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程:在日本当了回应援观众,知道真相的我……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2-26 07:58

胡海阳

胡海阳作者

早稻田大学政治研究科硕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万程】

狭窄的小剧场内,舞台上一群穿着水手服的少女们伴随着韵律感十足的音乐跃动歌唱。她们的舞蹈虽说不上完美般的整齐划一,但所迸发出的青春活力弥补了一切。看得出来,她们都很卖力,汗水浸湿了刘海粘在额头上,有些成员的歌声也开始变得沙哑。

舞台下面的观众们给出了热情的回应,他们按照曲目,节奏,队形的变换依次喊着每个成员的名字,还有那些“Tiger,Fire,Cyber,Fiber,Diver,Hyper,Jarjar”让外行人听起来一头雾水,看似毫无关联的单词口号。喊口号的同时,他们的身体也没有停歇,双手各持荧光棒,配合口号大幅度的挥舞,整齐的动作仿佛宣告着他们才是镁光灯下的主角。

站在台下的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第一次来到这种地下的小型偶像剧场,一切都是陌生而又新鲜的。几首歌听下来,虽说也被氛围感染到了,但因不熟悉应援观众的口号与动作,我也只能稍微摇摆下,High的时候跳一跳而已。转头瞄了眼带我来这儿的韩国同事崔,他是完全沉浸在享受表演中,眼睛盯着台上闪闪发光,口号也一个不落地喊上了,要不是因为有我在,估计他也会加入应援舞大军吧。

表演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少女团体唱了一共12首歌,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结束后,崔明显还意犹未尽,边走边给我上课。他告诉我,这种团体在日本叫Idol组合,虽说Idol直接翻译为偶像,但不同于欧美的One Direction,Westlife,Backstreet Boys,Fifth Harmony这种成品组合,日本的偶像团体多以半成品甚至素人的面貌问世,成员大多于十几岁的时候就出道,其后通过不断训练培养,从登台到培养人气,期间历经无数竞争与淘汰,直到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偶像。作为这种偶像的粉丝是可以全程参与其成长过程的,看着自己支持的偶像从默默无闻的小雏鸟到人气鼎沸的孔雀王,这样一同成长的过程是很有乐趣与成就感的。崔的话让我顿时明白了为何有些年轻偶像组合的粉丝会自称“妈粉”了。

“你饭这个团体多久了?花了多少钱啊”我出于好奇问崔。

“大概两年多吧。钱嘛?就每个月薪水四分之一的样子,主要花在CD,剧场入场券,握手券以及周边物品上。以前饭AKB的时候花钱多,尤其是总选举期间,为了投票买了很多CD。现在支持的这个团体属于地下偶像团体,人气还不高,我消费也算节制,所以就还好”。崔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握手券

“月薪四分之一还不算多?况且你还说你属于节约型的,台上这些少女们拥有这么多粉丝供养岂不是很富有?”我接着问。

“不,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成员们除非家里有钱,否则生活都是较为窘迫的。因为这些成员住宿、练习场所、表演场所大都是经纪公司来负责的,成员的收入也是公司通过月薪的方式发放给团体成员。这些较为小众的团体,成员每个月大概只有7-10万日元的收入。粉丝们的大部分消费都被经纪公司抽走,没有经济公司也就没有练习场所与表演机会,粉丝会觉得有些无奈但得认清现实。这些偶像想要赚钱只能是努力使整个团体出名,增加曝光度后从团体毕业单飞,成为独立艺人后真正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笔者注,7-1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4200-6000元,日本年轻人的月薪20万日元以上是平均水平)

崔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也让我对此业界产生了兴趣。要知道,根据前年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日本御宅经济市场上,偶像领域带来的经济体量可是第一位的,甚至大于位列二三位的同人杂志与AV的体量总和,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不断扩张,可以说偶像经济今后将会是一块巨型蛋糕。

