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来日本年均1个诺贝尔奖,得奖的都是谁?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02 16:16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2018年诺贝尔奖系日前开始颁布,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携美国同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意味着21世纪以来,日本基本保持着“年均收获1个诺贝尔奖”的势头。

新华社曾在2001年报道,日本政府在当年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在提出这一目标前,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日本仅有9位得主。

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野依良治还认为,日本政府这样的目标“很没脑子”。结果他本人则成为这一目标的“开门红”:自2001至2018年,算上少数取得外国国籍的日本人,获诺奖的已有18位,距“50年30个”的目标已经实现大半。

综合日媒消息,以下是这18位获奖者的基本信息:

有机化学家野依良治,因其对“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野依良治曾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中负伤,脸部和脖子处缝了20针,2天后又重返实验室,被同行称为“不死鸟”。

野依良治 本文图片均来自日媒

天体物理学家小柴昌俊,因在“探测宇宙中微子”领域做出的贡献,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小柴昌俊12岁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后遗症造成右臂残疾。他在退休后相当热衷于打游戏,自封“世上最高龄玩家”,最喜欢的系列是《最终幻想》。

小柴昌俊

化学家田中耕一,因开创“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法”,获2002年诺贝尔学奖。田中耕一从小就是一个学渣,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冒失科学家”故事:一次实验失误给他“意外发现”;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写论文;当年诺贝尔奖组织方给他打电话时,他还以为是恶作剧。

田中耕一

随后日本有将近6年的时间在诺奖上“颗粒无收”,直到2008年,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美籍)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破缺对称机制”,而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发现了“破缺对称”的起源,并因此预测出“自然界中至少三种夸克家族的存在”。三人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左至右依次是小林诚、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

同年(2008年),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下村脩,因其对“荧光蛋白质”的长期杰出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下村脩是当年的“长崎原子弹幸存者”,曾经历过短暂的失明,和长时间的“黑雨(指沾染放射性雨水)”影响。就在下村脩获奖的前两天(2008年10月6日),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还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介绍其个人成就。

下村脩

到了2010年,日本化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做出贡献,获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两人在2011年3月,受聘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名誉教授。根岸英一于今年3月12日在美国开车出游发生车祸,妻子根岸堇去世。

根岸英一(左)和铃木章(右)

2012年,生物学家山中伸弥,凭借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研究上的突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继田中耕一之后,第2位战后出生、且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他也同田中耕一一样曾在工作中“碍手碍脚”,被同行批为“邪魔”。

山中伸弥

2014年,日本化学工程学家赤崎勇、工程学家天野浩、电子工程学家中村修二(美籍),凭借“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赤崎勇是天野浩的师傅,两人共同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时,“打工皇帝”唐骏也在当时拜师于赤崎勇门下。

从左至右: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2015年,日本物理天文学家梶田隆章,因发现了“中微子震荡”,并证实“中微子具有质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的学生。不过梶田隆章自曝,当年考入东京大学,对高能物理并不是很感兴趣,介于某种“说不清的道理”,加入了小柴昌俊的实验室。

梶田隆章

同年 (2015年),日本天然有机物化学家大村智,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村智被普遍认为是运用遗传工程创造新化合物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美术品收藏家。

大村智

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21世纪以来,此奖项的第2位“单人获奖得主”。大隅良典的胡须令人过目不忘,这是他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刻意维护的形象。

大隅良典

去年(2017年),日本作家石黑一雄(英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长日将近》、《别让我走》等。石黑一雄从小生活并成长于英国,受到了英国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熏陶,还曾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摇滚少年。他的小说题材多样,书中主人公也横跨欧亚大陆,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

黑石一雄

最后就是刚在10月1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本庶佑,获奖理由为“发现抑制免疫反应刹车的癌症疗法”,对消灭癌细胞领域带来重大突破。他获奖后,安倍晋三当天亲自致电,“您的研究成果给众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与光明。”

本庶佑

新华社2日发表评论称,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常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视。 文章指出,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徐乾昂
日本 诺贝尔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