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的大话堂:迪士尼把中国的“气”拍成个啥玩意儿?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11 08:03

腓特烈的大话堂

腓特烈的大话堂作者

文体产业律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腓特烈】

一、

多年以前,如今早已风光不再的黄宏,曾经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编剧、主演了一部名为《打气》的小品。

该小品中充斥着各种和“气”有关的段子——

“你不是慢撒气吗?我今天让它来个快撒气。”

“你拿嘴吹,你不一肚子气吗?”

“撒完气当时就没事,这种人,属于活到三十还没断奶呢,不懂事。”

“气太足了,撒撒气。气不足了,打打气,这样才能有个好心气儿。”

……

虽然如今记住这个小品的人不多;但不曾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该小品却让一群美国文艺工作者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为什么中国人在冷战那么艰苦的时候都敢于同时挑战美苏两大帝国主义霸权,为什么中国人可以缔造经济奇迹,为什么中国的国力可以短短七十年就能快速发展到坐二望一……”

“不是因为中国人勤劳勇敢,不是因为中国人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定胜天’,不是因为中国人从古至今秉承的‘家国情怀’……”

而是因为中国人有“气”啊!

最早的《木兰辞》,讲的就是一个传统的忠义孝悌的故事。

而迪士尼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知自我、超越自我等方面的新内容。

迪士尼之后的《花木兰2》虽然拍得质量欠佳,但无论如何,在之前的两部《花木兰》中,迪士尼有一点至少还是摸得清楚的——

花木兰之所以成为受人喜爱的花木兰,是因为她的命运都是靠自我奋斗而来的。这些自我奋斗中有她的好学,有她的勤勉,有她的大彻大悟,但唯独没有她的“天赋异禀”。

可能是因为,“天赋异禀”即“gifted”(来自于《X战警》系列的重要概念,当时《X战警》属于20世纪福克斯),那时还是20世纪福克斯的版权。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从此版权无忧的缘故(笑),在2020年的真人版《花木兰》中,迪士尼彻底放飞了自我:

“奋斗、勤勉、好学、大彻大悟什么的太过时啦,老观念要改改啦。我们宣布,花木兰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切,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她有‘气’(qi/Chi)。”

什么是“气”?通篇下来迪士尼也没说明白,我们只知道:

1、“气”是一种遗传来的天赋,自己是断然修炼不来的;

2、花木兰的“气”就遗传自她爹,可谓“老子有气女英雄,老子没气儿狗熊”;

3、理论上来说,“气”的使用有三个开关,即片中的“忠勇真”三大信条,背离了“忠勇真”,相当于开关被按了“关”,“气”就放不出来了。

花木兰的上司董将军也说过“only the most true will connect deeply to his qi/Chi”(唯有至真之人才能与其“气”产生深刻的联系)。

不过似乎花木兰在不“真”的男装状态下也能放得出来“气”,见本片持矛打斗那一段,并自责自己为什么不把“气”藏起来,所以这个开关可能也不是那么好使。

4、最最重要的是,“气”这个东西只有男人能用,女人不能用,用了就会被视为异端,变成中国历史文化中自始至终没出现过的那个“Witch”(即欧洲中世纪会上火刑柱的“女巫”)。

笔者自己思考了半天,所谓的“气”,合着就是个性别歧视版本的原力啊!

那这一切不就说得通了,毕竟在《星球大战》后三部曲中,哪怕在《原力觉醒》和《最后的绝地武士》两部中,迪士尼还在苦苦营造蕾伊“拾荒者”“一文不名”的假象,可直到最后一部《天行者崛起》时,他们还是憋不住了:

“蕾伊这么牛,是因为她其实是帕尔帕庭皇帝的孙女啊!”

这大概也能说明,为什么片中的花木兰如此天生神力了,毕竟,当她的战友都被雪崩埋了的时候,她还能在雪崩上踏马如飞。

可惜迪士尼的这群美国人永远都不明白一点,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崇拜的是区区一亭长斩蛇起义的刘邦,开局一个碗光复全华夏的朱元璋,而不是“老子好汉儿英雄”的曹丕、司马炎、高洋之流。

正因为如此,他们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标杆的星球大战系列,只有一群草莽出演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能在中国吃香;

他们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打遍全世界”、好评如潮的《黑豹》会在中国吃瘪,当他们想把“种族歧视”的大帽子扣在中国人头上时,却发现同是自家旗下、出身比黑豹寒微得多的黑人退伍军人“猎鹰”在中国的人气要比黑豹高得多;

他们不但搞不明白中国人,甚至都搞不明白美国人,他们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旗下有这么多形态各异天赋异禀会变各种戏法的超级英雄,美漫届的一哥却始终是对家DC那个没有任何超能力的蝙蝠侠。

当片中一口一个上天下地无所不能有则好汉无则狗蛋的“气”时,我想到的,总是当年黄宏小品里那句“去去他的味,拔拔他的刺,撒撒他的气”!

