓特烈的大话堂作者

文体产业律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腓特烈】

身为中影“亲儿子”却在排片上遇冷、班底评价都不差却只获得160万票房、群星熠熠的发布会上主创却未卜先知似地直言“本片排片不会很高”等一系列现实情况来看,此次“网盘发片”事件并不仅仅是又一次“百鸟朝凤”那么简单。

10月16日,新浪微博再次被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刷屏”——电影导演、老影人、金鸡奖最佳导演获得者何平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自己拍摄、编剧,并于2015年10月27日上映的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网盘资源。

《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是一部2015年10月27日上映的国产电影,当去年本片上映时,遭遇了国产二线电影所遇到过的最空前的惨败,总票房竟然只有区区160万!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与其同期上映的《我是证人》的1/140,《精灵旅社2》的1/75,如果这样的数字还不够“血淋淋”的话,那么,一部名为《半夜叫你别回头》的打着“恐怖”旗号实则“N无”、豆瓣评分仅仅3.6的烂片,票房竟然是本片的五倍!

之后本片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长时间没有与正规影视平台谈好授权或转让,同时网上盗版资源传的到处都是,似乎是在无奈之下,何平导演自己在百度网盘中上传了自己编导的《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资源,“希望喜欢的观众一饱眼福”,本片的演员也纷纷转发该“盗版”微博。

“网盘发片”事件可谓是一个月前“小鲜肉百花奖”事件后,影视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又一个重磅炸弹,许多人就此联想到之前导演王小帅因《闯入者》排片量太少而冲冠一怒的“公开信事件”,以及电影《百鸟朝凤》轰动一时的“制作人方励下跪事件”。评论者们并纷纷感慨“资本霸市”“人心不古”,哀叹“好电影在中国没了市场”“中国观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电影!”,并讽刺“且看未来(以及现在)的中国院线,必将是鲜肉旗的世界!”

在“网盘发片”事件发生伊始,笔者也曾愤愤不平过,单纯地认为是观众审美不力和院线见钱眼开的双重因素导致了《回到》一片从过去到现在的命运。然而,在撰文批判中国电影市场半天,以及质疑了知识产权问题之后,笔者却发现,事情并不是之前想的那样简单。

一问:“无知”观众是否应为本片境遇买单?

当前的热门评论,无论是微博还是文章,基本将此次“网盘发片”事件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两个群体——院线和观众,院线“不给排片”当然是首当其冲的火力点,而观众“只知鲜肉不识佳片”也同样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与《回到》一片同期上映的《我是证人》(豆瓣评分6)、《既然青春留不住》(豆瓣评分4.5)虽然质量难以让人接受,但因为各自借着庞大的粉丝群体分别取得了2.1亿和5000万的票房,更是成为了这类批判火力的“凶猛”弹药。

那么观众是否应该为《回到》一片的遭遇买单?这要看观众对本片的评论——是观众选择放弃了本片吗?

在豆瓣电影评分界面,本片属于典型的“P”型片,即1星、2星少,4星、3星较多,优评率(4星+5星)超过55%,7.2分的评分也不算低。

《回到被爱的每一天》豆瓣评分

“P”型评分是影迷对一部电影“评论中上”的主要表现。豆瓣当然发生过水军把烂片刷成一般片的例子发生, 但那种电影一般是“E”型片,即5星和1星极多。就本片仅2.9%的1星率和6.9%的2星率(加起来不到10%),说是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足见在普通观众心中,此次身在漩涡中的《回到》一片虽然算不上一部出类拔萃、绝伦逸群的电影,但本片肯定也不是烂片、差片,总体来讲算是一部质量中上的电影。

此外本片的主创阵容虽然不是5星大作的等级,但是也有张译 、王志文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加盟。即使吸金力不如当红鲜肉,但绝不能说没有市场,何平导演是中国的老影人,拿过金鸡奖最佳导演,拍过当年差点杀下金熊的《日光峡谷》,以及曾经称得上国产电影现象级的《天地英雄》,还曾给《大腕》等电影担任过制片人,绝不是什么三无“青年导演”。

说本片是烂片被观众选择无视,或者说观众审美太差直接忽略了本片,都是不太可能的。况且当时的媒体新闻也证实了这两点——观众群和专业人士对《回到》一片的质量大多表示认可,[1] 同时观众实际上是在呼吁增加《回到》一片排片量,[2] 但却被院线等方面置若罔闻了。

二问:“巨头嫡子”缘何成了院线弃婴?

