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远东:当你买的保健品确实有效时,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28 15:17

胡远东

胡远东作者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远东】

近日,保健品行业被丁香医生的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的报道推上风口浪尖,虽然各大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跟进报道,但是多数火力都集中在权健公司采取的传销手法和夸大宣传上。

如果把目光放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乃至健康领域的角度,我们很难不发问:难道虚假宣传的仅仅是权健一家吗?保健品和药品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疑问都会可以升级成一个终极问题: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吗?

有老人去世后,留下一屋子的保健品(图/东方IC)

一、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吗?

笔者认为,“保健品”这个名称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群众很容易被这个带有“保持/保证/保护健康”暗示意味的名称迷惑。

事实上,在多如牛毛的保健品之中,虽然有的会通过各种手段“定制”一些支持性的学术结果,但得到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证明和学界普遍承认有效的品种基本为零。

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例,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这些由全国最高水平专家根据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制订的共识性文件中,所有列出的药物全部是处方药物,指南的膳食建议部分也没有任何关于保健品的描述。

而2016版的《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虽然提到了烟酸(维生素B3)和深海鱼油这两种常作为保健品销售的物质,但却是以饱受质疑的形象出现的:这两种物质虽然在早期的临床实验中显示有降低血脂的效果,但是未被随后的临床实验证实,鱼油在欧美甚至已经不再作为调脂药物出售。

资料图:东方IC

“权威指南不承认保健品”这一事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凡是证实有效的都会成为药品,只有那些“无法证实具有治疗效果” 的商品才会继续呆在保健品的行列,当然这不耽误它们宣称有比处方药更显著的疗效、更小的副作用。总之,“保健品”这几个字其实和“保持健康”这种美好的愿望一点也不搭边。

二、名为“保健”,实为毒药

更可怕的是,仅仅生产“无法验证疗效”保健品的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算是良心商家。当你购买的保健品确实有效时,真正的灾难可能才刚刚开始,因为你可能已经成为违规添加药物的受害者。

打开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输入“保健品+添加”进行搜索,结果都是触目惊心的论文标题——《止咳平喘类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减肥和降糖类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合成药物的检测研究》……多达几百篇的搜索结果告诉我们:每一类保健品都有大量违规添加的案例。

知网搜索页面

常被添加到保健品中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糖皮质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等自身免疫病和严重炎症反应的急性期治疗,是各种口服保健品和“黑面膜”中最常见的违规添加成分,长期大剂量使用将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肺部真菌感染并危及生命;

(2)西布曲明、芬氟拉明等食欲抑制剂和奥利司他等脂肪酶抑制剂,常被添加到各种减肥保健品中,美国FDA的警示指出,西布曲明可能导致脑卒中和心脏病风险增加,曾经火爆一时的“曲美”就是因添加西布曲明而在2010年被揭露后全面退市;

(3)西地那非(伟哥的有效成分)及其类似物,常被添加到各种“补肾壮阳”保健品中,可能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甚至猝死;

(4)地西泮、阿普唑仑、三唑仑、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物,常被添加到各种号称有“宁神、安眠”作用的保健品中,可引起呼吸心跳抑制,长期使用后停用可产生焦虑、失眠等“戒断综合征”;

(5)磺胺、四环素等抗生素,主要添加对象是各种号称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品;

……

这个名单几乎没有尽头,因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黑心厂家做不出。

任何药品都有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在按医嘱使用情况下,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小且可控,而违法商家为了“立竿见影”不会考虑什么安全剂量,而且最喜欢添加临床早已淘汰的过时药物,只因为其廉价、易得,这种“保健品”已经是实质上的毒药了。

资料图:东方IC

三、庞大的保健品产业消耗的,是有限的医疗资源

《健康管理蓝皮书: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消费升级和政策利好使保健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15年的约1200亿元发展至2020年的约1800亿元。

这些数字常被踌躇满志的各个大鳄作为“保健品是朝阳产业”的证明挂在嘴边,而对照国家人社部《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193亿元,支出9312亿元”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对健康的实际贡献成疑的行业,消耗了相当于当年医保支出约13%的金钱。

动态的比较更加令人不安:一方面是医保资金的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近两年各地限制使用药品、耗材等方式来控制医保支出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而另一方面则是保健品行业的高歌猛进,“哈药联手美国保健巨头GNC”、“玫琳凯发力中国保健品市场”……国内外的巨头们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除了占用本可以用于正规预防和治疗的金钱之外,保健品还在消耗着另一种更加宝贵的医疗资源——时间,从让百度和莆田系成为千夫所指的魏则西事件,到这次引爆权健的四岁女童周洋,直接激起群众怒火的都是这些机构花言巧语让患者放弃正规治疗,最终使他们失去了本不该如此短暂的宝贵生命。

资料图:东方IC

以高血压为例,国外研究显示:血压控制达标,可降低35-40%的中风风险、20-25%的心肌梗死风险和50%的心力衰竭发病率,而未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在35-59岁因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为正常血压组的4.1倍。

不法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常常用“吃药副作用大,保健品养生又安全”、“药食同源、调理机体”等话术使消费者对正规的预防和治疗产生恐惧心理,转投面目更加和蔼可亲的保健品的怀抱,无数人最终因此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

天津市已经宣布成立专门调查组进驻权健,结果如何我们且拭目以待;但是保健品这个行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因为牵扯到各种纠葛的巨大利益,恐怕只能是继续“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保健品 医疗 药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