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昨天的热词是啥?可燃冰。
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啦!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都纷纷发去贺电。
如此喜事,观察者网昨天也连发三篇新闻,介绍中国可燃冰开采的大突破。评论中的读者纷纷high起来了。
有同学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逝去的青春......
llkk解读
当年上初中的时候还学到可燃冰不稳定性所以开采有困难,现在竟然可以稳定开采了,进步神速
更有读者直言,
null解读
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我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会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要知道,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以2016年中国年消耗石油5.56亿吨为标准“粗暴的”估算一下,能满足我国人民使用大概180年呢。
听起来那么厉害的可燃冰开采,普罗大众可能更关心它的实际意义。
123friend123解读
经济性:汽油车改成汽油和天然气双燃料车后,烧天然气自然便宜,每立方天然气3块,燃烧的热量相当于1.1升汽油的,就是说烧天然气的价格基本是汽油的一半!
动力性:而因为天然气是从发动机的进气管输送的,导致空气的进气量少了,发动机的空燃比减小。从而动力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很多,一般为10%到20%。
方便性:现在的天然气都是cng 就是压缩天然气。现在的储气瓶的工作压力是20MP,天然气在20MP的压力下每立方的体积为5升左右,相同热量的汽油的体积为1.15升左右,也就是说燃烧出同等热量的天然气体积是汽油的4.5倍!一般的汽车用的都是65升的气瓶,1.5排量左右的车一罐气大概能跑150到180公里!还要看您的当地加气站的多少,您加气是否方便!
除了加气站需要跟上,还有同学担心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因而质疑其经济价值。
PQ解读
挖一吨冰的成本比油高多少?不谈成本等于耍流氓。就像页岩油一样,如果比他成本低很多的石油没挖完,它的价值就很小。
但更多同学强调的是有备无患。
弊在赂秦解读
如果非要等到石油开采完了再来研究,会不会来不及?很多事情不能临时抱佛脚。
痛并快乐着解读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现在谈性价比那是鼠目寸光
不过也有读者点明了可燃冰不能完全取代石油。
潜龙在田解读
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是不能被可燃冰取代的,例如塑料原料,润滑油等等等等。可被可燃冰取代并超越的是作为燃料的特质。
除了成本问题以外,在地调局工作的读者更是强调了商业开采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实现连续稳定的产气。
仓井红领巾解读
看国家多大力度支持吧,作为地调局工作人员(底层喽啰),对这个项目也有些了解,项目体量很大,貌似是几亿十几亿的规模,目的呢就是连续产气7天,就像李金发说的那样,达到七天计算成功,因为目前国际上产气时间最长的是日本6天,据说之后就会出现钻孔垮塌等问题,咱们只要达到七天就可以说是国际领先了。所以这个东西目前还是无法实用的,主要是成本太高,而且固井技术还达不到,无法长期产业化生产。另外根据这几年地调局领导思路和套路来说,希望别是一锤子买卖或者画大饼吧。
看来可燃冰离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止如此,有同学更关心开采过程中是否会造成甲烷泄露。
130weiphone解读
文章能否说一下这种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平台如何防止发生天然气泄漏啊,如果真的发生天然气泄漏,那么多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直接可以地球给烤焦了
毕竟地震都可以撕裂海底沉积物使储藏的甲烷泄露,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挪威北极圈大学的研究人员甚至将百慕大三角之谜归结于此。2016年,他们在百慕大三角附近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多个巨大的坑穴,因此推测可能是海底地震活动造成甲烷泄露,引发海底爆炸,最终波及经过的船只及飞机。
不过有同学表示工业开采和地震仍有不同,泄露的甲烷可以溶解在海水里,并不会那么容易造成大量泄漏。
dollar0411解读
问题是大量的甲烷溢出之后,所处的位置就是可燃冰的生成区域,相当一部分就会直接重新花合成可燃冰,剩下的也会和海水发生作用,要通过1200米的海水进入空气的难度也不小。
不止甲烷泄露,海底地质结构同样也是可燃冰开采面临的一道难题。
小小的锥子解读
确实很担心这个,海底水合物的化学结构非常不稳定,长期开采可能导致海底地质滑坡或者地质结构变化,这种危险的研究还不充分。
一旦出现可燃冰泄露,对环境的威胁实在太大,甚至可能引起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变。
关于我们解读
海水对甲烷有一定溶解度,溶解度会随着深度增加。在一定深度,甲烷会重新结晶生成可燃冰。水体里的甲烷还能被微生物降解。万一可燃冰真的大量泄露,大多数的甲烷会被氧化。
但是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造成海水大规模缺氧,二氧化碳又会让海水酸化,海洋生态肯定会受到破坏。
现阶段开采技术还面临着海底气藏开采出砂的问题。之后造成的海床垮塌问题也很危险。
可燃冰开采前路漫漫。不过页岩气美国也搞了有几十年,中国不急。
同学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中国能源问题专家胡文瑞在发表的题为《可燃冰:灼灼其华待有时》文章中指出,开发和利用可燃冰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可燃冰与温室效应有着密切联系;因海底可燃冰分解而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是海底滑坡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甲烷气体,将会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从勘探,到试开采,再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我们仍在路上。观察者网和读者一起等待着实现安全开发的清洁能源所能带来的未来。对于可燃冰开采,读者还有什么高见?评论区等着你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