就此看来,唯利是图的院线似乎就成了导致《回到》事件爆发的唯一“罪魁祸首”——一群见钱眼开的院线经理,只知道盯着美国大片、鲜肉烂片,根本无视影片的质量、观众的呼声,将没有背景和后台、没有口水和争议的佳片束之高阁,循环往复造成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烂”的结果——这样的场景,很符合很多人脑海中“资本控制一切”的想象,院线方也很适合出来当这个谁都看不见也与己无关的“坏人”。

遗憾的是,作为一名早就批判过院线的唯利是图对中国电影发展造成的恶果的初级研究者(参见《百花奖:莫把总理善意,变成巨头“饥饿游戏”》),笔者必须强调一点,之前无论是百花奖奇葩的“小花鲜肉得奖”,还是之前王小帅、方励等人的遭遇,某种程度上都与院线的放纵或“恶行”脱不开关系,但是,在查阅了《回到》一片的资料后,笔者认为,《回到》一片及何平先生,并不是另一个像王小帅、吴天明一模一样的“受害者”。

无论是王小帅拍摄的《闯入者》,还是方励负责宣传的《百鸟朝凤》,其都面临一个极尴尬的问题——没有“后台”。对于一部电影最终能获得多少票房,制作方、发行方以及院线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制作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发行方赚的是宣发的快钱,只需将电影推出即可了事,不是自家或者强势合作方出品的电影也不会多上心;而院线更是你拍你的电影我放我的片子,除非电影制作方与院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院线必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哪个赚钱就增加哪个的排片——只有制片方,作为电影版权的所有者,才会真正焚膏继晷地为电影谋取福祉,煞费苦心地提高电影质量,并积极公关,联结发行方和院线等多方面的因素,突破电影所能创造的“可能”。

故任何能获得较好票房的电影,如果离开强大的制片方的话,除非有《大圣归来》那样现象级的表现,否则是不太可能达到“逆转票房”的目标。而王小帅和方励当初都吃亏在“制片方”这一点上——《闯入者》和《百年朝凤》的制作公司没多少参与电影制作的经验,对发行方基本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更别提院线。这样的影片,在排片上,是根本没办法和中影、万达、华谊、博纳、华夏这样的巨头出品的作品相提并论的。

而《回到》一片不同,《回到》并不是所谓“小作坊”生产的电影。相反,本片的后台不是一般的强大——《回到》的制片方/出品方之一,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3],发行方则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喇培康亲自担任了本片的出品人。至少在外在形态上,《回到》一片堪称中影的“嫡子”。

所谓“中影的嫡子”,指的是电影的制作发行均[4]是由中影系公司负责,自然也能在院线上获得中影系院线[5]青睐。由于业务广泛,中影对于大多数影片,往往在制作或发行上只搭一根线,能同时在制作和发行上同时劳中影系大驾的电影少之又少,大抵包括两类:

第一类,中影系的“核心电影”。这类电影往往卡司强大,导演优秀,话题性强,属于任何影视公司都不愿放弃的作品,中影当然也不例外。第一类中影的“嫡子”包括《黄金时代》、《心花路放》、《美人鱼》、《中国合伙人》等;

第二类,则是中影当年所谓“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产品。此类电影算是中影“自己挖的坑自己填”的结果,可谓是“生个癞鼠还得当太子养着”。由于质量实在太差,本文不再赘述,之后笔者可能会有专门的文章。

《回到》一片肯定不是什么“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残次品,以何平导演的功底,张译、王志文等演员的实力,喇培康亲自挂帅的态势,《回到》一片至少在筹备的时候明显是向着第一类,或者接近第一类影片的目标奋斗的。

如果这样一部电影的票房惨败,像当下的热评一样,是院线方搞的鬼,根本就不给本片排片,那就只是看到了表象而没看到内在——哪怕万达、上海联合、金逸珠江等院线一场排片都不给《回到》;那么全国最强的十条院线中,中影旗下那几条院线(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数字、新影联、华夏)在干什么?为什么中影自己的院线都不能保证自己电影的正常排片?如果说中影自己的院线为了通过别的电影“赚大钱”所以直接放弃了中影自己的电影,那这不是“拆自个的骨头给自个熬油”是什么?

可是,《回到》少的可怜的160万票房,已经说明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这部巨头嫡子诡异地变成了院线,甚至是其制作方控制的院线的“弃婴”。

三问:亲生父母、“蚂蚁”和“小黄人”才是杀死《回到》的真凶?

