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干涉普选模式 中方回应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11 20:16

英国政府昨天发表《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对香港普选模式指手画脚。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今天予以回应,称香港回归17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成功,这是举世公认的,对比17年前的香港和现在的香港,英国人对此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秦刚表示:“我想强调,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符合各方利益。我愿重申,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的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何借口干涉香港事务,也希望有关的国家做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事情。”

另据香港《大公报》网站11日报道,英国政府昨日公布最新一期提交国会的香港半年报告书,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报告书序言中称:“世上没有任何完美的普选模式。重点在于任何方案应予香港人一个真正的选择,让他们能真正主导自己的未来。”而报告书内文则就政改咨询意见进行了偏向反对派的“选择性”归纳。有立法会议员指出,报告书暗地里为“公民提名”造势,而英国所谓“港人要有真正的选择”,不能牺牲香港的政治稳定和经济优势作代价。

英国政府自回归前开始,定期向国会提交香港半年报告书,是次提交的是第三十五期报告,内容述及由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香港的发展情况。黑格在报告书序言中表示:“香港的将来对英国非常重要。英国作为《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国,并与香港在商务、文化、教育、经济,以及其他领域上有紧密连繫。英国与香港之间密不可分的歷史关系,两地人民的互动交流以及蓬勃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意味着香港仍然是英国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

黑格(资料图)

报告书在总结部分称,“一国两制”原则于报告期间整体上在香港继续运作良好,而《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所承诺的权利及自由也继续得到尊重。黑格也提到:“香港独特的‘一国两制’的宪制架构行之有效。重要的是,它继续受各方的尊重。《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所承诺的‘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原则,对香港未来的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

选择性归纳“公提”方案

就政改咨询方面,黑格说:“我们深信维护香港优势的最佳方法,就是回应香港市民的诉求,在符合基本法的框架下迈向普选。世上没有任何完美的普选模式。重点在于任何方案应予香港人一个真正的选择,让他们能真正主导自己的未来。”黑格续称:“香港政改的最终定案,将由香港特区与中国政府以及香港人作出决定。我呼吁各方在这关键时刻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并努力达成共识,令香港的政制发展得以前进。”

而报告书却就政改咨询的意见进行了“选择性”归纳,声称很多方案都有“公民提名”元素,又点名指由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牵头的香港2020提出要在提名委员会加入更多直选成员。至于提委会的“民主程序”,报告就引用大律师公会的意见指,以简单多数作集体决策或提名某个数目的候选人,属于限制选民的选择自由。

报告书还提出,包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言论自由,在香港的成功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国尤其关注香港的新闻自由,担心出现自我审查。

英国不适合评论港事务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随着香港政改问题进入关键时期,英美近期频频就香港问题发声,种种行动显示其确实是“别有用心”。至于今次英国的报告虽然表示政改要在基本法框架内进行,但就暗地里为“公民提名”造势。叶刘淑仪说:“凡事不能双重标准,英国本身也没有‘公民提名’制度,所谓的‘公民提名’更非国际标准,英国自然不应在这种情况下去鼓动香港搞公民提名。”

经民联梁美芬认为,英国人想在香港的政改问题上有所影响,但“一国两制”的“一国”不是英国,它只是旁观者,不适合高调评论香港事务,因为中央对此比较敏感。她相信,英国人当年有份参与中英谈判,知道“公民提名”并不符合基本法,因此希望各方都应该回到基本法的框架下围绕提名委员会讨论。她强调,英国所谓“港人要有真正的选择”,不能以牺牲香港的政治稳定和经济优势作代价。候选人要兼备政治和经济能力,能够和中央沟通、得到香港人的接纳、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而非单纯看候选人是建制派还是反对派。

民建联何俊贤表示,政改是属于中国和香港特区的内部事务,与英国无关,他认为,如果英国有关报告指政改要符合基本法,但是又引述意见支持“公民提名”,根本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他强调,英国不适合对香港政改说三道四,若反对派坚持“公民提名”,便会拖垮普选。

工联会郭伟强表示,英国人一向想干预香港的政制发展,但很无谓,因为港人是有能力处理好政改,找出方向。他认为,如果政改方案未去到完美,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强调任何方案都不应该凌驾基本法,不能够蔑视基本法的宪制地位。

(综合外交部网站、《大公报》消息)

责任编辑:新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别学美国对华这种‘坏主意’”

“我对俄中经济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

“美军赖在这儿无所事事,美官员还颐指气使威胁我”

美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商务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绍伊古转岗出人意料,普京“把战时经济精英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