大概只有好好地撒一撒美国人的“气”,他们才会不这么傲慢吧?

对一部电影而言,立意的基础错了已经是相当可怕了。不幸的是,在另一件对电影至关重要的事——动机——上,迪士尼也充满傲慢地栽了跟头。

但凡好的电影,片中的人物,无论好坏主配,都有自己正常的、可以被理解的动机;

但凡差的电影,片中除了主角以外的人物,都会成为主角的“工具人”,完全见不到其合理的动机;

而在真人版《花木兰》中,不但配角们全部成了“工具人”,连主角花木兰都成了动机存疑的“工具人”。

无论是《木兰辞》,还是动画版《花木兰》,木兰代父从军的理由都只有一个——“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不代父从军,老迈的父亲就要上战场,或战死,或当逃兵被杀,活下来衣锦还乡的概率因为老迈而变得很低。

而代父从军后,木兰则是“不要尚书郎”,丝毫不贪恋权位,返乡孝亲。

在真人版《花木兰》中,一开始时,迪士尼确实沿用了《木兰辞》中的设定,即皇帝征兵,每户都要出一男丁,花木兰家没有男丁,老父不得不再上战场。

可到了花木兰进入军营后,军官们却开始义正辞严地念起了所谓的“军令”:“盗窃,死刑;逃兵,死刑;不诚实……开除。”军官还得意洋洋地声称,士兵要是被开除,会让家族丢脸,甚至会让国家丢脸,等等等等。

这大概是放在整个电影史上也排得上号的画蛇添足了。

中国古代的士兵,不是三湾改编后的红军、解放军,古代士兵参军多只有两个原因,求生或被迫,片中这些差不多是被抓壮丁而来的小兵毫无疑问是出于被迫,可如果中国古代谁敢制定这么一条“不诚实则开除”的律令,那估计抓壮丁而来的士兵会全部学片中那个偷懒小兵一样,打水不满桶然后被开除个精光,花木兰她爸也可以以年老力衰为由,随便挑两桶不满的水,被开除,然后回家享天伦之乐了。

有这么好的途径,何乐不为呢?

但片中没人这么做,因为这样做会有损于所谓的“荣耀”,片中从上到下男女老幼人人都要喊一嘴的“荣耀”。可既然“荣耀”是如此的重要,哪怕迪士尼加一个“荣耀比生命还重要”的设定也花费不了几分钟,我们也能勉强认为这是合理的,为什么迪士尼不这么做呢?

他们仍然在睁着眼睛告诉我们,逃兵会被处死,不诚实会被打发回老家,处死显然比打发回老家的后果更为严重。

想要做逃兵的士兵们纷纷表示狂喜。

话说,笔者上一次在一部讲(瞎)述(编)东亚历史的故事中,听到这么多的“荣耀”(“honor”),大概还是十几年前那部讲述异次元“日本”故事的《最后的武士》。

多年以前,美国人曾经拍过一部讲述异世界日本的明治维新史的电影,《最后的武士》。

之所以说这是“异世界”的日本,是因为现实中的日本,特别是日本武士,绝对没有这么彪——

片中的“日本武士”,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普遍且真诚地认为,所谓的“武士道”,就是打仗不用火枪只用弓箭,就是无论什么情况都得一心赴死,就是要扒铁路毁商港然后教育天皇要“忧怀天下”(可是修铁路建商港怎么就不忧怀天下了?)……

据说片中日本武士的头头、渡边谦饰演的森胜元,其原型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殿”西乡隆盛,而那场“最后的武士”和政府军爆发的战争,即为日本史上最后一场大型内战、明治政府和萨摩藩爆发的西南战争。

要是出身于日本最早使用火枪(铁炮、“种子岛”)的萨摩,其麾下萨摩军队别说火枪,连炮兵都有数百人的西乡隆盛,知道自己竟然被美国人调侃成一个只会拿刀乱砍的打手,唯一的远程武器竟然是一堆加了燃油的茅草团,估计是能气得活过来。

视铁炮如生命、在金崎突围战中跑得比谁都快的织田信长,被武田信玄吓到拉裤子后把自己的丑相画下来自省而不是嫌丢人自杀的德川家康,纷纷对西乡殿表达了理解和同情。

真正的日本武士(左)和美国人认为的日本武士(右)

左一:爆发于1575年的长筱合战,织田-德川联军以火枪大破横行于世的武田骑兵队。在美国诞生两百多年前,日本人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火枪及其他火药类武器了。

左二:手持火枪的织田信长像,由笔者拍摄于日本岐阜市岐阜火车站。

左三:即使是那些被称为最守旧的日本武士也不拒绝使用火枪。新选组被认为是维护幕府政权、反对明治维新的守旧派标杆,即使如此,参加了西南战争的新选组组员斋藤一仍然像农民兵一样,扛起了步枪。