被发行方抛弃、被院线抛弃的电影多的不计其数,但明明拥有实力强大、有着制片、发行、院线三条线保障的“亲生父母”,却被亲生父母即制作方不待见的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这类被“亲生父母”抛弃的电影一般都是先天不足,如导演和制作人存在矛盾,演员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等等。但《回到》并不存在这些问题——如之前所言,何平导演操刀,张译王志文出演,喇培康挂帅,宣发过程中还得到了黄建新等影视圈大佬,以及葛优、顾长卫等大拿的热捧,本片并不是“先天不足”的怪胎。

更蹊跷的是,本片主创似乎一开始就知道电影注定会排片不多,如在本片首映式上,老戏骨王志文就直言不讳地说道:“这个片,排片不会高,你们得抓紧去看。” 我们尚且不谈论这样的评价是否“不吉利”,单单是这样的评论表现出的“不自信”,就不像是王志文这样一位出演佳作无数、高情商的老戏骨所言。更何况,一开始排片量低,后来实现神奇逆转的例子近在咫尺——本片上映三个月前上映的《大圣归来》。要知道,《大圣归来》可没有中影这样巨无霸式的巨头撑腰。可本片的主创怎么就突然失去了自信,以至于乌鸦嘴成真了?

除非主创团队已经知道了什么,知道此次《回到》注定成为弃子。

一个电影公司主动放弃自己“制作发行一体”的电影是不太可能的。要主动放弃自己制作发行的电影,正常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为本公司其他的“嫡子”让路。但2015年中影集团已经收敛了2014年的锋芒,在《回到》一片之前,其只参与制作了几部作品,除了献礼片《百团大战》外,剩下的都是中影对已然趋向失败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产出的次品,质量根本无法与《回到》相比。不过就这几部要什么没什么的次品,在中影对自家的“亲生骨肉”的爱的光芒照射下,通过各线配合,足足让这些真正的“怪胎”斩下了平均数百万、远高于《回到》的票房!而中影股份全年也就制作了9部电影,在《回到》上映前后,也没有制作什么可以重要到《回到》必须为其让路以至于几乎颗粒无收的“大片”。

直到笔者查阅了该月前后上映的全部电影的全部资料,才算理出了脉络——杀死《回到》的,很可能是这几部在一般人眼中和《回到》没有任何关系的电影:《蚁人》。问题的根源,也许是现在看来混乱无比的中影海外部门。


作为电影公司,除了制作、发行国产电影外,另一块对其来说举足轻重的业务,便是分账片的引进发行。由于分账片质量高、噱头大,票房可观,因此此类电影对电影公司来说甚至比本国电影还要重要。

而中影则贵为中国分账片市场的龙头。中影/华夏在分账片市场的地位,甚至还要比其在国产电影市场的地位强得多,在2014年以前其甚至是国内分账片市场的独霸者[6]。 即使后来分账片市场开放,外国电影公司的大作基本上还是中影系一家独揽。

《回到》的最终结局实际在当年7月就埋下了伏笔。在当年的暑期档,出品了《小黄人大眼萌》的环球和出品了《蚁人》的迪斯尼在北美市场上是“棋逢对手”的竞争者,但在中国,无论是迪斯尼还是环球,中影都是其说一不二的合作方,两家在中国反而变作一家。显然,中影不会愿意让同样是自己合作者的两家电影公司,在北美厮杀之后,还要在自己的庇护下重新在中国厮杀一番。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错开日期,分开上映两家公司的电影,这样不但避免了“自我竞争”的尴尬,也可以让自己在分账片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按理来说,中影这一步做的是挺漂亮的。

但就算这个“错开上映”,一般也是有限度的,正常情况下,一档接一档,两到三周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小黄人大眼萌》在北美的上映日为7月10日,《蚁人》的北美上映日则是7月14日,两部电影只差了四天,同属于暑期档电影。而由于中国在整个七月和大半个八月设置了“国产电影保护月”,因此两片无法在中国同期上映,必须得等到八月中旬之后才能有上映的空间。

《小黄人》由于是老幼皆宜的动画片,所以率先过审。早在7月21日,《小黄人大眼萌》就确定会在当年9月13日上映,而同期也传来了《蚁人》过审的消息[7]。 正常情况下,国外分账片从过审到订档再到上映大概经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8]《蚁人》如无意外,至迟会在9月初左右订档,然后在2015年9月末上映——这个时间是非常适合《蚁人》的,因为当年的9月底10月初没有什么强力的分账片出现,蚁人如果在9月底10月初上映,不但完全没有对手,还可以借着国庆档拿下更好的成绩。[9]

