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锋:香港疫情告急,除了让政府担责,我们还做了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2-28 07:47

甘文锋

甘文锋作者

前香港区议员,时政观察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甘文锋】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来得既凶且猛。

回想去年年底,香港大部分市民以为与内地通关有望,认为两年的抗疫之路终看到尽头。结果没想到,新年都没有过完,第五波疫情就来了。

一月中下旬,香港单日新冠确诊人数由个位数逐渐攀升,农历新年过后更是呈几何式增长,至2月23日零时,单日新增确诊人数更是超过8000。糟糕的是,现实中香港本地的检测能力几已见顶,太多样本来不及做检测。

在元朗检测站拍摄的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资料图/新华网)

疫情扩散,民众生活心理压力大增

近两个月笔者身在香港,经历了这个巨大的转折。

本来已经与内地亲友打好招呼,如果没有大变化,两地有望逐步恢复通关,到时会到内地去探访他们。手机已装好香港的健康码,也在去年年底打了第三针,确保一切顺利。而在香港的生活,已经慢慢开始有较大型的社交活动,各类仪式典礼也都慢慢恢复到线下举行。

然而,两年来大家坚持所带来的希望,却被极少数害群之马短短几星期就打破了。

刚开始是陆续收到信息,要将线下活动延后——那时大家还以为第五波疫情不会持续太久,再多努力一个月就能捱过。但渐渐地,确诊人数越来越多,要求强检(强制核酸检测)的范围也由一幢大厦变成一个屋苑再到整个小区。之前几波纵然有围封行动,但多数不会出现更多个案,而这次围封后基本上都会有新的确诊情况出现,而且不是少数几人,是几十人,并且渐渐出现垂直感染的情况。

大家终于明白到,这一波疫情比想象中来得凶猛。

之后手机收到的信息,不再是活动延后,而是活动改为网上举行——大家都意识到延后也没用,因为第五波不是短期可以压得下去的,没有尽头的延期不如改为网上快点举行。另一方面,也因为感染人数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强检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香港疫情最新情况(截止2022年2月27日,图/香港政府官网

粉红实心点为截至2月25日10时,香港现有强制检测指明地方(图/香港政府官网)

不要小看这个变化,感染的量变造成了日常生活的质变。

首先是强检量增加后,政府开设检测站以及检测公司的负担量很快到达上限。

在疫情期间笔者因为坚持地区工作,接触的人较多,因此会定期自费做检测,一般而言第二天都会有结果。但最近一次在二月初做的检测,要等三天才有结果,而我太太比我迟一天做,过了10天还没有收到回复。她基本上对此也不再抱期望,估计是管理太过混乱,把她的样本弄丢了。

比较幸运的是,她可以在家工作,而很多上班族如果没有核酸检测出阳性,不能向公司请假。如果检测的日子拖得太长,而他们又恰好是无症状感染者,就可能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里,继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到餐厅吃饭,最后可能传染更多人。

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感染个案增加导致更多强检,检测量增加使得等待结果的时间拖长,等待期越长,带病毒的人就有越多机会接触人群,最终就会有更多的确诊个案出现。

而确诊人数的上升,也使得香港的医疗系统超出了负荷上限。确诊病例太多,不可能每个都送医院,轻症患者只能留在家中等待。但问题是香港和内地、外国的居住环境相差很远,香港的住房很小很密集,而且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厕所。病患居家隔离时食物还可以由家人专门准备,但厕所还是要共用的,这是其中一个传播黑点。

此外,奥密克戎能做到垂直传播,因此病患在家中等待的时候,除了有极大机会传给家人,也会影响楼上楼下的邻居。这又会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个案越多导致医疗系统超负荷,更多轻症病人留在家中等待,这几乎等同家中传播,结果是更加多的病人出现。这个观察其实准确度颇高,现时新闻或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基本上一人测出阳性后留在家中,其他同住家人最后也多是同样测出阳性。

因此,现时要外出工作的人都有很大的压力,怕在外面感染后要在家中居家隔离,最后令整个家庭受感染。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对此担忧更甚。

例如笔者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区议员了,但因为长期服务社区,加上那区的“黑暴”区议员不顾职责避走英国,所以很多区内的居民有事仍向我询问求助。这一波疫情虽然大家有充足的口罩,却非常缺检测包,因此笔者还要网罗检测包到地区派发。到地区工作需要接触不少人,而笔者家中有个两岁女儿还未能接种疫苗,因此每次到地区做服务时心理压力很大,怕万一染到奥密克戎病毒回家传给家人。

中央支援、社会互助

有关香港政府在这次抗疫的表现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他的重要指示中已说得很清楚,要求香港政府负起这次抗疫的主体责任。除了强调香港政府的主体责任外,重要指示亦提出“三个一切”及“两个确保”,即:

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以及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

“三个一切”是方法手段,“两个确保”是任务目标,做到、做好这个任务目标就是香港政府的主体责任。在这篇重要指示出台后,香港社会可以说是安定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做到一槌定音,将香港的防疫政策确定了下来。

但尽管如此,也还是出现了从香港涌往内地的人潮。有新闻报道,深圳湾口岸有人为了回内地,宁愿冒着严寒通宵在口岸等待;甚至有报道称有人从香港坐“大飞”(即马达快艇)偷渡回内地。不管这些人的身份如何,其实已经给出一个很明显的讯号,就是他们对内地的抗疫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虽然说抗疫政策的方向已定,但香港的疫苗接种率一直偏低是个大问题。据政府数字,到2月19日,接种三针的人才143万,而接种两针的人共有509万,占香港12岁及以上人口的75.7%,数字仍是偏低。特别是报告指出,针对最新奥密克戎变种,接种三针疫苗才算相对安全。

2月19日,政府公布了另一组数字:截至当时,香港因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为46人,当中40人没有接种疫苗,3人接种了一针,3人接种了两针。单从这两组数字来看,接种疫苗的效用已非常清楚。

香港葵青,疫苗接种现场(资料图/香港大公报

除了中央的支援外,爱国爱港的地区领袖也在社区不断想方法帮助香港人。例如笔者工作的屯门区,就与政府合作,举行了为3-11岁儿童接种疫苗的活动。特别是第五波已带走了三个小孩,而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接种疫苗,所以单是这次活动,就有过百位义工响应,单天为约千名儿童接种疫苗,这也稍稍修补了因社会运动而撕裂了的社区。

除了中央支援和社区自救外,国企也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因为社区缺乏快速检测包,笔者就向一家在港国企反应有关情况,很快就获得几千包检测包的资源。据闻这次有多家国企支援香港,很多社区缺乏的物资,都能在短期内获得补充。这其实亦是再一次验证了我国体制上的优势,即一方有难时,可以在全国不同地方调拨资源迅速提供支援。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香港自回归以来面对的最大灾害及挑战。面对这次困难,特区政府固然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但除此之外,我们亦看见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中央支援下如何自救。待这场战“疫”过后,相信港人对“一国两制”在港的实践会有更深的感触和领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香港 疫情 一国两制 奥密克戎 核酸检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