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空气悬架打开“黑盒”之后,局面正被彻底改写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9-13 19:39

好评

好评作者

立得住,行得远

      在全球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空气悬架技术曾是豪车的专属标签,象征着汽车制造业中高精尖的技术领域。但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崛起,这个曾经由外资巨头垄断的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一步步打破这座技术壁垒的高墙。

      故事的序幕可以追溯到几年前,那时,空气悬架还仅装备于如奔驰、奥迪、保时捷等高端车型之上,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但随着国产供应商的迅速崛起,这一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写。短短几年间,孔辉科技、保隆科技等中国供应商,与本土车企紧密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不懈努力,打破了外资长期以来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并在市场份额中全面超越了国际一流供应商。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替代的故事,在这场“空悬革命”中,中国供应商们并非从外资手中简单“夺走”市场,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开拓了全新的市场空间,把蛋糕做得更大。凭借自主研发和市场敏锐度,中国供应商不仅改变了行业格局,还推动了全球空气悬架市场的扩展,让曾经专属于豪车的配置,成为更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选择,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双赢。

如何在一辆车上兼顾舒适性、操控性和通过性?在当下的汽车市场,“空气悬架”就是版本答案。

1938年,美国的雪佛兰汽车公司用一部9分钟的广告,生动地向消费者展示了悬架系统的重要作用。在影片里,雪佛兰从一个车轮开始,为其添加螺旋弹簧和减震器,展示了如何通过悬架系统缓解路面的颠簸,实现平稳舒适的驾驶体验,被誉为汽车广告史上的经典案例。

Over the Waves - Chevrolet Suspension(1938)

如果我们将螺旋弹簧换成“空气”,就得到了“空气悬架”系统。

现代乘用车的空气悬架系统,通常由空气弹簧、储气罐、空气压缩机、电控减震器及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当车辆遇到颠簸或低速行驶时,空气悬架可以提高底盘,使减震器阻尼变软,提升通过性与舒适性;在高速行驶时,底盘会降低,减震器阻尼变硬,增强车辆稳定性。此外,空气悬架还能在车辆过弯时,通过硬化悬架减少侧倾,提升操控性。

再进一步,空气悬架还能根据传感器数据、路况及驾驶模式随时调整,确保车辆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平稳与舒适,这一特性让它被一些车企称为“魔毯”。

装备“魔毯”的奔驰S,过颠簸路段时轮跳而车身不动

五六年前,空气悬架还是奔驰S、奥迪A8、保时捷Panamera等近百万豪车的专属配置。而如今,在国产新能源市场,30万左右的车型如果不配备空气悬架,消费者很可能会质疑其诚意。今年3月发布的小米SU7,以29.99万元的售价配备空气悬架;6月份发布的深蓝G318,19.99万就能买到一辆两驱带空悬的中大型SUV。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国产空气悬架供应商的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间,它们取代了外资供应商,成为市场主力。据盖世汽车的数据,2024年1月至4月,国内空气悬架市场中,国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还是零。

2024年1-4月空气悬架装机量排行盖世汽车

空悬迅速在国内普及,或许首先需要感谢的,是那些“保守”的外国供应商们。由于他们坚守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拱手为中国企业让出了市场。

而有趣的是,中国空悬企业的崛起,并非简单地抢走外企市场。随着空悬成本下降,更多廉价车型开始用上这一百万豪车的配置,既惠及了消费者,也让市场空间急剧扩大,就连外企在中国的出货量也水涨船高。

从无到有

2018年,东风汽车内部成立了h事业部,即后来的“岚图汽车”,定位于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在开发其首款车型——岚图Free时,东风希望在其中搭载空气悬架系统。

当时,大陆、威巴克和AMK三家外国供应商占了全球80%的空悬市场份额,岚图尝试与这些国际一流供应商合作,却在谈判过程中遇到挫折。岚图作为一个新品牌,外国供应商并不看好其销量,而在汽车行业中,销量是摊薄零部件开发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样一个供应商,对于一个销量差的车型给出的报价,往往比畅销车型要高很多。

因此,这些外企虽没有明确拒绝与岚图合作,但开出的价格令其难以接受。

无奈之下,岚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浙江孔辉汽车科技。孔辉这个名字,来自郭孔辉院士,他是中国汽车工程领域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郭孔辉带领30多名学生,在长春成立了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技术咨询以及前瞻技术研究,也曾为一汽、东风等车企调教过底盘。为了更好地把研究成果产业化,郭孔辉之子郭川于2018年在湖州成立了浙江孔辉。