而在2015年8月20日,《回到》一片宣布10月29日(实为10月27日)上映。当时何平、张译等主创在发布会上笑意盈盈,还乐煮方便面——按照正常的预期,这部电影是不可能和《蚁人》撞上的。虽然按正常的预想,中影在十月份会有一部分账片《小飞侠:幻梦起航》。但本片正常会在10月中旬上映(北美上映日为10月9日,本片长时间被认为会与北美同步上映),故《回到》一片在其上映时遇到的应该是差不多已经下映的《蚁人》和属于强弩之末的《小飞侠》,理所应当该成为中影的“宠儿”才对,怎么会莫名其妙被中影抛弃呢?

然而,不幸的意外就这样降临到《回到》身上了——《蚁人》一片竟然迟至9月9日才宣布订档,而上映日则是当年的10月16日,比正常迟了半个多月![10] 而《小飞侠:幻梦起航》也未能实现“同步上映”,其上映日推迟到了10月22日,北美上映日两周之后!

本来10月29日,《回到》是应当作为中影的“独子”出现,却莫名其妙和中影自己发行的两部电影撞在了一起,简直不知道中影海外部和国内部到底沟通过没有。中影在短短不到两周内,竟然连续砸下了三部自己出品的电影。而更重要的是,面对情况特殊的《蚁人》,以及次之的《小飞侠》,《回到》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生存空间。

如果《蚁人》是一部北美同期上映的大片还好说,不需要中影倾注全力就能顺利霸占龙头。然而,《蚁人》却恰恰是一部有缺陷的分账片,本片在北美上映日和中国上映日之间横跨了足足三个月之久,以至于本片上映一个月前盗版资源已经在网上流传开来。显然,稍有不慎,《蚁人》作为迪斯尼和中影共同悉心经营的大作,很有可能遭遇之前《头脑特工队》(也是迪斯尼和中影合作的产物)的悲剧,变成“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在中国的首个滑铁卢。还是场外因素造就的——《蚁人》不但连接了之前的《复仇者联盟2》,还为之后的《美国队长3》打下了基础,如果本片失利,对于迪斯尼和中影来说,后果都难以想象。

中影当时手头的排片份额虽多,但面对保“蚂蚁”这么件迫在眉睫的事,权衡以下要素,谁都知道手里的排片份额该怎么用:

《蚁人》是一部超级英雄大作,《回到》只是一部一般作品,面对光线有当红鲜肉小花出演的《我是证人》,索尼同样是大作的《精灵旅社2》,谁的战斗力更强不言而喻;《蚁人》的吸金能力已经被北美市场证实,而《回到》的吸金能力直面观测都不容乐观;《蚁人》面对盗版的侵袭,随时可能因为盗版的泛滥流失票房,每一秒上映时间对《蚁人》都弥足珍贵,仅这可能流失的部分,恐怕都不是《回到》的总票房可以比的。

那么,原本应该由《蚁人》和《回到》各自享有、互不相干的排片份额,在两片撞在一起之后,给谁多,给谁少,或者说更残忍,谁有排片,谁没有排片,已然是一目了然的事。

当然,《蚁人》相对《小飞侠》孰轻孰重也非常明白:迪斯尼是中影的老搭档、老主顾。上半年中影还尝到了《复仇者联盟2》的甜头,而华纳和中影早就没了哈利波特时代的那种亲密。另外《蚁人》在北美票房口碑都不错,而《小飞侠》带着1.5亿的投资却扑了个一塌糊涂,谁是生力军谁是打辅助的牧师已经很明显了。

中国的影业巨头虽然是制作、发行、院线“三位一体”,但恰恰因为这种“彼此都很强”的现状,造就了排片市场的微妙“平衡”,任何一家最多能给自己家的电影一点优待,但谁都不能在自己的院线里只放自己制作的电影抢别人电影的份额,否则自家的电影也可能遭到别人的报复。

因为自家三部电影的档期撞在了一起,《回到》也就这样成了自己亲生父母的“弃子”,其很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排片都让给了《蚁人》。当然《小飞侠》的牺牲也很大,虽然本片差评如流,但内地票房还是大大出人意料——《蚁人》内地票房6.7亿人民币,全球票房5.19亿美金,内地票房占全球票房五分之一;而《小飞侠》全球票房1.28亿美元,内地票房仅2800多万人民币,内地票房只有全球票房的二十几分之一。

