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首次实现非局域可观测量的量子测量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21 15:03

观察者网3月21日从中国科大获悉,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来自欧洲的理论组合作,通过在量子测量中引入纠缠探针,首次实现了非局域可观测量的冯诺依曼(von Neumann)测量,并用来实验验证复合系统中有些情形下乘法规则会失效。研究成果3月1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测量是量子力学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之一,根据冯诺依曼测量假定,量子测量会导致量子态坍缩到待测物理量的本征态。通常最原始的量子测量又被称作冯诺依曼测量,以区别于后来提出的量子弱测量等概念。

尽管量子理论从一开始在形式上就包含非局域变量,但基于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相互作用都是局域的认知,人们普遍相信没有办法直接测量非局域变量。大约四十年前,沃尔夫奖获得者Aharonov在系统研究量子场论的过程中指出,存在一些非局域变量是可以被直接测量的,且测量过程不会导致超光速的信号传递。

实现非局域可观测量的量子测量的实验装置图 图片来自中国科大

科研人员通过在量子测量中引入纠缠探针,首次在光学系统中实现了非局域可观测量的冯诺依曼测量。他们将两个光子制备到偏振和路径分别处于最大纠缠态的一种超纠缠态上,再实现偏振和路径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成功实现了利用处于纠缠态的路径探针直接测量偏振自由度的非局域可观测量。基于此,研究组还进一步实验验证复合系统中有些情形下乘法规则会失效,这正是量子非局域性的奇妙之处。

这一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量子测量和量子非局域性等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理解,还可在技术上用于量子隐形传态、远程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等重要量子信息过程,将会对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2.100405

责任编辑:吕栋
量子科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