2019年6月,东风和浙江孔辉正式启动了空悬项目。虽然孔辉此前也做过空悬相关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学术层面,缺乏实际量产经验,合作可谓一波三折。

孔辉为岚图开发空悬孔辉科技

据《晚点Latepost》的一篇文章报道,孔辉在为岚图制作第一批手工样品时,空悬气囊发生了爆炸。为此,孔辉的负责人带领十多人,连夜赶到武汉解决问题,春节当天还在工作。但随之而来的新冠疫情又导致项目延误了近半年。

岚图Free计划于2021年7月上市,但在同年5月,孔辉提供的空气弹簧样品又出现问题,其囊皮因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存在脱落风险。当时,岚图方面一度认为已经来不及调整,考虑过放弃使用空气悬架,将孔辉列为高风险供应商。

然而,孔辉团队再次体现出极快的响应速度,通过不懈努力,调整设计和生产工艺,最终在6月份成功实现了空气悬架系统的量产交付,并完成了超过560万次的耐久性测试,为岚图Free交付了国产的空气悬架系统,填补了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

2021年6月,孔辉实现了空气悬架系统的量产交付孔辉科技

与孔辉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一家位于上海松江的零部件供应商——保隆科技。

不同于孔辉的“院士创业”背景,保隆最初是一家专注于生产气门嘴的小型企业。气门嘴是一种用于确保轮胎内部气体不泄漏,并且能够进行充气和放气的小型装置。保隆在气门嘴这一细分市场中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导者,并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汽车排气管、胎压监测(TPMS)模块、轿车车架管件等多个领域。

保隆科技的主要产品保隆科技

2012年,保隆决定进入空悬领域,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座椅空气弹簧入手,逐步扩展到售后市场,提供售后空气弹簧产品,之后进军商用车领域,为卡车和大巴提供原厂空气弹簧。

而最终让保隆得以进入原厂空气悬架市场的契机,来自于和蔚来的合作。

由于对外资供应商的种种不满,在研发其第二代车型时,蔚来决定转向国内寻找空悬供应商。凭借在商用车空悬领域积累的研发和生产经验,保隆赢得了蔚来的信任,成为其定点合作伙伴。

有保隆科技的员工回忆,2020年9月,保隆为蔚来提供的手工样品在装车测试过程中遭遇了空气弹簧脱落的问题,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蔚来的高度重视,并被上报至公司高层。

鉴于项目的紧迫性,保隆的技术团队无法等到国庆节后才着手解决问题,立即开始了昼夜不停的分析和故障排查。一方面要求供应商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寻求外部协作厂家的帮助制造新的样品。由于外协厂的技术人员不在现场,工厂老板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加工,过程中头部不慎受伤,但他仅用创可贴简单包扎后就继续工作。遗憾的是,首次尝试制造的新样品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再次出现了脱落现象。

工程师们并未气馁,而是继续深入研究,与国外供应商的样品进行比对,逐项分析其结构特性和功能,最终锁定了问题所在。通过两组工程师轮流作业,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后,他们终于成功制备出符合标准的样品,并通过了严格的测试。

保隆科技研发人员实车调试现场保隆科技

最终,保隆科技生产的空气悬架系统被成功搭载在了蔚来汽车2022年3月上市的首款量产的第二代车型——蔚来ET7上。

从黑盒到白盒

保隆与蔚来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揭开了空气悬架领域的“黑盒”。

让我们回到最初蔚来决定与保隆合作的初衷,作为国内最早进入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车企之一,蔚来早在2017年,便与德国的大陆集团合作,为其首款量产车型——蔚来ES8配备了空气悬架,把空悬的入门价格降至40-50万元人民币的区间,成了当时的一大卖点。

但蔚来早期的空悬系统却有一个普遍问题,被许多车主调侃为“薛定谔的空悬”。因为系统的表现不够稳定,不同软件版本的更新常带来显著的体验差异,甚至在同一版本更新中,不同车辆的悬架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常常有车主反映,未配备空气悬架的车型,反而比有空悬的车型体验更好,空悬反成了“负分项”。