2015年日本御宅市场的体量分布

Idol这个词在日本最初流行开来源于一档1971年开播的叫《Star诞生》的选秀节目。它号称是日本偶像选秀的开山鼻祖,其成熟的选拔体系,公平的比赛过程造就了70年代的一大批新星。而其中最著名的非第五届亚军——山口百惠莫属了。她在屏幕上留下的玉女形象不仅是影响了日本那一代男青年的择偶标准,甚至借助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东风飘到了中国大陆,和三浦友和、高仓健一起俘获了万千少男少女的心。可以说,这档节目定义了日本初期偶像。这些朝气蓬勃、青春无敌的年轻人是偶像的代名词。

山口百惠

到了80年代,年轻的明星如井喷一样出现在娱乐圈,松田圣子,河合奈保子,药师丸博子,中山美穗,中森明菜……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偶像黄金年代。这一时期的偶像多是多,但还是老样子,上台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是个专业又完美的形象了。1985年“小猫俱乐部”的出现让偶像这一词语产生了新的变化。

小猫俱乐部

原本小猫俱乐部只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衍生物,成员们也都是“唱歌时而跑调,跳舞而顺边”的普通女高中生而已。可就是这样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鲜气息,创造了一个收视奇迹。也许是大家对于完美偶像有些审美疲劳了吧,这些在电视上唱歌跳舞,但却青涩略带稚气的女高中生在男生群体中获得了热烈追捧。

随着节目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才艺和颜值出众的女生加盟,小猫俱乐部如同一股旋风席卷1985年至1987年的东瀛列岛。其最为知名的一首歌曲《セーラー服を脱がさないで》(不要脱人家的水手服啦),歌词非常大胆,充满性暗示,表现出了年轻女孩渴望偷尝禁果的那种好奇与羞涩。在大众歌曲的歌词里直接出现“H”字样,在眼下的日本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但这也侧面反应了80年代日本经济景气所带来文娱圈的开放环境。

然而过度曝光消耗了这群原本积淀有限的女高中生,小猫俱乐部走红两年后,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粉丝数量大幅下降,直到1987年9月小猫俱乐部解散,时代就此落幕。偶像事业仿佛一夜之间就过气了一般,小猫解散后的10年内几乎没有什么留在历史记忆里的偶像团体,直到1997年一群个姑娘组成了一个叫“早安少女组”的团体。

早安少女组

早安少女组开始有了些许当代日本偶像团体的影子,先找来一大批会唱歌、会跳舞、颜值高的好苗子进行培训,在偶像条件逐渐成形后,让她们择机登场表演,用每个成员最自然的性格来制定人设,培养粉丝“与偶像们一起成长”的心态。这样一步步的战略,使得早安少女组成为了21世纪初现象级的国民偶像团体,连续几届登上日本“春晚”——红白歌会。可好景不长,2002年早安少女的经纪公司社长去世,女儿继位后对人员进行大量变动,早安少女开始走下坡路,至此一蹶不振。

如果说第一次日本偶像革命——“选用素人”的领军是小猫俱乐部,第二次偶像革命——“培养机制”的领军是早安少女组的话,那第三次偶像革命——“拉近距离”的领军非AKB48莫属了。2005年,东京秋叶原成立的一支以“可以面对面的偶像”为卖点的团体,其策划人正是当年一手炮制小猫俱乐部的秋元康。他借鉴前人经验,去粗取精,变革性地引入了近距离剧场公演、握手会等活动,一下子把偶像与粉丝的之间的距离拉到了“肌肤之亲”的层面。

随着苦心经营,AKB48知名度蒸蒸日上,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质量人才加入。自2009年开始,AKB48又开始模仿政治选举,号召粉丝们为喜爱的成员投票进行总选举,根据名次高低决定今后组合中的曝光、位置、演唱等资源分配。自己手中的选票可以决定成员在团体中的地位,这听上去很公平,也很激发粉丝们为偶像应援的动力。但是选票可不是一个人一张,而是购买一张CD获得一张选票,在AKB红得发紫的2011年-2015年,有些粉丝为了选票可是会购买成千上百张CD的。

