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9次提创新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19 12:09

正经君

正经君作者

我们正经~着~呢~!

【文/观察者网-正经君】

“那天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我去送他的时候,多叮嘱了我一句话,万钢同志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我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

昨天(7月18日),观察者网-正经君观看了正在热播的改革大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二集,片中科技部长万钢披露的去年“科技三会”期间的这个小细节让正经君印象深刻。

这一集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片中有两段采访万钢部长的镜头,上面这次是谈人才,另一次是谈创新。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当时,万钢向政治局委员们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万钢说“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这段话,让正经君想起了两句习近平总书记以前说过的话。

“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这就是在上述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中。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

这是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主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言辞恳切的讲话。这天也是纪念我国我党我军重要创始人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后一天。这场会议的名字,至今未对外公布。

创新!创新!创新!在新华社公布的这一集的解说词中,正经君发现,一共提了19次创新。

2015年3月,习近平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此外还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的文件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这一集的开头,也是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

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

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带来的结果是中国企业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就如习近平在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十八大以来,在这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有了哪些创新?

三大理论创新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三大战略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三权分置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用“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

2016年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国企改革三个有利于

2015年7月,习近平在考察吉林时,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本集解说词全集请点击,明天,正经君继续待领大家分析第三集。

责任编辑:梁福龙
习近平 习近平治国理政 全面深化改革 科技创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