为什么会这样?有蔚来内部人士透露,德国大陆提供的空气悬架系统性能虽佳,但其内部原理却被封装为“黑盒”,主机厂无法定制开发,无法掌握其内部工作机制,也无法修改或优化算法。

解释一下,这里的“黑盒”,是汽车产业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供应商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主机厂拿到就能直接使用,但其技术细节和工作原理却对主机厂不透明。

作为一个中国的新兴品牌,蔚来提出的需求常常得不到重视。每当蔚来希望对底盘进行改进时,都要提前半年与德国供应商沟通,再花1到2个月时间验证,整个流程下来需要花8到9个月时间,并需额外支付昂贵的开发费用。

因为不想再受制于人,蔚来在开发第二代车型时改变了策略,将订单拆分,一边与保隆科技合作开发国产空气弹簧,一边自研底盘的ICC域控制器和控制软件,自己做系统集成。据蔚来介绍,自研的底盘域控制器让蔚来能够自主调整空气弹簧高度、减振器阻尼和电子驻车等功能,并通过软件升级快速优化空悬细节,把开发周期从原来的八九个月,缩短至一个多月。

蔚来ICC底盘域控制器功能演示蔚来汽车

而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自研底盘核心组件,蔚来终于解开了外国供应商封闭的“黑盒”。

在此之前,为了改进初代车型的空悬体验,蔚来曾多次向德国供应商提出打开“黑盒”的请求,但均遭到了拒绝,对方质疑一个新兴的中国电动车品牌是否有能力处理如此复杂的底盘技术。然而,通过自研底盘控制器,蔚来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也赢得了德国供应商的重视,最终成功说服对方向蔚来开放了“黑盒”。蔚来数字体验负责人许斐曾表示:“通过NT2.0平台的底盘自研,我们终于弄清了一代平台空气悬架的问题。” 2020年4月30日,蔚来首次通过OTA(在线升级)向一代平台的车主推送了底盘软件更新,改善老车型的驾驶体验,并在后续的升级中优化了空悬的体验。

蔚来公布为一代车型改善空悬的计划蔚来汽车

在燃油车时代,“黑盒”是汽车行业十分普遍的交付模式,尤其是在空悬这种技术复杂的高端领域。供应商通过给主机厂提供一套封闭系统的“黑盒”,以最大化地获取利润,并从后续维护升级中持续攫取利润。但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消费者对软件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自动驾驶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黑盒”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也不利于后续的迭代升级。

在采购时,中国车企通常更倾向于“白盒”模式,供应商提供开放的软硬件资源,允许主机厂进行更加深入的定制与系统集成。

极氪曾与保隆合作开发了双腔空气悬架系统,相较传统单腔设计,双腔空悬在气囊中多了一个额外的腔室,使得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能够更加精准地调节。然而,这种设计也增加了调校的复杂性。孔辉提供了双腔空气弹簧和阀泵的总成部分,而极氪的底盘架构团队则独立开发了双腔空气悬架的控制系统软件。双方在合作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最终在2023年3月成功将该系统应用于极氪009 ME版的量产车型中,并随后被搭载在2024款的极氪001和领克09等车型上。

通过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深度配合,一次次携手攻克技术难关,车企和供应商逐步培养出了更加成熟的专业人才队伍,缩小了与国际一流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差距。

孔辉科技空悬在供车型孔辉科技

对这种“白盒交付”的合作形式,中国供应商往往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保隆科技的董事长张祖秋曾表示,保隆既可以提供完整的集成方案,也可以只提供零部件,完全根据主机厂需求灵活应对。保隆科技ECAS单元副总经理李岭也曾指出,不论是拆分供货还是系统集成,保隆都不会用一个“黑盒子”系统,攫取超额的利润,保隆只赚取合理的利润。

而这股打开黑盒的风,最终还是吹到了欧美。

有蔚来汽车的内部人士曾透露,从蔚来的第二代车型开始,德国供应商的空气悬架方案也对其采取了开源模式。如在蔚来的第二代车型ES7上,虽然其空悬仍然由与一代车型相同的德国供应商提供,但交付的已经是透明的“白盒”,主机厂不仅知道零部件的具体工作原理,还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优化和定制,核心的底盘域控制器和控制软件也都切换成了蔚来自研。

