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渲染“恐华症”捞取资本 称10名“涉华”候选人已被锁定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11 10:02
澳大利亚“恐华”情绪愈演愈烈。继澳总理特恩布尔剑指中国“政治干预”;为防止“渗透”,发布相关法令、澳大利亚人要“站起来”一说后,当地媒体再添“佐证”称,安全部门确认,在过去的选举中,有10人被发现与中国情报部门有关。
当地时间12月9日,《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发布了上述消息。该报称,这些人大部分是地方上的候选人,不过,对州和联邦存在这类“嫌疑人”的疑虑在加深。当天,特恩布尔发表“澳大利亚人站起来”讲话时也向现场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
报道称,10人中已有一人获选,并且至今仍在政府任职。早在赢得席位之前,他就与中国情报机构建立了联系。澳安全机关认为这些人是北京方面精心策划,是用以渗透澳议会计划的一部分。
卫报称,消息一出,工党议员康洛伊指控政府部门有人故意泄露机密。他表示,情报部门绝不会泄露这种机密情报,是政府部门有人“想让工党出丑”。
自由党议员凯利则称,如果像反对党议员达斯特阿里那样的人还留在政府里,美英等国家将不会与澳大利亚分享敏感情报。
资料图:达斯特阿里
达斯特阿里曾是澳政坛冉冉升起的一个新星。但因此前在南海问题上表达过应尊重中国南海立场的言论,而遭本国媒体和政客的穷追猛打,被迫辞去议会领导职务。
12月8日,特恩布尔政府声称,达斯特阿里应向议会特权委员会就与“中国捐助者”——在澳华商黄向墨的关系作出进一步解释,在此之前,其本人应该暂停议会工作。澳总检察长布兰迪斯甚至表示,达斯特阿里“受中国唆使、对华妥协,除了辞职别无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当月,澳媒刚刚承认了对黄向墨的指责毫无根据。
不过,对于这则“10名候选人涉华”的消息,澳大利亚电视台SBS称,澳最高情报机构尚不愿透露是否发现了10名候选人与中国情报机构之间的联系。
宣扬“恐华症”
特恩布尔因在华经商25年,在其刚上台时曾被认为是“亲华”人士。但随着澳政坛“反华闹剧”声势不断壮大,为了选举,或迎合某些情绪,特恩布尔也投身于政治投机之中。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11月24日,澳媒曝出特恩布尔被拍到与11位客人一起进餐,其中有一名刘姓中国商人。这名商人向澳大利亚执政的自由党捐出4万澳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捐款,之后获得了与总理特恩布尔同桌用餐的机会。
澳媒就这名商人的中国背景不断攻击特恩布尔,致使后者极力撇清两人之间的关系。
报道截图
再加之达斯特阿里事件,面对媒体的压力,特恩布尔选择明哲保身。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5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声称,出于对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加的担忧,澳大利亚将禁止外国政治献金,并向议会提交了所谓新政治干涉法案,作为“防止外国政治干预”的一个举措。
紧接着第二天,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便发表谈话,向某些澳媒和政府高官发出严正警告。这些报道捕风捉影,充满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是典型的歇斯底里和偏执症。
不过,国外媒体仍旧炒作澳大利亚担忧中国政治“渗透”之事,从随后几天的外交部记者会可见一斑。
在8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再度强调,对特恩布尔采信当地媒体有关中方干预政治的有关言论感到震惊,并指相关报道是无中生有、对中方充满偏见,毒化了中澳关系气氛,损害了两国互信与合作的基础。“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已向澳方提出严正交涉。”
耿爽称,中方强烈敦促澳方有关人士摒弃冷战思维和对华偏见,立即停止发表损害中澳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的错误言论,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负面影响,以免对中澳关系发展造成干扰和冲击。
但特恩布尔因并未就此收手。9日,他用普通话发表“澳大利亚人站起来了”的言论称,面对“中国的政治干预”,澳大利亚人应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对此,《商业内幕》10日发表题为“特恩布尔同北京就‘外国渗透’澳政坛的争吵在升温”一文称,特恩布尔最近一直在强调外国干涉的危险,此次当局试图利用达斯特阿里一事赢得议员补选席位,从而恢复在议会的多数派优势。“特恩布尔及其所在的自由党的言论散发着‘恐中’味道。这无济于事”,工党候选人、前新南威尔士州州长肯纳莉说。
资料图: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新华社)
澳反对党工党领导人肖顿曾愤怒表示,特恩布尔政府在达斯特阿里一事上已经走得太远,他指责特恩布尔正在国内散播“恐华症”,“所有关于达斯特阿里‘通华卖国’的言论和指责都是噱头和垃圾”,肖顿向特恩布尔喊话说,“你可以利用达斯特阿里在政治上得分,但不要损害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
去年7月,澳自由党—国家党执政联盟以微弱多数蝉联执政,特恩布尔连任总理。今年以来朝野政党围绕议员双重国籍身份进行较量,本月初放弃双重国籍身份的副总理乔伊斯补选获胜,执政联盟重获微弱优势并欲乘胜追击。
对于特恩布尔政府的对华政策,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总结地很透彻。他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是“贪婪加恐惧”,既想依靠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拉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又害怕有着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崛起,澳大利亚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不知如何自处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