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者写书声称中国“无声入侵”澳社会 出版社延迟出版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13 23:19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在澳大利亚,一部分人总是无法抛弃“傲慢与偏见”,不但把“中国威胁论”挂在嘴边,甚至担心社会被中方“渗透”。这种论调近来似乎越演越烈,从学术界到商界,从文化层到政治圈,更是成为媒体炒作的利器。
据英国卫报11月13日报道,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伦理学教授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近日就写了一本书,称澳大利亚社会正遭到“中国无声的侵略”。不过,他的书在上周付印前,就遭到出版社的撤回。
汉密尔顿 图自澳大利亚人报
汉密尔顿将此书题为《无声入侵(Silent Invasion)》,说法毫不新鲜。作者号称研究了中国政府透过什么渠道与方式,影响渗透澳大利亚政党、大学、民间团体,以提升中国在澳的战略利益。他强调,该书批评的是中国政府,而非中国本身。
《无声入侵》手稿以及暂定封面 图:澳大利亚水星报
对面对卫报的采访时他说道,“要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对澳洲社会的影响,你必须深入细致地对个人行为进行研究,要细致到每个名字。”
而这本书就是这么完成的。汉密尔顿称:“这本书里到处都是证据。为此我做了1100个脚注,提到了100多个名字。”
经过如此细致入微的调查,作者本人都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吓了一跳。他说道:“我以前都不觉得来自中国的影响有这么大。在写到一个领域的时候,我就会担心,天呐,不会都渗透到这儿了吧!”
就在这“一惊一乍”中,汉密尔顿完成了这本“令他畏惧”的书,并把出版的重任交给了澳大利亚著名出版社,艾伦与昂温出版社(Allen & Unwin)。该出版社因出版过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和《魔戒》系列原著,而被读者熟知。
将《无声入侵》手稿交付给出版社后,汉密尔顿不料等来的不是稿费,而是一纸通知“暂不出版”的电邮。
出版社8日发给汉密尔顿的邮件中写道:“《无声入侵》固然很有意思,但介于执意出版后,我出版社将受到诽谤,名誉扫损的不光是我们,还有您也要担心这个问题。”
在回信中,出版社对汉密尔顿“友情提醒” 图篇截自英国卫报
汉密尔顿称,出版商并未收到中国官方的任何警告或威胁,但近日澳大利亚华裔商人提出多宗针对澳洲媒体的诉讼,另出版商担心可能遭到华人商团的报复,并称“即使是最具规模的澳大利亚出版社,也感到忧虑”。
面对出版社的“好意相劝”,汉密尔顿完全不领情,他反过来指责艾伦与昂温出版社,称其在“围绕中国镇压澳大利亚言论自由的讨论中已经改变心意”。
尽管如此,汉密尔顿还是觉得此书应该出版,并称此书“攸关公共利益,预计会畅销。”
汉密尔顿称,原稿已由法律人士审阅,并大幅修订以避免法律风险。而此前汉密尔顿已与该出版社合作多次,出版过八本书籍。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媒体引述出版社回信,称该书原定明年四月出版,时间太赶,“来不及保护该书作者及出版社免受威胁诽谤”。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消息,艾伦与昂温出版社之后发申明,称非常尊重汉密尔顿以及他的作品,该社因须等待一些法院案件审结,决定延迟出版该书。另一方面,汉密尔顿因不愿自己的著作出版遭延期,而要求取回版权。
澳大利亚的“中国过敏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几个月前,一些中国留学生发现澳大利亚高校教材上出现“冒犯性”内容,并在网上抱怨。澳方媒体则觉得,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对高校老师进行攻击,并对此类“干涉事件”表示堪忧。
今年9月27日,就有澳方智库担心过多中国留学生以及其爱国行为会威胁澳大利亚的学术自由,开始呼吁澳政府采取措施。
对此,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作出回应,称要求中国学生“尊重当地法律,尊重言论自由”。
至于其他澳大利亚媒体中充斥关于中国干涉澳内政、中国富商炒高澳大利亚房价的报道,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在今年6月15日出席堪培拉的一场活动时表示,一小部分人不愿意看到中澳及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目的就是要制造针对中国的恐慌情绪。一些内容耸人听闻,想象力丰富,但不过是“陈词滥调”。
此外,不是所有的澳大利亚官员都对中国“过敏”。澳方影子内阁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在和毕晓普共同出席的一场高端论坛上,就直接反驳后者的“中国渗透论”。
黄英贤(左)和毕晓普(右)
黄英贤称,澳方对中国的理解往往陷入误区,应该重视对华政策,更了解中国的立场,“因为我们(澳大利亚)不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自信将如何表现,其超级大国的力量将如何显现。”
针对毕晓普提到的所谓“中国威胁论”,黄英贤回应,近几年来,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变得更主动,也更有“侵略性”。中国现在不仅想要更多的话语权,也尽可能地在参与国际社会新规则的制定。她还表示,澳大利亚应该寻求同中国的合作,“从而引导中国在维持地区稳定、和平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她还表示,现在澳大利亚社会对于中国的讨论(例如对中国留学生的言论),往往会陷入种族、异邦隔离之类反乌托邦式的误区。对中国的政策应该被放在澳大利亚对外议程的重中之重。这说明了澳方不能一味保持人种单一化、语言单一性。她补充道,澳方应该容纳多民族,(澳大利亚人)也应该多学学汉语,与中国保持长久的友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