蔚来空悬发展的三个阶段蔚来汽车

这些变化表明,在国际汽车供应链中,中国车企的话语权正在逐步提升。通过自研核心技术,中国车企逐步赢得了曾经“自负”的国际供应商们的尊重。

从有到强

孔辉科技的CEO郭川曾说:“岚图汽车给了孔辉门票,验证了孔辉多年的技术积累;理想帮助孔辉变成一家合格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2019年,理想决定在其下一代车型上搭载空气悬架,最初也与德国大陆和威巴克两家企业展开了合作谈判。理想汽车车辆工程副总裁刘立国曾回忆,当时理想曾找过大陆和威巴克,但谈判未能取得进展。

德国大陆只愿意出售整套空气悬架系统,且要求理想按照其标准适配车辆的其他硬件,拒绝根据理想的需求调整,理想需要为一个部件“削足适履”,重新设计整车架构。

而威巴克则是对理想新车的销量预期表示怀疑,只愿意按每个月5000台的销量进行供货。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宝马、奔驰、奥迪这些德系豪华品牌,也很难在一款车型上,做出每月一万多套空气悬架的出货量。而一款中国新势力的车,说自己准备卖每个月一万多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理想汽车提出,可以投资这些德国供应商,并帮助其在中国建厂,也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在外国供应商那碰壁的理想汽车,最终决定自己干,与孔辉和保隆达成了合作。

孔辉首次与理想汽车接触时,虽然其已经为其他车型量产空气悬架系统两个月,但产量并不大,经验不足。尽管如此,理想汽车依然愿意支持本土供应商,给予孔辉两个车型的定点订单。对此,孔辉义无反顾地大力投入,看好理想汽车的市场表现。

为了弥补量产经验的不足,孔辉专门为理想汽车建立了独立的车间,投入了三条专用生产线,理想团队全程参与,从产线设备选型到工艺验证,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研发、采购和质量团队也深入产线,协助解决质量和产能爬坡问题。

在与保隆的合作中,保隆为理想开放了二级供应商的权限,允许理想深入Tier2甚至到Tier4的供应链,直接参与质量认证,并共享产线智能监测数据,提前解决工艺和产能的瓶颈。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理想团队甚至直接驻扎在孔辉和保隆的产线上,确保质量和产能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站在当时的角度看,孔辉、保隆和理想的合作无疑带有一些“孤注一掷”的意味。车企声称自己每月能卖出一万多辆,供应商也敢照着一万辆的预期备货,支持如此巨大规模的量产。一旦未能达成销量目标,双方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然而这次,他们都赌对了。

孔辉为理想L7、L9车型提供空悬,而保隆则为理想L8车型提供空悬。2022年6月理想L9上市,9月理想L8上市,次年2月理想L7上市,三款车型一上市便成为了爆款。2022年,全球共售出了69万辆配备空气悬架的车型,其中,中国市场占了23.8万辆,理想L系列占了19.8万辆。换句话说,2022年在中国市场售出的配有空气悬架的车型中,超过八成是理想L系列。

2022年空气悬架市场理想汽车

理想L系列的成功,最终带动了国产空悬供应商的崛起,仅用一年的时间,国产空悬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超过了外国供应商。

从外国到中国

在这一轮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车企和供应商们凭借其大胆的决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打破了外国供应商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空气悬架的强势崛起。

面对这一趋势,外国供应商或许会感到懊悔,因为他们错估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潜力,错失了巨大的机会。然而,这种懊悔中可能也有一丝庆幸,因为国产空气悬架的崛起,不仅没有直接抢夺他们的市场,反而通过将曾经只属于百万级豪车的配置下探到10万或20万的价格区间,开辟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巨大市场。

如果外国供应商们能及时重视中国市场,他们仍然有机会分享这一高速增长的蛋糕。

中国供应商并非只是从大陆集团和威巴克等外资供应商手中抢夺市场,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空气悬架市场的总出货量为240,470套,其中外资供应商威巴克占据35.8%的市场份额(88,323套),排名第一,德国大陆则以19.2%的市场份额(45,456套)位列第三。然而,到了2023年,中国空气悬架市场的出货量便猛增至563,834套,是去年的2.34倍。孔辉科技以250,979套装机量超越威巴克,市场份额达到44.5%,仅一家企业的装机量,便超过了去年全年之和;保隆科技则以116,530套装机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20.7%。虽然外国空悬供应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它们绝对的装机量仍在增长——威巴克增长了38%,达到122,462套,大陆则增长了2.8%,达到46,764套。

