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秦亡的原因是制度不能适应生产力?算不算暴政?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12 18:17

【观察者网 文/陈雅莉】昨天的我要上观网,读者们讨论了一下秦朝灭亡与当时的气候多大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小冰期对于朝代更迭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在文章下面,一些读者就秦亡这一话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

比如说,秦朝当时算是“暴政”吗?

有读者贴出了出土的秦竹简,认为根据上面的法律条文来看,“对于徭役失期,最重的惩罚不过是缴纳价值一副铠甲的罚款”,那么“失期当斩”有可能只是一条杜撰的刑罚。

葡萄树上的番茄解读
1975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竹简,其中很多是法律条文。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就有秦律中《徭律》部分条文的抄录,其中就有“御
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谇是责备,赀是罚款
(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副盔甲。迟到三
天到五天,批评;六天到十天,罚一块盾牌;超过十天,罚一副盔甲。因大雨或洪水导致的耽误,可免除本次征发)的记录。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失期当斩”在这两处出
土的秦简中都没有出现,对于徭役失期,最重的惩罚不过是缴纳价值一副铠甲的罚款,甚至还明确规定“水雨,除兴”,也就是说,遇到发大水或下暴雨,可免徭役

失期当斩八成是陈胜吴广为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忽悠人的。

睡虎地秦代竹简。图@视觉中国

不过有读者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两者不是同一件事。并且《徭律》也很严酷了。

零五解读
傻了,徭律和戍律是分开的,拿徭律去套陈胜吴广的戍卒不是笑话吗
零五解读
我说错了吗?拿徭律规定去说秦法对戍卒不严,你们到底徭律看过没有,难道徭律不严酷吗?还谈什么立法精神,立法精神请自行翻阅《商君书》。

不过现在为止,《戍律》还未出土,并不能断定《戍律》里的相关规定和《徭律》的是否一样。

ppas79解读
我记得秦《戍律》并未完整出土过,不能随意断定秦《戍律》里没有水雨免罚的规定

豆瓣截图

有读者觉得,这更有可能是基层政府执行走样。

下士闻道解读
失期当斩更大的可能是基层政府人员或者押解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对戍卒的恐吓

而从更高的层面看,秦代的“公天下”对于传统贵族来说就是“暴政”。

眼神沧桑解读
秦灭六国,说白了是一场革命,是变多君为一君,是变“家天下”为“公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六国是贵族统治,血缘继承为主,辅以士人。那叫家天下。到了秦代,那是典型的军功贵族+士人政治,没有传统贵族的事了。这叫公天下。对传统贵族来说,这不叫暴政什么叫暴政?到了汉代,恢复回了“家天下”,恢复了贵族统治为主,士人为辅的政治制度。

看汉代就知道,凡三公,凡外戚,必封侯。说白了就是传统贵族+军功贵族+士人联合统治。士人是最下层,士人必须投靠贵族才能出头。相对于秦,完全是一种倒退。这就是为什么汉代太后、外戚为患,这就是为什么汉代宦官为患。这是家天下的典型特征。

说法家儒家,汉代前期是法家为骨、黄老为皮,中后期到三国,都是法家为骨、儒家为皮。

也就是说,秦亡的根源在制度无法适应新国家形态的需要。

正是由于秦灭,才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暴政亡国。

Gx解读


秦朝为什么灭亡?根源不在什么冰期,而在制度本身无法适应社会与生产力的变化。

秦国因何而强大?因为商鞅变法,那么商鞅初衷与目标是?是商鞅本人,根据秦人的民族性格,秦国的地缘政治态势为秦国制订出的制度国策。这个国策制定的初衷是要让秦国变得富强,富指老百姓有饭吃,强指军队强大,在战场上可以取胜。这里的富强,针对的是偏安一隅,文化处于相对原始状态的秦国。而非一统四海,灭掉所有诸侯国的秦帝国。
商鞅给秦国制定的国策是什么?耕战,整个国家就做两件事,种地,作战。而种地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作战,整个国家在商鞅的改造下变成了一架庞大的机器,上到国君,下到老百姓,事实上都是这部机器的某个部分。而这部庞大机器的使命只有一个,作战取胜。


