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当然不能少了北极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17 08:53

郭炜

郭炜作者

漫旅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炜】

世界有三极,到目前为止北极点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抵达的地方。其所在的北冰洋,虽然是洋,大部分被厚以米计的冰原覆盖,即使近几年海冰的面积逐年减少,要想接近极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全世界能抵达极点的破冰船肯定不止一艘,但向普通人开放的却只有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五十年胜利号”。它每年夏季执行五次抵达北极点的商业航行,最有意思的自然是每年的第一次,所以首航的价格会比其余几次略贵一些。五次航行由两家公司负责运营,今年首航是波塞冬公司。

公司的接待从我抵达摩尔曼斯克机场开始。上船的地点是当地俄军的核基地,胜利号边上停泊着俄军目前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上将号”。进入基地的那一刻,还是挺激动的,毕竟这附近就是当年“红色十月号”出发的地方。虽然只是部电影,但每每想起全船官兵一起高歌的情景,还是不能自已。

大概是为了凸显核动力,全船甲板以上都漆成了醒目的红色,配合黑色的船体,非常特别。由于我是散客出行,虽说英文略通,毕竟上的是俄罗斯的船,开始还有些担心沟通的问题。等乘客们集合起来一看,我真是杞人忧天:船上有两个内地的旅游团,还有一个台湾的团,因此随船的探险队员里有位成员是中国人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感谢日益强大的祖国。

稍微介绍一下船上工作人员的构成,去南北极的船都差不多。一般由三部分人员组成:探险队员、酒店管理人员和真正的船员。旅程的丰富与否和探险队员的关系最大,他们也是每天和乘客接触最多的。船公司的惯例是赠送一件防风防水的厚外套,提供一双高筒套鞋以便登陆时使用。

上船后最重要的事是参加救生和消防演习,得听得懂警报声的含义,因为不同的警报集合的地点是不一样的。演习完毕,领好装备,开始熟悉上上下下的结构,毕竟要在这船上生活近两周。胜利号与去南极的那些船不同的地方是它不是以商业航行为主的,当然该有的也都有,包括酒吧,但相对于那些船会显得简单一些。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乘客们会有一个自己的时间,比船员们使用的莫斯科时间晚两小时,因为船上的厨房接待能力有限,而整条船除了123名乘客还有多于这数字的船员,为了保证大家都能顺利进餐,只好采用这样的方式。幸好已经进入北极圈,极昼的天空下,具体几点真没那么重要。

航线很简单,由巴伦支海通过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然后就直航极点。搭船旅行的好处是平时比较轻松,如果视野里没有动物出现,整天就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还好我有过类似经验,准备了一堆书。一般来说船上都会有个图书馆,里面除了船方提供的专业书籍,不少是各国乘客留在那里的,这其实挺有意思,想想放在那儿的书不知道以后会有谁拿着翻阅,我这次也是这么干的。


“游客拍照了,赶紧卖个萌”

航行的第二天开始舰桥对乘客开放,只要别妨碍开船,可以自由出入。由于每年到极点的航行不多,因此即使是这样的商业航行也会进行一些科研项目,探险队员会邀请感兴趣的乘客一起参与。我觉得其中一个海冰的观测挺有意思,只要时间不与其他的活动冲突,都会去舰桥参加他们的观测。

探险队员向我们解释项目的内容:在胜利号航行的同时,太空里有颗挪威的卫星会追踪它的航程,并把卫星拍摄的海冰分布图发到船上,图上会有胜利号的具体路线,探险队员的任务则是观测实际破冰时冰层的厚度并进行记录,因为卫星可以看到分布情况但无法确定厚度。为配合此项观测,在船的右舷设置了一根量尺,25cm一格,总长两米,方便队员估算被船翻起来的冰的厚度。

整个航程中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广播里说我们看到了北极熊、我们看到了弓头鲸、我们看到了……每当这样的声音响起,全体乘客不管在干吗,基本都是一跃而起,套上统一发放的红外套,拎着各自的长枪短炮,冲向船头甲板。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动物都离我们非常远,真庆幸自己没嫌重。除了带佳能400的炮,还带了增倍镜,起码可以看到它们的样子。有时,还能看到别人没注意的,例如有一群在冰上的海象,估计就我拍到了,虽然也是很小很小。

不过,自然是很奇妙的,幸福往往在不经意间来到。第二次与北极熊相遇,近到手机就可以拍,400居然爆框。北极熊的性格也有差异,这两位应该算好奇心重的,当然,探险队员说:也可能只是闻到船上有好吃的。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里有处著名的Rubini Rock,由柱状玄武岩构成,是鸟儿的天堂,据探险队里的鸟类学家说选择这儿筑巢是为了防范北极狐等天敌。另外,其中一个小岛上还有一个俄罗斯的国家公园,每年夏季开放,公园的工作人员搭首航的胜利号进驻。