2022年-2023年,中国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盖世汽车

外国的空悬供应商们,因他们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轻视,而付出了代价,但总体来看,中国空气悬架的总体装机率仍然较低,未来依旧充满了机遇。有机构预测,随着空气悬架车型的价格下探至20万元,预计到2025年,空气悬架的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0万辆,总销售额可达240亿元。

为抓住这一轮机会,外资供应商正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2022年8月,大陆集团位于常熟的电子悬架系统工厂启动了二期扩建项目。该工厂自2020年开始筹建,2021年投入运营,至2022年便进入扩建阶段。显然,随着国内空气悬架市场的快速扩展,大陆集团正在加速相关投资和产能布局。据悉,常熟工厂一期项目主要生产空气悬架模块和空气供给系统,而二期项目将在年产60万件空气弹簧和10万件空气供给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关键部件气囊的生产线,全面完善空气弹簧的本土生产体系,预计该项目将在2024年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威巴克也在2023年7月于重庆建立了一座新工厂,总投资达1.7亿欧元,专注于生产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产品,包括发动机悬置、底盘衬套、隔振器和阻尼器。此外,威巴克还在无锡工厂实现了空气弹簧的本地化生产,这是该公司首次在中国生产这一空气悬架的核心部件。

国产空气悬架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外资供应商曾经的垄断与轻视,本土企业凭借坚韧的毅力、技术创新和与车企的紧密合作,逐步打破了国外供应商的技术壁垒,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在这场蜕变中,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供应商,还推动了空气悬架市场的下沉与普及,让曾经属于顶级豪车的配置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国产车的底盘水平,也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通过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国汽车产业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还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阅读 50万+
责任编辑:杨付博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评论229条

老文盲

2024-09-13 23:35

来自上海市

guan_17259499842947

2024-09-13 21:58

来自广东省

作为女司机,开过几个著名的国产电车车型,国外著名传统车辆更不在话下,我可以对此唠嗑几句。
简单来讲,空气悬挂确实很重要、也确实可以让一辆车上一个档次,but,硬件赶上了,软件也不能落下。
即:对于配置了空气悬挂的汽车来讲,调教软件系统,在很多时候往往要比硬件来的重要。
打个比方,悬挂软件调教的重要性,就好比如以前的苹果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的对比,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安卓系统“堆料”并不能解决卡顿的问题,且同等配置下苹果系统的流畅度要远超安卓系统。
对于国产汽车而言,不管你上了CDC减速器、还是双腔空悬,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好做好与之匹配的软件调教,这才是一辆汽车舒适与否以及悬挂阻尼路感十足的关键,使劲的“堆料”上双腔空悬就好比如使劲加大手机内存并不能解决卡顿道理一样,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汽车舒适度的问题。
其次,上了空悬的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后期的保养会加大负担,对于最为广大普通的消费者来讲(尤其是中低端车主),是否有这样的架势必要,这还是两说。
第三,当下国产汽车内卷严重的根源,还是要归结为很多汽车没有真正的核心利润,支撑不了企业的后续研发。盲目的堆料,并不能解决汽车要如何创造利润的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汽车额行业感觉就像手机行业一样,盲目堆料现象集中,配置猛如虎、利润只有二百五。试问,这有用否?
第四,核心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这是好事,与国产汽车不能盲目堆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所以说,车企盲目的上高端配置,这无疑就会较重国产汽车的内卷程度,价格大几十万的国产车已经成为市场常态,但问题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层级,绝大多数只是处在15W以下,这就是盲目堆料的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OK,最后问一下大家,上CDC、上双腔空悬,你能感觉的出来吗?
如果平时在城市里代步,你觉得有必要吗?
(PS:我在深圳、在珠三角开车,悬挂系统的核心性能,最终要是反映在系统上🤓)
jpg