这种国策,让秦国脱颖而出,在短短100多年以后就统一了天下。然而统一天下之后,整个国家的状况可以说发生了巨变。从土地上讲,秦帝国已经把可以征服的土地全部征服了,没有土地可以占领了(北方草原依靠步兵是无法占领的),无仗可打,意味着战争机器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换言之,国家就不能再依靠耕战这套目标原则进行。
另一方面,四海浑一,秦国统治的人口不再是单纯的秦人,而是包括东方六国以及南方百越在内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人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质朴刻苦耐劳的秦人可以忍受严刑峻法,忍受耕战这种生活模式,其他地区得人则不能忍受。


再加上国仇家恨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无论在领土疆域,经济社会民族状态上,大一统的秦帝国与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完全不同。商鞅的法律在战国时期强国之策,但在大一统的帝国状态下,则完全是亡国的法律。
这样,一方面秦始皇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功业,一统天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国家治理形态,之前并无国家治理经验。
另一方秦国上下在一统天下的巨大成功下,是不会也不可能更改商君的法律与制度的。有这么一句话,成功是最大的包袱,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是市场的王者,取得巨大成功,智能机时代为何抱残守缺?就是因为之前的成功太耀眼,无法放下。殊不知世易时移,市场环境变了,之前让你大获成功的经营策略现在却让诺基亚走向灭亡。


秦帝国为何短短15年灭亡,原因就是如此。耕战这样的国家制度框架,在大争之世,是强国之道。而在大一统的帝国也这么玩儿,则是暴政,很快就会玩儿完。那个时代秦始皇真的不知道。但有人知道,吕不韦对此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在吕氏春秋中写下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样的话。吕不韦的意思就是说:嬴政我儿,当你真正取得天下,要把商鞅的严刑峻法变成宽厚爱民的仁法。然而之后的历史我们也都知道了,秦始皇恨吕不韦恨得要死,怎么可能听他的话?


而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样的话,正是陆贾对汉高祖说的,正是汲取秦帝国暴政短命的历史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暴政亡国,秦始皇之后历朝历代都知道,但秦始皇真的不知道。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游客参观铜车马 图@视觉中国

这位同学还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百多年的征伐史就是秦王朝的“原罪”,这也是导致秦亡的一个原因。

Gx解读
没有用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并不是蠢货。他统一六国之后,首先干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去修那些工程。而是招贤纳士,希望得到东方六国知识阶层,思想阶层,尤其是儒家的承认。但无论秦始皇如何礼贤下士,如果表示诚意,都没有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源于东方六国对秦国根深蒂固的仇视和不信任,六国恐惧秦国,害怕秦国不是始于秦始皇,而是之前历代的秦国征伐史。

其中顶峰就是历史上最牛的猛将白起,武安君白起,一生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斩杀六国士兵165万人,其中长平之战坑杀45万。这些数字在今天人看来代表着牛逼,但在当时的人眼中是什么样?
杀人盈野的秦人像不像侵华的日本鬼子?坑杀45万士兵像不像南 京 大 屠 杀?要知道南 京大 屠 杀的时候中国有5亿人左右,那个时代整个中原也就不过2000多万。这种杀法,对于那个时代的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观感?
就像抗战时期的中国人,面对外族日本人的征服,会顺从不反抗吗?尤其还是一群杀人狂。当时被征服六国的老百姓,上到精英知识阶层,下到普通老百姓,事实上对待秦国的认识与抗战时期老百姓对待鬼子的认识没有区别。

在他们眼里,被秦国征服等于人被一群禽兽统治。他们是不可能心服的,更多的是恐惧和仇恨。这源于商鞅变法之后一百多年秦国的征伐史,已经根深蒂固,深入骨髓,不可更改。
秦始皇想要解决百年隔阂仇恨,纵然秦始皇能再活20年,充其量也是依靠他的威势压服局面20年,死后这个矛盾也会很快爆发,是不是胡亥都会是这个结果。

后世史书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其中焚书坑儒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是源于秦国一百多年的征伐史。在东方六国眼里,秦国是有强烈原罪的。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为何同样是大一统,同样是无法回到过去割据的状态,汉朝就能长治久安?除了汉高祖吸收秦朝灭亡的一系列前车之鉴,汉朝没有秦朝的原罪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秦王朝是伟大的,他伟大不仅伟大在秦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还在于秦帝国事实上承担了大一统带来的一切负面成本,比如大一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杀伐杀戮,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仇恨隔阂。并且滥用民力,修建了长城,灵渠,秦驰道这些超越时代的超级工程,为中华帝国的长存打下了坚实不可撼动的根基。
结果秦国灭亡了,一切负面的成本随着秦帝国的灭亡一同入土。但负面成本抵消以后,留下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秦王朝辛辛苦苦栽树,承担栽树的一切成本,好处却被后世子孙享用。