虽然表现的都是不知道在哪个异次元的东亚国家,但不一样的是,《最后的武士》的豆瓣评分高达7.9分,而《花木兰》的豆瓣评分目前已经掉到了4.7。

《最后的武士》获得高分,一部分可能因为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日本武士文化了解甚少,但不妨假设:要是《花木兰》也是在2003年那个中国人获取资讯的渠道极其单一、网络不甚发达、手机电脑均不普及、图书种类不甚丰富、义务教育甚至还没开始全免学费的时代拍摄的,那估计《花木兰》的评分未必会弱于《最后的武士》。

毕竟《花木兰》还没给基本上人见人爱(包括笔者在内)的刘亦菲找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男友。

更可怕的是,主角花木兰的“动机存疑”,甚至远不是那一系列“动机存疑”的工具人中最糟糕的。

董将军是工具人,因为要展现花木兰认清自己身份的“觉醒”,展现花木兰的力量,所以行伍历练多年的董将军必须是个军事白痴,当柔然人步伐不乱、队形齐整却“撤退”的军队,都快把“这是伪退,我要搞诱敌深入”写块大牌子甩在董将军脸上的时候,董将军仍然满满自信地告诉部下:“他们败退了,快追!”然后让手下活活被柔然人放了风筝;

花木兰的战友们是工具人,因为要展现帝国的军事颓势以及花木兰的力量对帝国的重要,所以影片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被柔然的小兵们吊打,但等到要展现结尾的大团圆的时候,他们就突然可以和柔然可汗的精锐刺客打个五五开了;

皇帝是工具人,因为他需要被花木兰救,所以设定中沙场征战无数还杀了前任柔然可汗的他,会带着几个小兵两眼一抹黑地钻进一栋看起来就像是陷阱的建筑物,去找柔然可汗“决斗”,直到手下不多的几个部下被射成刺猬,自己被捆成麻袋;

柔然可汗是工具人,因为皇帝需要被花木兰救,所以柔然可汗就得在自己的杀父仇人面前废话连篇,直到花木兰出现单骑救主,如果说这是“反派死于话多”的通例也就罢了,可为何柔然可汗在向花木兰射出第一箭后,他都没看一眼自己到底有没射中?

那这位柔然可汗其实可以换个更知名的演员饰演,中国人可以看得更乐呵,迪士尼也可以完成“什么片子里都要有黑人演员”(中世纪的法国可以有贵族黑人,为什么古代中国就不可以?!)的政治正确。

至于巩俐饰演的女巫,更是工具人中的工具人,老工具人了:这位女巫因为身为女性却天赋“气”禀,被帝国居民排斥,所以一怒之下加入了柔然,可柔然可汗仍然待她如牲畜一般,实在不知道她到底图啥。

这位女巫力量强大,可以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柔然可汗撕成碎片,但在柔然部落这么个弱肉强食、纯粹崇拜暴力和力量的地界,她仍然任劳任怨地在为柔然可汗打工,原因是因为柔然可汗许给了她一个“可以让狗活下去的位置”,而不是把柔然可汗撕个粉碎,然后自己当老大像人一样生活。

说到这,《花木兰》中的这位“对柔然唯唯诺诺,对帝国重拳出击”的女巫,倒是和迪士尼之前拍摄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中,那位“对王子重拳出击,对镇民唯唯诺诺”的女巫有的一比。

当初,《美女与野兽》中的女巫,不请自来、手杖砸门、把王子的宴会大厅弄得灯熄雨淋一片狼藉,却因为王子因此拒绝了她的留宿请求,就对全城堡的人下了诅咒(哪怕是根本不在现场的厨师和杂役等)。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一直呆在离城堡不远的镇子上,被所有人嘲笑、欺辱,却一言不发任凭他人欺压,更不用说下咒、把镇民变成野兽什么的。这真是不同的世界,同一个女巫。

不是同一个世界,但是都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女巫

这位女巫会千变万化之术,可以变成一大群蝙蝠遮天蔽日打败整支军队,然而,当她需要为花木兰挡下致命一击的时候,她就只能变成一只一射即死的鸟了——而当时全力奔跑中的花木兰甚至都不一定会被柔然可汗的箭射中——毕竟本片中,柔然可汗可以空手接箭,皇帝可以空手接箭,为何强大得多的女巫和花木兰却不能在更远的距离空手接箭?

结语

以上文为据,再讨论真人版《花木兰》中的其他细节性的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妆容、服饰、离奇的土楼、中国皇宫的女眷可以像凡尔赛宫一样打着小洋伞到处出游……之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甚至都谈不到这一步。

最后是“见识浅薄”的笔者对本片的打分:

全片四颗星,刘亦菲的颜一颗星,刘亦菲苦练的身法一颗星,刘亦菲的戎装造型一颗星,入浴段落很唯美一颗星。

总星数和女巫变成的蝙蝠总数一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花木兰 迪士尼 刘亦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

美西方再挥舞制裁大棒,还要中国“协助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