25
176

1. 男女开车都一样,不用强调女司机;其实因为男女天生差异,大部分女司机相对男司机对机械电子系统的理解应用都差一点。不要来杠,看看各种竞赛赛车选手性别;
2. 一篇文章有大篇内容在讲让Tier1打开产品黑盒,直接实现主机厂底盘域控直接调整空悬底层参数,做到最好的参数优化,底层参数调整无论是控制率设计、弹簧高度、阻尼系数,以及与整车智驾功能的协同配合(比如路面检测后主动悬挂调参),全部是软件功夫。软件系统重要性体现的明明白白,不用来教育大家。讲真,国产车现在是软硬件全面在往前跑,比德日韩车超前多了; 中国的新势力主机厂们聪明上进的很,没谁傻到硬件上来软件不做适配优化。否则,这篇文章里大段文字描述讲的逼Tier1打开部件黑盒是啥意思?又或者您没仔细看完全文?
3.  堆料对消费者不是坏事。居然有人嫌弃高性价比?当然,您这种开过多种国外著名车辆的高端司机可能例外。汽车作为已经100多年历史的工业消费品,本来就不该像以前进口/合资品牌那样高价低配,老百姓活生生被韭菜一刀刀割。知道加价提车?知道高端车几乎全裸,很多基本系统都变选配需要几乎再掏一辆裸车价的钱配齐的事?我十年前买的沃尔沃,一个后视单摄像头就花3600两银子,成本几个钱?堆料加优化(你以为没有,其实应该是主机厂忘了跟您汇报他们做了多少软件和全系统优化工作)本来就是正常产品开发逻辑,无非是系统先ready还是软硬件同步的k产品策略问题。为啥城区道路就不可以空气悬挂?减速带,排水沟,周末郊游下乡,节假日长途出游,甚至offroad一把,凭啥就不能超前享受点魔毯体验?
4. 堆料盲目并非由普通消费者嘴巴来定义。啥叫盲目啥叫不盲目您给个标准?车企卷,造车不挣钱这种老生常谈给一堆新势力造车的老板去讲啊,跟观网的普通观众有啥好谈的?再退一步,有没想过这几十年来车企靠啥挣的?又或者在中国车企不来卷之前,福特之类的大主机厂单车利润多少?靠啥挣的钱?你以为消费者买车被4S店推销贷款购车是为啥? 这年头挣钱模式早变了,守着老观念活该满嘴抱怨。某米某来某力斯......股价翻几倍?能挣资本的大钱为啥要计较消费者的小钱?消费者口袋换他们的口碑和订单不香吗?啥叫不可持续?谁又告诉您手机不挣钱的?水果华为一部手机挣多少年报读一下很难?
5. 高端部件只有加速下沉配置,才能确保上量降本,加速产品质量迭代稳定。也只有从中端车开始发力,才有可能未来沉降到您的15万低端车.................白菜化才能卷死对手,卷死对手才能回到稳定竞争局面,这点道理对于老司机来说应该很明白才对吧?
又1:国外著名传统车辆应该显然都不是25万以下的车,好奇您为啥为15w的低端车要操心?国产15万价位区间的车如果配置丰富显然是大家喜闻乐见。
又2:悬挂系统的性能体现在系统上,请教一下,这里的“系统“是啥意思?珠三角开车跟长三角或者中国其他地区有啥不同吗?

231
4

guan_17259499842947

2024-09-13 21:58

来自广东省

作为女司机,开过几个著名的国产电车车型,国外著名传统车辆更不在话下,我可以对此唠嗑几句。
简单来讲,空气悬挂确实很重要、也确实可以让一辆车上一个档次,but,硬件赶上了,软件也不能落下。
即:对于配置了空气悬挂的汽车来讲,调教软件系统,在很多时候往往要比硬件来的重要。
打个比方,悬挂软件调教的重要性,就好比如以前的苹果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的对比,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安卓系统“堆料”并不能解决卡顿的问题,且同等配置下苹果系统的流畅度要远超安卓系统。
对于国产汽车而言,不管你上了CDC减速器、还是双腔空悬,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好做好与之匹配的软件调教,这才是一辆汽车舒适与否以及悬挂阻尼路感十足的关键,使劲的“堆料”上双腔空悬就好比如使劲加大手机内存并不能解决卡顿道理一样,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汽车舒适度的问题。
其次,上了空悬的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后期的保养会加大负担,对于最为广大普通的消费者来讲(尤其是中低端车主),是否有这样的架势必要,这还是两说。
第三,当下国产汽车内卷严重的根源,还是要归结为很多汽车没有真正的核心利润,支撑不了企业的后续研发。盲目的堆料,并不能解决汽车要如何创造利润的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汽车额行业感觉就像手机行业一样,盲目堆料现象集中,配置猛如虎、利润只有二百五。试问,这有用否?
第四,核心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这是好事,与国产汽车不能盲目堆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所以说,车企盲目的上高端配置,这无疑就会较重国产汽车的内卷程度,价格大几十万的国产车已经成为市场常态,但问题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层级,绝大多数只是处在15W以下,这就是盲目堆料的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OK,最后问一下大家,上CDC、上双腔空悬,你能感觉的出来吗?
如果平时在城市里代步,你觉得有必要吗?
(PS:我在深圳、在珠三角开车,悬挂系统的核心性能,最终要是反映在系统上🤓)
jpg