鸟,全是鸟

送走他们,胜利号继续前进,这时出现在胜利号前方的已基本是整片的冰原,在黑色的船体下雪白的冰面不停的开裂,浅蓝色巨大的冰块在船舷边翻滚,探险队员目测了一下,颇有把握的说:这些都是新形成的海冰,厚度不足两米。

我心想:怪不得这么轻松,看这破冰过程,简直如餐刀切入黄油般顺畅。

也可以登直升机巡游一番

一般赴南北极的船都会安排冲锋舟登陆,胜利号则更高级些,随船载有米2直升机一架,天气条件允许,全船乘客即分批登上直升机去空中巡游一番,只是每次只能搭载5名,等候的时间也真是不短。从直升机的舷窗看出去,胜利号破冰的情形更清晰,也更能体会船的上层建筑漆成红色的好处,茫茫冰原上那叫一个醒目。

渐渐在船上的生活也形成了规律,三餐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扛着炮在前甲板转悠,即使看不到动物,想着此刻在绕着太阳转圈的这个行星上,我正向着它的顶点前进,还是挺激动的。

集体拍照,集体下船徒步

除去和动物相遇这类突发事件,船上主要的节目是各类讲座,内容很丰富,有历史,有地理,有鸟类专题,有哺乳类专题,当然更少不了北极熊专题。船公司准备也很充分,愿意听课的乘客如果听不懂英文,可以领一个耳机享受自己熟悉语种的同步翻译。浮在冰原上的胜利号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出发前的集体见面会上,探险队长做过小小的统计,整艘船上的成员来自25个国家。

俄罗斯的妹子在岸上跳起了欢快的抖胸舞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离极点越来越近,终于,胜利号拉响了汽笛,我们抵达了北纬90°。所有乘客都聚集在前甲板,酒吧的服务员早早就准备好了香槟,大家在《we are the champion》的歌声中共同举杯,庆祝自己站上某种意义上的世界之巅。

接下来自然是丰富的各类庆祝活动,船长找到一块稳定的冰原下锚,餐厅的服务员们把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搬下船。我们则在探险队员的带领下去拍那张著名的集体照。然后是烧烤、拍照、徒步、拍照、跳水、拍照……个个都玩得不亦乐乎。

登顶的感觉其实挺虚幻,或者说站在珠峰上可能感觉更真实,但放眼望去,四周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想想脚下几米厚的冰层以下是深达四千多米的海洋,还是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熊妈妈带着小熊在散步

回程大家都很放松,当然听到发现北极熊的广播还是一样会雀跃,何况我们有两次都是和带着小熊的熊妈妈相遇,充填了不少记忆卡。归程中有一个重要内容是慈善拍卖,船公司会准备一些和航行有关的纪念品,拍卖所得都将捐给相应的各类组织。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样传统拍品是船长的帽子,上有船长的亲笔签名,然后作为福利,拍得的乘客可以负责十分钟破冰船的驾驶。不过,这位临时船长的运气不算太好,他上任期间,破冰船遇上了厚冰层,试了两个方向都退回来另选方向走,第三次终于成功了。

基本上等于原路返回,快到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时,一路板着脸的大自然又向我们露出了微笑,在左舷近处发现弓头鲸。看着这些喷着白汽的大家伙在海里流畅的泳姿,真心感叹造物的美妙。

一只北极狐窜了出来

一路因天气条件所限都没有进行冲锋舟登陆,最后在群岛里那个小小的国家公园,终于完成了一次,高筒套鞋也有了用武之地。甫一上岸,刚和那个站着的“北极熊”打完招呼,一只北极狐窜了出来,暗自得意,还好顺手带了大白上来,赶紧赶紧。

岸上人气最旺的地方是最北的邮局,大家都在里面忙不迭的写明信片,热火朝天,不过,得注意,那儿只收现金。

再次穿越巴伦支海,基本乏善可陈,我那爱国的胃也快到极限了。平心而论,船上的伙食还不错,也考虑到国人的饮食习惯,基本每顿都有粥和味噌汤(这点比较诡异,船上并没有日本人),有一天甚至还有蒸饺。但在海上漂了两周后,还是无比想念上海的各种美食,迅速打道回府。

2013年5月,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北极地区正被视为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北极地区冰块的融化使更快捷的欧亚航运成为可能,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北极也应是我们其中的重要一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北极 北极熊 北极事务 大陆旅游团 核动力 破冰 观察员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同意从尼日尔撤军,另一非洲盟友也下“逐客令”

首次超过燃油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50%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