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次南极科考队出发 开建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来源:新华社

2017-11-08 09:19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随着全球变暖,南极这片冰封大陆未来可能化冻,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已出发,开展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预计5年后建成。

据新华社11月7日消息,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11月8日奔赴南极。与过去将中山站作为抵达南极首站不同,此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将一路向南,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中国新站选址(中国气象爱好者图)

预计5年后,我国将建成一座“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考察站。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在难言岛(恩科斯堡岛)南区启动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5个南极考察站,也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说,新站建设着眼于加强南极环境监测与保护,建设极地考察业务化体系,提升国际极地治理能力,是我国极地考察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也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南极已有4个考察站的背景下,建设新的考察站,意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南极考察站网,拓展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范围,填补我国南极重点区域空白,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作用。

据了解,新建考察站的功能,将具备在本区域开展地质、气象、陨石、海洋、生物、大气、冰川、地震、地磁、遥感、空间物理等科学调查的保障条件;具备考察项目运行、指挥、紧急救援等功能,满足度夏、越冬的管理、科考、后勤支撑人员的长期生活工作医疗的需求,具备数据传送,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同时,具备供电、供水、供暖、交通功能,保障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业的功能,以及配有人员应急避难设施。

“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建成,将填补我国南极地区的考察空白,将支撑我国在罗斯海以及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调查和保护工作。”杨惠根说。

为何选址难言岛?

即将新建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区域位于罗斯海特拉诺湾的难言岛,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呢?南极洲罗斯海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从这里进入南极大陆腹地最为便捷。不仅如此,这一地区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这一区域有着横贯南极山脉、南极最大冰架罗斯冰架以及地球上第二大活火山等众多景观,是研究南极演变和地球地层史的重要材料。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南极洲地图(中国气象爱好者图)

同时,罗斯海是最南的海,这里有着世界第一大冰架,还有着众多冰川,这里的冰层年纪动辄上万年,它们也封冻着过去地球气候变迁的秘密。

而罗斯冰架下面的海水极其寒冷,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冷水团,它们从这里开始,向北流动到太平洋。它们是全球海洋环流的重要部分,尤其太平洋海域,因此对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中国也是如此,了解它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洋流循环有着重要价值。

也因为如此,此前已有多个国家在此建站,比如南极洲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罗斯海的美国麦克默多考察站,也成了美国在南极洲最重要的基地,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我国即将建立起的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将可独立支持开展陆地、海洋、大气、冰川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项目。

随着全球变暖的继续,南极这片冰封大陆或将再度现世,或许未来世界各国也将掀起对南极的争夺。中国从上世纪起开始探索南极,1985年建立起了南极长城站起,逐步建立起了现有的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南极科考站4个。不过,这四个科考站分工不太一样,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而昆仑站、泰山站则是度夏科学考察站。

摆脱进口依赖,我国极地低温特种钢完成研发开始量产

另据《新民晚报》10月25日消息,由上海海事大学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20吨“中国制造”的低温钢已用于 “雪龙”号科考船的内部改造。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向深海和极地环境拓展,适应极寒与超低温环境的高技术船舶成为海洋经济和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

“此前,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海洋极端环境装备研发空白、成为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 长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尹衍升介绍,该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重点研究极寒、极深、极湿热、极远四种海洋极端钢铁材料。“极地特种低温钢的批量生产,实现了我国极地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打破了长年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将助力我国极地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升级。” 尹衍升表示。

据悉,极低温环境船舶用钢材料目前在关键技术、产业制造及工程应用上已经实现重大突破,将为建造更多的极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质材料保障。“雪龙2号科考船也将部分使用国产低温钢。预计未来五到六年,后续破冰船及前往北极航行的船只将大规模使用‘中国制造’来‘御寒’。”尹衍升说。

小朋友与“雪龙”合影(新民网图)

责任编辑:周远方
南极考察队 南极 中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