此图出自明刻本《两汉开国中兴志传》。图@视觉中国

不过这个观点也遭到了有读者的反对。

蠡湖月晓解读
有几个不同意见:
1、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把秦国和日军并列并不合适。当时还没有形成民族这个概念,而且秦王嬴姓赵氏,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帝颛顼之苗裔,赵王也是嬴姓,并不是外来的蛮族。扯不到民族仇恨的层面上,而且在秦灭周之前,大家都还是名义上的“周人”,即便秦灭周后,大家还都是华夏族。秦国和周王室的关系,至少比楚王强多了。秦国起家靠的就是“勤王有功”(参见东周建国那段)。当时区分并不是以“国”区分,而是以华夷之辨为标准的。秦国的主要官员多数都不是秦人。卫鞅是卫国人,来自魏国。即使是白起,也是楚王后裔,不是“老秦人”。从秦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里面,有几个是正统的“老秦人”?白起杀楚军也没见得手软,郢都就是他烧的吧?魏国称霸之时,拓地千里,东拒齐国,南压楚国,西揍秦国,魏武卒横行天下,杀得人夺的地也不少。楚国北进,中原震恐,组织合纵以对,(没错,最早的合纵是针对楚国的,秦国还是成员之一),但也还没到刻骨铭心的仇恨那种地步。相反,同一时间段,戎狄入侵的待遇那就不同了,参见孔子评价管仲那段“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所以你说天下之人都痛恨秦人,把他们视作侵略者这点是要商榷的,把秦国和日本侵略军相提并论更是无知的表现。秦军坑杀的那是在战场上,是士兵。而南京是什么?连着民众一起杀啊!屠城在封建社会是常有的事情,当时的人并不觉得有关人性之类的,只是“有伤天和”,那还是一个人殉都司空见惯的封建社会早期奴隶社会残余的时代。而日本人是什么时候?现代!一个大家都把屠杀民众视作十恶不赦的时代。有句话叫,不教而诛谓之虐。当社会公认的规则定下了普遍的深入人心之时,还去做那种事情,那就是罪行了。你把长平之战和南京大屠杀并列,是不是等同于某人现在吃屎和小时候不懂事时候吃屎一样不用去教育?
2、百姓苦秦,你先得明白,在先秦时代,百姓是什么人。不是我们今天的普通民众,那个时代可不是谁都有姓的。秦人的制度对奴隶主自然是“暴政”,对普通的民众却未必。秦人制度以耕战为核心,在此之下,社会身份由此而定,这对于六国的旧贵族、奴隶主们意味着什么?秦国灭亡有很多原因,有一条却很少提到。那就是六国贵族的反攻,秦人对六国贵族残余太过宽容,小看了他们的节操下限。一旦大军在外,什么匈奴什么南越生番,秦国倒下匈奴做大给北方民众带来多大伤害,统统不是他们关心的东西,这种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不乏其人。这场旧制度既得利益者和新兴制度的争斗,直到汉初还在继续。汉初的“无为而治”为什么到汉武才改变?仅仅是国家富强了?因为经历了削藩和七国之乱,旧制度的势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中央集权占了上风。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也是这个原因,强化中央集权。至于秦国为什么坑儒,那是因为当时的儒生反对中央集权,站在皇权对面啊!不杀你杀谁?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对抗历史潮流。而儒家在汉初都是不受待见的,吸取教训后,才在汉武时重新崛起,什么教训难道你心里没数么?秦皇反儒,汉初几位不反儒不还是打压儒家么?可见他们不是为了反儒而反儒,是儒家当时的理论不利于皇权,只要是皇帝,就必然打压儒家。没有董仲舒的跪舔皇权的理论创新,儒家还要被打压下去。汉承秦制,外儒内法,好好思量!
3、我不认为是大型工程拖累了秦国。开渠、修长城,战国时代各国都做过,也没见得灭亡,最早开始做这些的魏国还是最早的战国霸主,用这个去批评秦国不太公平。滥用民力,只是掩盖第二条的借口而已。顺便为汉初政府迫不得已的“无为而治”唱唱颂歌而已,然而你真认为汉初皇帝认同“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那你就乃衣服了,无奈之举罢了。秦亡的原因,恐怕最清楚的莫过于老刘家和老李家。至于为什么带上老李家,“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政治斗争的外衣罢了。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众多开创性的制度、有争议的举措以及短暂的存在时间一直都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雅莉
秦朝 秦始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