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指责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破坏规则,但这个锅中国不背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28 23:08

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16+1”的合作机制,被匈牙利誉为“向东方开放”,被塞尔维亚视为“可靠友谊的粘合剂”;而波兰政府将它描述为“巨大的机遇”。正当这些中东欧国家热情欢迎与中方加强合作的同时,又有人发出了尖酸的批评,把对中国的敏感论再一次老生常谈般地提了出来。

11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东欧“转向中国”》的长文,在细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近几年的合作外,又提出了担心,称中国利用“16+1”合作机制破坏欧盟规则,利用欧盟内部日益加剧的东西方紧张关系。

“16+1”合作机制将继续加深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

文章引述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在今年10月份的话作为开头,称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尽管西方世界仍有一些人否认这一点,但这种否认似乎并不合理。“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事实”,欧尔班说道。

维克多·欧尔班 @视觉中国

中东欧国家面对这样的机遇情绪高涨。近几年,中国与这些国家签署了诸多基建项目。其中包括2014年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7.15亿美元的价格在塞尔维亚建设发电机组;同年,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波斯尼亚签署造价14亿欧元的公路建设协议;2015年,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与阿尔巴尼亚和黑山签订了一项30亿欧元的高速公路建设协议;2016年中国和捷克共和国投资10亿欧元,修建一条将多瑙河、奥德河和易北河连接起来的Y型运河。

图自金融时报 数据来源:CSIS

本已是硕果累累,此次的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更是在此基础上锦上添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晤中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中东欧银行联合体,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20亿等值欧元开发性金融合作贷款。而此前,中国企业对16国累计投资从30亿美元增长到90多亿美元。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农产品年均增长13.7%。一批基础设施标志性项目建成运营。中欧班列累计开通超过6000列。新开6条直航航线。5年间到访中东欧的中国游客从28万人次增加到93万人次。

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数据显示,此次的会晤预计将会给塞尔维亚带来19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给匈牙利带来15亿美元的投资承诺。面对这样的好消息,金融时报则持谨慎态度。文章写道,“中国的行动已延伸到明显的政治和战略领域,让主导欧盟议程的一些西欧大国产生了猜忌。”

欧盟相关人士的两大猜忌

究竟有何猜忌?金融时报列举了欧盟相关人士的两个主要担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可能会加大努力,利用其在中东欧正在建立的影响力来阻碍欧盟对中国的某些共同政策。第二个问题是,“16+1”合作机制中的某些国家可能会利用与中国的牢固关系来加强与布鲁塞尔(欧盟)谈判时的立场。

文章称,对北京而言,“16+1” 既蕴含商业目的也兼具战略目的。虽然“16+1合作”在结构上似乎是多边的,类似欧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是双边的。在互利互惠的同时,中国将这16个国家视为通往西欧的门户,这对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该倡议旨在为中国在亚欧64个国家中争取市场与外交盟友。此外,在一些“重大热点问题”上,“中国欲求与这16国达成一致立场”。

第二是担心“中国的介入将加深欧盟各国之间的隔阂”的问题。文章以欧盟成员国之间达成的贸易政策为切入点,担心其在“透明和开放程度”的矛盾会愈演愈烈。然而此前,芬兰、荷兰和葡萄牙等国已表示出对欧盟介入各国职能专属领域的担忧。

图自金融时报 数据来源:CSIS

文章称,“中国的游说有效地削弱了(欧盟)拟议审查过程” 。欧洲的审查程序草案没有赋予布鲁塞尔迫使各国阻止并修改企业收购条款的权力。相反,它为欧盟要求有关方面就正在进行的收购项目提交细节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允许欧盟的机构向成员国提供指导。

对此,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欧洲对华政策负责人简·加斯珀斯(Jan Gaspers)称,参与“16+1合作”的一些国家,已经插手削弱了欧盟投资审查方案,从中国在中东欧的记录来看,推行审查程序显得格外重要。举个例子,匈牙利的一支价值29亿美元的高速铁路招标项目,就因“违反欧盟相关法律”,而导致“流产”;马其顿交通和通信部门也因“资金源”的问题,阻止了由中国出资修建的一条长57公里、投资3.73亿欧元的公路完工;2014年,黑山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一笔8亿欧元公路项目,也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理由是“该贷款协议威胁到财政稳定”。

除了对“贸易政策开放程度”的顾虑,金融时报还表示,“16+1”倡议可能会影响未来欧盟的投票。介于欧盟大约80%的立法必须按照特定多数表决机制设立,如果“16+1合作”再吸纳两个欧盟成员国,那么这13个国家就足以阻止欧盟按照特定多数表决机制决定的措施。

一些国家也在欧盟-中国这两方的合作选择之间举棋不定。比如塞尔维亚,一方面是中国的吸引,另一方面是欧盟的拉拢,这导致它左右摇摆。金融时报表示,欧盟审查程序的威胁可能会赶走中国的投资,而塞尔维亚需要中国投资来获得足够的发展以加入欧盟。

这个锅,轮不到中国背

文章以“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作为结尾,即当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可能要取代另一个大国的时候,几乎总是会导致战争。金融时报强行将基于“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合作理念的“16+1”机制,拉到了“战争导火索”的高度,可谓“脑洞大开”。

李克强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讲话时就明确说道,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16+1合作”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跨区域务实合作的“孵化器”,有利于促进中欧关系均衡发展。

2014年12月18日,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顺利通车,图为两国总理共同为大桥通车揭牌 图片来源:中国路桥

而面对“中国将分化欧洲”的无端指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于今年9月1日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打铁还需本身硬,建设好“一个欧盟”也好,梦想着“一个欧洲”也罢,这是欧洲人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德国(指提出“中国分裂欧洲论”的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要做欧盟领袖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随意推卸责任和转移矛盾,至少说明目前的德国还不具备领导“一个欧盟”的气质和担当,更不要说“一个欧洲”了。

反观“中国分裂欧洲论”的说辞,除了推测和想象,并拿不出什么证据。就拿“16+1”合作来说,就连欧盟方面都已承认这一合作开放、务实、透明度高,凡涉及欧盟成员国的合作都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和规则。在中国参与的匈塞铁路项目中,非欧盟成员国塞尔维亚一段早已万事俱备,就等欧盟对其成员国匈牙利一段进行旷日持久的审查,中国为此付出的耐心不能证明对欧盟的尊重和支持吗?其他诸如“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暗含军事战略”等论据,更是罔顾事实的自说自话或不着边际的凭空想象了。这个“分裂欧洲”的锅,轮不到中国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徐乾昂
欧洲 中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