黄金时代的AKB48

AKB48疯狂吸金的同时,歌曲制作、舞蹈编排、MV拍摄质量也越发上乘。虽说名义上歌词全部由制作人秋元康独揽,但其实现代日本流行音乐产业就像一条时刻运作的流水线,秋元康背后养着无数作词、作曲的专业人员,资金的不断流入也使得这条产业链吸引了更多的人才,AKB48黄金时代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神曲”:《初日》,《化作樱花树》,《Heavy Rotation》,《马尾辫与发圈》,《365天的纸飞机》,《盛夏的Sounds good》,《恋爱幸运曲奇》,《你是旋律》…有些描写了偶像平时训练的生活,有些反映了少女恋爱的心情,有些则表达了青春的美好,相比于80年代少女组合歌曲的情色擦边球,如今秋元康团队的歌词明显积极向上了许多。

以上海为根据地的SNH48

AKB48模式的成功,让秋元康将相似的模式推广日本各地以及海外,地处名古屋的SKE48,大阪的NMB48,九州的HKT48,上海的SNH48,台北的TPE48,曼谷的BNK48,马尼拉的MNL48……看到了偶像经济巨大可能性的资本家们也纷纷再次进入这片市场,市场上各种团体揭竿而起,群雄林立,如今的日本可以说是偶像团体的战国时代。但成熟的娱乐圈每年能够崭露头角的新人屈指可数,同质化严重,积淀贫乏的偶像团体想要出头更是难于上青天。

类似于AKB48一般的偶像团体顶端是屈指可数的,更多的是地下和地底活动的团体

造星如同苦心炼丹,贵在坚持,运气也不可缺少。怀揣星梦的女高中生们满腔热血投入这一世界,不少人放弃学业,练习歌舞,与粉丝见面成为了每天的功课。身为偶像,这些少女成员的言行,私下生活被公司严格规范,禁止约会,禁止恋爱这些疑似“违反人权”的条款都是写在最初的合约上的,如果一旦违反经纪公司可以指控她们违约,要求高额经济赔偿。偶像成员和日本上班族在某种程度很相似,都得对雇主言听计从,无法违逆他们的要求。

少有幸运儿熬出了头成为明星,但更多更多的则是那些从18岁开始练习,练习四五年后,组合吸金能力不足,经纪公司见无盈利能力解散组合的事例。解散后并没有学识与人脉积累,也未能正常就业的年轻女孩很难顺利进入社会,这时候AV公司往往乘虚而入,以高额出演费邀请她们出演成人作品,很容易让这些一直生活贫穷的女孩迈向堕落之路。这样的事例在日本也是屡见不鲜。

以前看过一部叫《地下偶像的青春》纪录片,主角的就是日本地下偶像团体成员,除了在小剧场上光鲜亮丽的时刻,她们大多时候是非常辛苦的。每天的睡眠时间2-5小时,5个成员挤在面积不足20平的小房间共同生活,每月收入只有不到10万日元,为了省钱甚至吃菜只能吃自己种在窗台上的豆芽,而且每次只摘一两根。如果不是怀揣梦想,真正热爱舞台的女生,应该是坚持不下去的吧。

纪录片中摘豆芽菜的情节

“崔,你们韩国偶像女团多美啊,为何你会饭日本这些地下偶像团体啊?”第二天上班我见到崔,忍不住问了他。

“那些人,太完美了。长相,身材,性格仿佛都是完美的存在。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日本小团体里的普通女孩,有一些可爱就好,她们通过努力追寻梦想的时候很有魅力,那份热情会感染到我,提醒到我不要忘记梦想。”崔一脸认真地回答我。

“所以你的梦想是?”我继续追问。

“你管的太多啦!”崔甩手扔过来一张他刚买的应援毛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日本 偶像 偶像天团 AKB48 SNH48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