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美国在核电技术上落后中国10-15年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6-18 16:42
【文/观察者网 林兆楠】“美国在核电技术上落后中国10至15年”,当地时间17日,路透社引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公共政策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报告指出。这一题为《中国核电的创新性如何?》的报告研究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得出结论:“中国从引进外国技术起步,如今其核电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国际同行。”
浙江三门核电站(视觉中国)
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运行核电机组56台,与法国并列第二,仅次于美国的93台,但建设之中的核电机组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到达了27台,该报告统计,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会完工6至8台核电机组,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核电大国。
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35年,中国将新建150台核电机组,超越美法现有核电机组总和。
该报告指出,中国在核电技术上的进步并不止于数字。2023年12月,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据新华社报道,该堆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到,中国在下一代核电技术的实际建造和商业化方面,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而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也在过去数十年实现了显著进步。在核能领域的科学出版物方面,中国在H指数(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指标)上排名第一。从2008年到2023年,中国在全球核能专利中的份额从1.3%增加到13.4%,在核聚变专利申请数量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按国家划分的核能科学出版物的加权份额,中国稳居第一(ITIF制图)
报告指出,中国在核电领域的创新优势特别体现在组织、系统和渐进式创新上。尽管许多第四代核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但中国通过供应链上的优势与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政策支持,成功地将这些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来自能源领域智库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分析指出,源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经验、规模经济与健全的产业链、全面的战略规划与多样化的技术来源共同造就了中国核电技术在过去几十年的突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快速建设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核电站,产生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这表明中国企业将在这一领域的渐进式创新中获得优势。”该报告总结道。
与此同时,路透社的报道注意到,即便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电装机量,美国的核电建设已陷入停滞。公开数据显示,美国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几乎全部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21世纪以来仅仅开工两座。
这两座位于佐治亚州沃格特勒核电站的3号与4号机组,与中国国内三门、海阳核电站同为AP1000型,分别于2023年与2024年投入商业运营。然而,这一日期远远落后于原计划的2016与2017年,总造价也从原本估计的140亿上升到最终的接近350亿。
沃格特勒核电站3号与4号机组(东方IC)
而在核电技术创新上,美国面临的局面也不乐观。2023年11月,在美国能源部提供了约六亿美元的支持后,NuScale电力公司终止了为犹他州联合市政电力系统(UAMPS)在2030年前建设12座核电机组模块的计划。该计划本被寄予厚望,认为能够证明美国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却因预估建设成本过高,从42亿上升到93亿,导致预计电价上涨不会被居民所接受而终止。
对此,美国CNBC报道指出,欧美国家仅在10到15年前才重新开始建造核电站。供应链和专业劳动力几乎消失,这导致了严重的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