而最终,《蚁人》借此“东风”,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无可争议的拿下上映首周的票房冠军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我是证人》和《精灵旅社2》,《蚁人》在当年11月2日“勉强”保住了内地票房周冠军,[11]最终收盘6.7亿。面对曾让其在北美市场铩羽而归的《小黄人》,《蚁人》在中国内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蚁人》当年的全球票房为5.19亿美元,远低于《小黄人大眼萌》接近11亿美元的票房,但在内地市场,笑到最后的却是《蚁人》,其内地票房比《小黄人大眼萌》多出了一半还多。

只是,《蚁人》“后程爆发”的票房,很可能是在《回到》(也包括《小飞侠》)的尸体之上得到的。

这或许也正是《回到》订档时的笑意盈盈,和正式上映时“本片可能排片不多”的悲怆,这样一对巨大的反差形成的原因。

四、结语

从“逐利”的角度出发,理性人似乎不好苛责中影。毕竟,如果从《蚁人》中抽出本该属于《回到》的排片给《回到》,那《回到》是根本不可能拿到同样的票房的,《蚁人》反而因为排片减少和盗版冲击的双重因素损失更多的票房。

但此次悲怆的“网盘发片”事件,还是给中国电影人敲响了警钟——

影视公司应该如何处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海外电影引进部门和本土电影制作部门应该怎样良性、妥善地沟通?

如何安排电影的档期?如何避免“自相竞争”的尴尬出现?

所谓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到底还要不要存在?

希望何平先生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在网盘上传自己拍摄的电影资源的导演,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不再有“虎毒食子”的悲剧出现。

参考文献:

[1]网易娱乐:《<回到被爱的每一天>首映零差评 外媒口碑爆棚》, http://ent.163.com/15/0918/10/B3PPFBLH000300B1.html。

[2]腾讯娱乐:《<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市场遇冷 观众呼吁增排片》,http://ent.qq.com/a/20151030/053741.htm#p=1。

[3]笔者在本文及其他文章的论述中屡次提到“中影”,实际上,“中影”并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庞大的国企影视集团系统,处在塔尖的“母亲”是1984年成立的纯国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文需要区分时,简称为“中影集团”),其作为母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文需要区分时,简称为“中影股份”),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则再接再厉,在影视制作、发行和院线三条线上全面开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在参与大量的影视制作、发行业务,不仅如此,其还设立、参股了大量影视公司,甚至是院线。

[4]中影系掌握的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华夏电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洗印分公司、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中影集团联合影视有限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等。

[5]中影系掌控的院线包括但不限于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干线、中影数字、新影联、华夏院线等。前四家院线均进入了2015年中国院线排名前十。

[6]参见腾讯娱乐转载时光网文章:《传中艺公司将获牌照 进口分账片中影不再独大》,http://ent.qq.com/a/20140330/003137.htm

[7]时光网新闻:《<终结者5><小黄人>等多片定档<头脑特工队><蚁人>等过审》http://news.mtime.com/2015/07/21/1544865.html

[8]如同样属于迪斯尼大作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2015年11月12日传出过审消息,12月1日宣布订档,最终在2016年1月9日上映。 参见时光网新闻:《<星战7>登娱乐周刊封面 发海量剧照揭秘角色身世 被曝已经过审将在内地上映》,http://news.mtime.com/2015/11/12/1548828.html;《<星球大战7>中国内地定档1.9 定档海报发布 鹿晗担任中国大使》,http://news.mtime.com/2015/12/01/1549800.html。

[9]非常让人纳闷的一点在于,中影放在当年国庆节上映的是距离首映日差不多有4个月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头脑特工队》早在当年6月中旬便已在美国上映,作为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片,其正常应在8月中到9月初被推上国内院线,但其内地上映足足拖了四个月之久,而该片受到盗版的危害甚至比《蚁人》还严重,最后也只能遭遇票房失利的尴尬。

[10]网易娱乐新闻:《<蚁人>内地定档10.16 漫威最迷你英雄来袭》,http://ent.163.com/15/0909/12/B32P285B000300B1.html。

[11]时光网新闻:《<蚁人>"勉强"卫冕周票房冠军 <我是证人>周末夺冠 <山河故人>破贾樟柯纪录》,http://news.mtime.com/2015/11/02/1548361.html。

[12]本文呈现的电影制作方信息、票房数据等资料,主要来自如下网站:

IMDB网(www.imdb.com)

时光网(www.mtime.com)

中国票房网(www.chooo.cn)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腓特烈的大话堂

责任编辑:周顺子
电影 国产电影 中国电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