25
176

风云

2024-09-14 10:33

来自湖北省

guan_17259499842947

2024-09-13 21:58

来自广东省

作为女司机,开过几个著名的国产电车车型,国外著名传统车辆更不在话下,我可以对此唠嗑几句。
简单来讲,空气悬挂确实很重要、也确实可以让一辆车上一个档次,but,硬件赶上了,软件也不能落下。
即:对于配置了空气悬挂的汽车来讲,调教软件系统,在很多时候往往要比硬件来的重要。
打个比方,悬挂软件调教的重要性,就好比如以前的苹果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的对比,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安卓系统“堆料”并不能解决卡顿的问题,且同等配置下苹果系统的流畅度要远超安卓系统。
对于国产汽车而言,不管你上了CDC减速器、还是双腔空悬,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好做好与之匹配的软件调教,这才是一辆汽车舒适与否以及悬挂阻尼路感十足的关键,使劲的“堆料”上双腔空悬就好比如使劲加大手机内存并不能解决卡顿道理一样,这样做并不能解决汽车舒适度的问题。
其次,上了空悬的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后期的保养会加大负担,对于最为广大普通的消费者来讲(尤其是中低端车主),是否有这样的架势必要,这还是两说。
第三,当下国产汽车内卷严重的根源,还是要归结为很多汽车没有真正的核心利润,支撑不了企业的后续研发。盲目的堆料,并不能解决汽车要如何创造利润的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汽车额行业感觉就像手机行业一样,盲目堆料现象集中,配置猛如虎、利润只有二百五。试问,这有用否?
第四,核心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这是好事,与国产汽车不能盲目堆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所以说,车企盲目的上高端配置,这无疑就会较重国产汽车的内卷程度,价格大几十万的国产车已经成为市场常态,但问题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层级,绝大多数只是处在15W以下,这就是盲目堆料的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OK,最后问一下大家,上CDC、上双腔空悬,你能感觉的出来吗?
如果平时在城市里代步,你觉得有必要吗?
(PS:我在深圳、在珠三角开车,悬挂系统的核心性能,最终要是反映在系统上🤓)
jpg


25
176

1、人家通篇都在说外商提供的空悬系统都是“黑盒”,根本不让你自行进行软件调校和优化。只有国产厂商才会开放系统,让你全程参与调校,尽最大可能优化系统。
2、“内卷”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做到优胜劣汰。内卷之王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136.31亿元,同比增长24.44%,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23.94%,比特斯拉(12.9%)高出整整11个百分点。二季度比亚迪发动价格占后,随着销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净利润达到90.62亿元,环比增长98.3%,同比增长32.8%。
3、不要小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虽然近几年车企大打价格战,但车市价格反而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均价是14.2万元,2020年均价为15.3万,今年均价是17.9万元,7月份为18.2万。二季度和7月份单价15万以上的乘用车零售销量占比均超过50%,单价10万以下的乘用车销量占比还不到17%。
正是因为卷,才能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比如现在只需1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B级车(秦L DMi、海豹06),而相同性能的B级车在几年前还需20万左右,这就是内卷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外国品牌躺着割中国消费者韭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jpgjpg

19

guan_16470598502244

2024-09-13 20:14

来自甘肃省

所以说单凭市场多庞大是不会撬开科技锁死的,必须要自主研发才可以打通锁死道路!

419

guan_17091947282014

2024-09-13 19:45

来自北京市

一切白菜化,百姓喜欢

395
3

羽毛督军

2024-09-13 19:45

来自湖南省

很好很好👍,性价比越来越高。

256
1

打开APP查看229条评论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