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思:从神牛拉卫星到一箭104星,这个航天梦很印度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竺范儿

2017-02-23 09:14

高学思

高学思作者

北京大学博士生,帝国史研究者

当地时间2月15日,搭载104颗卫星的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LSV)从印度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将所有104颗卫星送入轨道。

此前,俄罗斯曾于2014年创造“一箭37星”的纪录。此次印度发射的卫星成功入轨,创下了“一箭104星”的新世界纪录。

这枚火箭携带了一颗714公斤重的地球观测卫星和103颗重量总计664公斤的微小卫星。这些微小卫星几乎全都属于外国客户,96颗来自美国,还包括1颗由我国中科院等机构联合研制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

近些年来,印度航天技术突飞猛进。2008年,成功完成第一次探月任务,2014年,成功完成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2016年,部署完成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在经费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或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印度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各国航天经费(单位:十亿美元),从左到右依次是美国、中国、俄国、日本和印度

虽然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印度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但其在航天领域的综合能力已经跻身第二阵营——次于美、俄,与中国、欧洲、日本并肩,远强于巴西、韩国等国。

那么,作为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取得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的呢?几十年来,印度航天又经历了哪些里程碑呢?

本文将简要讲述,印度航天背后的故事。

1. 印度人的航天梦

和我国一样,印度的航天事业也是起于毫末。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科学家维克拉姆·萨拉巴伊(Vikram Sarabhai)共同成立了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INCOSPAR),并选定了次大陆南端,靠近赤道的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作为最早的火箭发射基地。

左二为印度航天首席科学家维克拉姆·萨拉巴伊(Vikram Sarabhai)

当时的研究和工程条件十分艰苦。在航天项目发展初期,由于经费不足,为了节省运输成本,经常用单车运送火箭零部件。而当单车拉不动时,就用牛车。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63年,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二年,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了。

亲历了这段筚路蓝缕的创业史的ISRO元老穆旦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上世纪60年代印度航天刚刚起步时,总共只有十几名科研人员,一切物质条件也很简陋。当时甚至没有像样的办公楼和实验室,科学家们只好借用渔村里的天主教堂来做火箭,把原来主教的房间改造成了生产车间,牛棚则变成了实验室。

位于喀拉拉邦渔村中的圣玛丽教堂(St Mary Magadelene's Church),是印度航天工程的第一个办公室

从教堂到发射场是一条海滨的沙土路,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单车。包括火箭在内的各种负载,都主要是靠单车运送到发射场。贵重的东西就放在车后座上,用手扶着,推着车子走;至于不太重要的东西,就干脆就夹在或绑在后座上,骑上车拉走。

单车载火箭

神牛拉卫星

大家请看上面那张“单车载火箭”的照片,由于当时运送的是火箭最关键的箭头部分,大概有1米多高,所以需要特别小心。箭头被放在一辆二八加重单车的后座上,一个科学家一手推车、一手扶着火箭,另一位科学家则在旁边步行跟随,随时保护火箭。如此“双重保险”,保证了箭头被安全地运送到发射场。

即使科研人员是如此的勤俭节约,对于当时的印度来说,航天经费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在印度国内,关于发展航天,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大部分民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投资发展航天事业?

对此,首席科学家维克拉姆回答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航天事业不是为了和发达国家较劲,而是为了本国科学研究的推进和应用,为了民众和社会的切实利益。如果我们放弃对高新技术的探索与追求,印度将永远充当发达国家的苦力。只有我们坚持自己的航天梦,科技梦,才有可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在维克拉姆的感召下,一大批年轻科学家投入到了航天科研的队伍中来。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印度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Abdul Kalam)。当时,他还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后来,在火箭、导弹领域的杰出贡献为阿卜杜尔在国民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2002年,他被推举为印度的第11任总统。

晚年的阿卜杜尔,回忆起在航天科研领域的激情岁月时,他说道:“不是你在入睡后才会见到梦想,而是梦想令你无法入睡”。

印度的第11任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Abdul Kalam)

1969年,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总部设立在南方重镇班加罗尔。一批航天相关企业也在此时成立。此后,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主导下,印度的航天事业开始高速发展,48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2. 印度航天里程碑


印度自行研制的几种火箭型号

1963年,建成了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1975年,第一颗自制卫星从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

印度首枚卫星,以古印度天文学家阿耶波多(Aryabhatta)命名

1980年,第一次用自制的运载火箭从本国的发射场发射卫星成功。

1983年,开始组建印度国家卫星系统(INSAT),用于广播、电信、气象、救援等领域。

1984年.第一名印度宇航员搭乘苏联火箭进入太空。

2008年,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任务成功。

2014年,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是全球首个第一次尝试便成功入轨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任务的国家。

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

2016年,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完成部署,继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欧洲之后,第五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目前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的覆盖范围

2017年,创世界纪录1箭104星。

3. 印度航天的成功秘诀

利用极少的经费,取得辉煌的成绩,印度航天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

首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虽由中央政府拨款支持,却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在人事管理、财务运作等方面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因此,保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较少受到政客或其他既得利益者的干涉。

其次,空间研究组织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即使是从事日常事务工作的秘书、办事员,也大多有理工科教育背景。“专家管理体制”避免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弊端,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另外,在空间研究组织内部,有着民主、开放、自由的工作氛围。在工作讨论中,参与人员不分职位高低,都可以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实际上,年轻的科研人员常常被鼓励去找出领导人员在工作中的瑕疵与错误。这样一种“知识高于职位”的工作态度,让印度航天事业的发展少走了许多弯路。

印度航天发射基地

早在古代,印度人就是出色的天文学家。公元5世纪,生活在笈多时代的阿耶波多(Aryabhata),根据天文观测,最早提出日心说,并发现日月食的成因。今天的印度人,也在航天领域埋头苦干,立志建设一个航天强国。

“单车载火箭,神牛拉卫星”的时代过去了,印度的载人航天、登月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印度能否保持过去的优异表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攻克这些科技难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天竺范儿tianzhufaner,经作者修订,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责任编辑:小婷
印度 卫星 航天 航天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